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人生》之后,顾晓刚带着新作《春江水暖》入围戛纳

2019-05-16 19:09
四川

4月22日,2019戛纳电影节第58届“影评人周”入选名单正式公布。由中国青年新锐导演顾晓刚执导的长片处女作《春江水暖》作为该单元的闭幕影片荣誉入选,并将与本届戛纳电影节所有入围的处女作共同角逐“金摄影机”大奖。这是该单元创立以来首次将华语电影选为闭幕影片。

《春江水暖》以杭州富春江畔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普通三代家庭在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人情冷暖,细致入微地展现了当代中国的市井风貌和人们之间的情感依存。

片中,年迈的母亲在寿宴上意外中风后失智,四个儿子分为四季轮流照顾她,而他们各自的家庭也面临着亲情与现实的考验。四季交替的变化中,景色清秀的富春江千百年来静静地流淌,无声地见证着岁月变迁中江岸人家的喜怒哀乐,伴随着时间的流逝,今日中国的时代图景如长卷一般徐徐展开。

顾晓刚导演,1988年生于杭州富阳,学生时代曾对纪录片产生兴趣,后转向剧情片创作。他在2014年发行的作品《种植人生》,获第九届FIRST青年电影展青年电影竞赛最佳纪录片奖,第22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大学生原创影片大赛最佳纪录片奖。
《种植人生》讲述都市白领老贾放弃城市生活,带着妻子回归田园,实践自然农法的种植。他的理念吸引了一批城市仰慕者,而当地的村民却不敢苟同。日出日落,夫妻逐渐失去了相濡以沫的情感,只剩下责任分工与义务,家庭与田园生活都面临了困境与裂痕。他们的故事里,有种子的培育,有生命的诞生,有稻谷的丰收,也有爱情的背叛,见证了人生的步履不停。
《种植人生》:城市务农客的逆旅路

作者:子阳

来源:CNEX纪录片

要过一种逆流而上抵达理想彼岸的人生,首先得拥有决心和勇气,掌握在乱石漩涡中撑舟的技能,也需要修复破船时,追问自己坚守初心的能耐,它们到底还剩多少?

《种植人生》是一部纪录片,拍摄了向来稀缺的堂吉柯德式追梦者的勇气与困境。顾晓刚用他客观而不失雅致的电影语言,把主人公逆旅之路的哀愁与希望,融入了按麦收、翻田、育种、起秧、插秧、稻收这6个农作时序更进的故事中。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都市白领贾瑞明与尚英夫妇的故事。他们闪婚式地组建了家庭,在乡下共事生态农业,建了艘逆流而行的船,时常遭遇暗滩,摇摇晃晃地前行着。这样过了一段时间,船桨断裂了一支,却没有停止它的航程。《种植人生》集中拍摄了耕种6个时节发生的事情,每次时间的推进,都是对二人家庭与事业理想的考验。

老贾两口子务农和生活的地方是上海崇明岛。贾瑞明曾与朋友合伙做过皮艺公司;尚英曾在上海一家咨询公司任职。他们选择的这种生活方式浪漫、率性,婚姻基于燃烧式的爱情,务农方面,绝不因循守旧,只专注实践对土地和作物无危害的生态农法。

贾瑞明有副好口才,一脸少年式的纯真笑容。当他在做农业分享沙龙时,侃侃而谈,汇聚了一群追随者;尚英擅长实干,面容神情温和。她下到田间,耐心跟雇佣阿姨解释不用除草剂的意义是为了保护土壤,每次做分享会都待到收场才走。共同工作的生活期间,有甜蜜的调笑,却在工作屡屡分歧争吵,甚至提到过离婚。直到后来,生活积攒下的情感和农物种植的初好势头,也没有挽回他们的关系,最后只剩其中一人坚守原初的据点。

顾晓刚不是按这种方式讲故事的。他通过呈现恋人互不理解而发生的好笑拌嘴、爆粗口、压抑的沉默,让观者自己把故事讲出来,当然更多是侧重他们在乡下务农的工作细节来表现。优美而哀愁的古典乐曲回荡在日色朦胧的田野上,生态农团像是个懵懂的孩子,每次主导者间的冲突所造成的感情破裂,都在它的成长路上埋下羁绊。

开篇的《麦收》、《翻田》是一道理想主义日出的晨光,这光照美丽而微弱。贾瑞明顺利收购到一片农民转卖的土地,准备着开辟生态种植实验田,割麦种稻。他在各个生态农业推广平台上十分活跃,台湾的生态农业教师以及大陆的创业者们纷纷充实到了他的团队里,妻子尚英也辞掉了城市的工作,正式搬来乡下。另外一面,由于他们不使用有毒的除草剂,导致人工拔草成本高昂,遭到了部分村民们的嘲笑,说他们“读书太多缺乏小头脑”。

生态农团没有丝毫妥协,他们这么做是为养田,并做好了起初低产的准备,没有停止实验和推广工作。有次出售生态谷物时,团队的一名年轻人举着喇叭站了出来,大声念起了艾青的诗,《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那一刻,没有其它形式,比诗歌更能抒发这群生态耕作者的心声。贾瑞明为长期的负收益头次流泪,也不禁抱怨公众生态观念的淡薄时,他移向镜头的眼神里,流露出孩童般的委屈,以及倔强。

《育种》,结束辛苦的整土劳作与前期推广后,生态农团在圈里圈外略为人知,志愿者、观光客分别涌入他们的团队和农场。同时镜头前老贾夫妻的第一次互相指责也发生了,工作上一个不算大的失误,两人闹得很不愉快,关系紧张起来。

《起秧》、《插秧》,一边是生态农田稻苗的好长势,一边是日益激化的二人矛盾。从嘲笑、质疑到犹豫地认可,崇明岛的农民开始对生态农团养出的根深好秧产生了兴趣。贾瑞明请求尚英负责农场观光客的烘焙课程时,态度显得直接不带感情,尚英不接受,他最后骂了一句“滚”,她面上笑,背地里哭。后来,她主动去办公室找他聊天沟通,他头也不回,脸朝着电脑屏幕不说话。房间里四处弥漫沉默对峙的空气,尚英松口了,“那么离婚”,他赌气答应了第一次。

《稻收》前后,尚英却怀孕了,两口子偶尔拌嘴,但一同跑医院做检查,暂时忘了当初撂过的狠话。一次和贾母聊天时,尚英半开玩笑地应和着她的观点:遇到贾瑞明,对她们而言都是命里度化她们的“修行”。这是她对家庭生活最后的妥协。

稻子不日见收,在某个晚间工作会议上,贾瑞明接到妻子临产的电话,连夜开车赶去上海,一路憧憬见证新生命的诞生。次日清晨,孩子顺利地降生,三口之家疲倦而幸福地躺在同一间病房里,安然入梦。

这张留影有令人安心底色,但很快就褪去了。六个月后,贾瑞明感到无力继续婚姻,离开了原来的家庭和农场,并有了新的女朋友,也没回到城市,住在崇明岛的另一边。他承认自己“不道德”,相比下他更看重真实的自我,那个直言对婚姻生活失望并做出放弃抉择的贾瑞明。

稻子丰收了,因为冷清而没多大意思,回响耳际,只是收割机的嘟嘟声,尚英和贾瑞明都不在。晚间的农舍,灯光为婴儿入睡调弱了下来,尚英抱着孩子,轻声谈起了父亲和自己的事情。年轻时因为结婚把他气病,父亲前段时间去世了。葬礼上,她特意买了套“漂亮衣服”去见他,了却他希望自己“穿好一点”的心愿,答应会好好照顾自己。

最后的画面给了观者一些希望。尚英向来访者讲述着农场生态稻子的前景,活力不减。夕阳西沉,田埂路上是她忙碌了一日后安然归家的背影。此时的乡间原野,依旧飘散着淡紫色的雾气,顾晓刚将电影收尾此处。

冒险性的个人理想、燃烧式的爱情里组建起的家庭生活,二者缱绻交织,生出种种追寻乌托邦的欣喜与失落。《种植人生》使人想起陈可辛的《如果·爱》、朱莉·泰莫的《弗里达》,但与同为纪录片类型的魏晓波《生活而已》二部曲更为相似。顾晓刚镜头里的贾瑞明和尚英,因为各自性格的反叛不羁,使得他们的感情和事业充满激情并动荡不安,这是他们自由选择的生活方式,也是影片之所以诗意飘然的内核。

《种植人生》片长只有75分钟,这段城市务农客的逆旅故事,简短却引人自省。影片结束的时候,放映厅里响起了零落的掌声,对于堂吉柯德来说,已经足够。

凹凸镜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凹凸镜DOC

用影像和文字关心普通人的生活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