环境好了,烟火气也没了?魔都夜市的怪圈被这条街道打破了

上海大调研
2019-05-16 09:53

夜幕降临,成都北路与石门一路之间的这段大沽路,开始热闹起来。

“边上就是中凯城市之光居民区,每天投诉电话少则四五十个,多的时候一天上百个。”南京西路街道市容所副所长沈煜回忆,当时是城管、工商、市容各种投诉电话轮着打,各种制服不停在街上出现。

如今人气颇高的大沽路夜市,原来竟然曾因扰民走到过生死边缘。

它是怎么峰回路转的呢?关键时刻,74家商户“抱团”自救,通过成立“自治委员会”,制定公约自我管理,在不扰民和烟火气之间找到了平衡。

大沽路的灯光最终没有熄灭。一条夜市街的治理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夜经济”密码?

曾经一天被投诉上百次

大沽路上的小店。本文图片均来自上海大调研

前不久,上海九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上海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围绕“国际范”“上海味”“时尚潮”三个特点,打造一批夜生活集聚区,加快国际消费城市建设。

打造夜生活集聚区,处理好商居关系是关键。上海的夜晚需要烟火气,但紧邻居民区的夜市、酒吧、深夜食堂,往往会有噪声、油烟、垃圾扰民。曾经人气爆棚的彭浦夜市、寿宁路小龙虾一条街等,都因无法破解矛盾,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

同样的矛盾在大沽路也存在。“商家自治委员会”会长张坚说,2017年前后,大沽路夜市逐渐兴盛,扰民问题随之而来。“外摆摊位占据了人行道,音乐震耳欲聋,酒吧几乎家家爆满,老外们端着啤酒聚集在马路上聊天,大半夜还人声鼎沸。”张坚承认,当时夜市的无序发展,的确对周边居民生活影响很大。

民意汹涌,2017年5月,南京西路街道对大沽路夜市开展集中整治,限制营业时间、取缔外摆摊位。“环境好了,生意也少了。”张坚回忆,整条街眼看着暗了下来、冷清了下来。“当月营业收入就下降了40%。我们这些商铺业主焦头烂额,大家明白,这条街快‘死’了。”

一封写给街道主任的信

大沽路上的小店

2017年7月,张坚代表商户们给南京西路街道办事处主任王颉鸣写了一封信。

“那不是一封表达情绪的信,而是先说不足,承认扰民。再说对策,希望自发组织起来,制定公约自我管理。最后说诉求,希望政府部门帮助做居民的工作。”

让王颉鸣印象最深的,是信中反复提及的一个词“可惜”。“我深有同感,大沽路夜市成气候经历了很多年,虽然我们重拳整治,但我们也痛心惋惜。”街道收到信后,将大沽路商铺的经营者聚在一起,共议如何制定“经营公约”,对商铺经营、酒吧噪音、市容环境等问题约法三章。

当时,有一家法国酒吧因为人气旺而疏于管理,仍在不断被居民投诉扰民。自治委员会了解情况后,与商铺租赁方协调,提前与这家餐厅解除租赁合同,将其清理出大沽路。整个过程街道都没有介入。

酒吧限制经营时间,外摆位11时必须内移,露天音响拆除,自治委员会还派员到沿街的居民家拜访,听噪音的实际情况……为了提高自治管理水平,街道也派员常驻大沽路,及时帮助自治委员会解决各种实际困难。

街道还专门开发了一款APP提供给委员会,分为问题管理、商户评分、荣誉榜、曝光榜等不同内容,让委员会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管理。对于表现特别好的商户,政府还提供优惠政策,比如上门清运生活垃圾等。

随着整条街有序管理起来,居民投诉量直线下降至个位数。时至今日,大约一两个月才会有一起。

将复制推广到更多后街

市民夜间在商场的咖啡店内聊天。

“在静安区,类似的后街有很多,比如南阳路、铜仁路、茂名路等,都活跃着类似的业态。” 王颉鸣说,这些小而优而精的小商户,虽然草根,但却是上海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烟火气的依存。

“上海发展夜经济的《意见》出台后,商居关系的矛盾是一个必须破解的问题,大沽路的自治管理就是很成功的经验。”王颉鸣表示,街道正在复制推广,酝酿成立南京西路街道后街商户自治委员会,通过党建引领,实现商户们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让“魔都”上海白天有白天的味道,夜晚有夜晚的风情。

(原标题为《环境好了,烟火气也没了,魔都夜市能打破这个怪圈么?》)

    责任编辑:郑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