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会影响抗肿瘤免疫功能?这份上海方案可降低术后转移风险

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2019-05-15 17:33
来源:澎湃新闻

麻醉药物对肿瘤复发有影响吗?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麻醉科缪长虹教授团队揭示,不同的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的选择、围手术期禁食时间长短等都可以影响病人的抗肿瘤免疫功能,而抗肿瘤免疫功能 “消极怠工”,则会增加肿瘤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

5月15日,缪长虹团队领衔完成的《麻醉策略影响围手术期肿瘤免疫综合技术的临床应用》荣获2018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文章提出了可以保护肿瘤病人围手术期抗肿瘤免疫功能的麻醉“上海方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麻醉科、ICU主任缪长虹教授。 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麻醉会影响病人免疫功能

何为围手术期?

缪长虹解释,这是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手术治疗直至康复出院 ,包含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肿瘤是全球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即便已经接受根治手术的肿瘤病人,仍有可能出现术后复发和远处转移。

“肿瘤转移复发的原因极为复杂,既与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和肿瘤病理分期有关,也和肿瘤病人自身的免疫功能状态有关。”缪长虹教授强调,保护病人围手术期免疫功能,降低肿瘤复发转移风险,麻醉学科绝不应该“缺位”。

他具体指出,过去包括外科医生和病人在内的大多数人都以为,在从术前到出院的仅仅几天内,麻醉方式、麻醉药物及麻醉管理为主体的麻醉综合策略,并不能影响病人的免疫功能,但现在这个观念已经需要更新了。

“围手术期对肿瘤免疫功能来说,不仅是个脆弱时期,而且是个重要的治疗窗口期,在这一时期对肿瘤病人进行保护,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缪长虹教授表示。

历经十年攻关,从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到临床实践,缪长虹教授团队最终提出在围手术期——这一肿瘤转移复发的关键时期,具有保护病人抗肿瘤免疫功能的围手术期麻醉综合策略,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麻醉“上海方案”,并进一步阐明其保护作用的具体机制,为加快病人术后恢复乃至改善病人中远期预后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临床指导。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麻醉科缪长虹教授团队

三大主要创新成果

这项研究主要揭示三大创新成果。

首先,该研究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在围手术期可通过采用联合麻醉及镇痛方式减少肿瘤病人术后转移复发的新观点,并发现该方式可通过降低肿瘤微环境中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C和白介素(IL)-6的水平,减少T细胞免疫向Th2型漂移等机制减轻手术创伤应激对病人抗肿瘤免疫的抑制作用,从而改善病人远期预后。

同时,团队同时提出保护肿瘤病人抗肿瘤免疫功能的麻醉药物选择和围术期禁食策略。他们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全凭静脉麻醉中的关键药物“丙泊酚”可以作用于NMDA受体,通过CAMKII-ERK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的有氧糖酵解作用,从而降低肿瘤细胞的恶性潜能,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通过围手术期禁食抑制M2型巨噬细胞极化,改善病人抗肿瘤免疫功能并减少肿瘤转移的新方法。

此外,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MFHAS1、COL11A1等作用于抗肿瘤免疫系统并参与调节肿瘤恶性进程的治疗靶点,并提出手术创伤可以通过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通路抑制T细胞免疫功能的新机制,为保护病人抗肿瘤免疫功能提供了新线索。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麻醉科缪长虹教授团队
缪长虹研究团队首次揭示,不同的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的选择、围手术期禁食时间长短等都可以影响病人的抗肿瘤免疫功能,进而影响病人长期预后,并提出了减轻手术创伤应激抑制免疫功能的具体治疗靶点。以此为基础,团队还形成了一整套针对肿瘤病人的围手术期麻醉综合策略。

对此,国际权威期刊为缪长虹教授团队研究成果配发述评,称赞该项研究,并表示“这一新的发现所带来的看似简单的临床改进,可能会拯救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该研究项目先后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47篇同时团队主编及参编专著10余部,编写专家共识2部。项目成果在包括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解放军总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国家癌症中心)等全国26家著名三级甲等医院推广应用,并多次在国际学术大会上发言,在全球推广中国经验,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责任编辑:郑浩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