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的女伞兵入选“军队系统全国助人为乐模范人选”

澎湃新闻记者 岳怀让
2019-05-15 14:57
来源:澎湃新闻

马旭 军报记者微信公众号 资料图

今年2月荣获央视“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称号的老兵马旭,再度引发军地媒体关注。

“军报记者”微信公众号5月15日发布了《军队系统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预备人选及候补人选事迹公示》。为确保评选推荐公平公正,根据评选规定,5月15日至21日在解放军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军事节目、中国军网和强军网等军队媒体,对候选人预备人选及候补人选进行为期一周的集中公示,接受广大官兵评议和监督。

今年3月下旬,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工作正式启动。本届全国道德模范分为“助人为乐模范”“见义勇为模范”“诚实守信模范”“敬业奉献模范”“孝老爱亲模范”五类。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位列“军队系统全国助人为乐模范人选”第一位的就是老兵马旭。

公示信息介绍:马旭1947年参军,从事军事医学工作,始终怀着“如果没有党和国家,世上早就没有我这个人”的感恩之心,以党的需要为己任,先后接诊病人约10万人次,救治重伤病患者400余人,被部队官兵称为“热心马大姐”。结合空降兵训练需求,她成功研制出“充气护踝”等两项成果,均获得国家专利。2018年9月,她将生活节俭积攒和科研成果奖励所得共1000万元,无私捐赠给家乡黑龙江木兰县,用于教育文化公益事业。

上述公示信息还表示:马旭胸怀对党和人民、对家乡的无疆大爱,把所学、所得、所爱无私地奉献给了需要的人,筑起了向善而为、助人为乐的道德高地。2019年2月,她被评为“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

去年9月,已是耄耋之年的我国首位跳伞女兵马旭和丈夫做出一个重大决定,将毕生积蓄一千万元捐给家乡黑龙江省木兰县,用于教育和公益事业。该消息经《长江日报》等媒体大篇幅报道之后,引发社会各界关注。

今年4月9日上午,东部战区陆军旗下微信公众号“人民前线”发布消息透露,4月8日14时许,马旭来到工商银行武汉市机场河支行,在湖北省军区老干办、省军区第七干休所和黑龙江省木兰县委、县教育局等军地领导的共同见证下,将700万元分两次汇往自己的家乡,完成了捐款1000万元的心愿,兑现了去年的铮铮诺言。

消息还透露,据木兰县领导介绍,去年他们接到马旭捐款后,经与马旭共同协商,决定在县城修建一个“马旭文博艺术中心”,中心主要用于革命传统教育、文化艺术活动等。目前工程项目已经动工,预计将在今年10月底前峻工。

根据《长江日报》此前报道,马旭出生于黑龙江省木兰县,是我国首位跳伞女兵,曾参加辽沈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自入伍后,她六十多年再未回过故乡,离休后和老伴住到了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除了和“木兰”二字有着不解之缘,老人戎马一生的传奇经历,与女英雄花木兰有许多相似之处。

“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去年10月的一则报道介绍称,上世纪80年代,马旭和老伴以大校军衔离休,一辈子勤奋的他们,离休后也没闲下来。这些是当时的报纸对马旭的报道,除了将她视为军中传奇,更多的笔墨则给了她的发明创造。1995年的解放军报上,称赞她发明的“供氧背心”填补了空降兵高原跳伞供氧上的一项空白。

几十年间,马旭和老伴儿在军内外报刊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和体会,并撰写了《空降兵生理病理学》《空降兵体能心理训练依据》,填补了当时相关领域的空白。这些发明创造获得的报酬,马旭老人也全部存了下来,成为了一千万中的一部分。

“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当时介绍称,目前,300万已经到黑龙江木兰县账户上,当地称将给县里的学校建一个学术报告厅,后续700万明年也将到账,当地规划继续用于教育事业。现在,马旭老人的生活依然简单而规律,老人表示他们会继续捐给家乡,完成这桩夙愿。

    责任编辑:蒋晨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