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骑行20000公里,跨过20多个省,拍摄长江与黄河

2019-05-23 09:18
福建

本文原标题:《李红强:骑行20000公里,跨过20多个省,拍摄长江与黄河》

《水经图志》,©李红强

这是极光photo【江河影像】系列第65篇推送。

《水经图志》是李红强的毕业作品。他用了一年时间,沿着长江与黄河骑行了2万多公里,足迹遍布20多个省,勾画了一幅“走失的”山水图卷。

水经图志

摄影/李红强

©李红强
©李红强
©李红强
©李红强
©李红强
©李红强
©李红强
©李红强
©李红强
©李红强
©李红强
©李红强
©李红强
©李红强
©李红强
©李红强
©李红强
©李红强
©李红强
©李红强
©李红强
©李红强
©李红强

走失的“山水”

撰文/释藤

山水一贯以来在传统的文本中是优美而和谐的、青山绿水便是最好的的代名词。古代的文人墨客,通常以自然风景为主要的描写对象,抒发对万物世界的感怀。自摄影术诞生以来,描摹自然万物更是快捷,只要轻轻地一按快门,山水人文便定格于底片之上。于是许多人纷纷拿起了相机,开始进入影像复制的年代。

对于国人,骨子里传统因子的影响至深,因此拍摄山水便成为了许多人的心头喜好,在追云逐雾的同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成为了最好的依托和出口。但是当更多的人还沉浸在名山大川,壮美秀丽、云雾缭绕中时,有些摄影师则开始独自一人行走于荒漠、戈壁、河流、山川、以及乡村旮旯,用自己的镜头寻找“别样的风景”。

曾翰、骆丹、塔可、张晓、严明、张晋、张克纯等等国内一大批摄影师群体,开始用自己手中的镜头对准那些变异的景观,拍摄那些异化的“山水”。他们用影像,表达对现代物质文明的急速膨胀所带给人类社会的反观和思考。

《我的码头》 ©严明

而对于摄影师李红强来说,黄河长江便成为他寻找心中山水的范本。一辆单车、一台相机、一个人开始了对黄河流域、长江两岸山水人文的细致描摹。

黄河长江,一直以来承载着人类文明的核心和标志,但是历经漫长的岁月,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攀升,人口增长、农村蜕变、城市的空间越来越拥挤,导致环境恶化、自然变异,于是各种不同的景观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眼,而黄河长江这个承载着人类文明和历史的血脉,开始不断变异,逐渐“走失”。

李红强从小出生于山西大同,一个缺水的区域,从小他的愿望就是亲历那些大河流域,感受华夏文明的血脉和沉厚的人文情怀,于是当他拿起相机时,便渴望有这样的一次行走。因此拍摄黄河长江,更多的是介于情感和梦想之间的游走。

水经图志,©李红强

然而现实和梦想总是存在一段距离的,当李红强扛起相机行走于黄河沿岸、长江流域时,内心的感受更多的不是喜悦,而是一种失落,那是对骨子里一直存在的梦想的感怀,那是对生命流逝无情的哀伤。这样的情感或许便是缘于眼前的这些山水自然所带给他的反差。

他梦想中的山水失落了,人类肆无忌惮地开采、攫取、破坏、导致了河流的干涸、山体的滑坡、家园的流离、生命的消失。大量的工业、现代化元素的植入,让山水破碎、草木俱朽。于是他举起的相机便多了丝丝的哀伤。

《水经图志》这组借以抒发个人情怀的影像,在2万公里路的行走里变的模棱两可起来。李红强看到了山水的命运,也似乎看到了人类自身的未来。于是他的影像用一种看似漫不经心的情调营造出属于自我的观看。被污染的河道、一个面目全黑的精神病人和一只被剥皮的山羊、一只漂浮于水面的死猪、一群茫然无措的羊、那些面对镜头木然的人们,高大的建筑物、看起来有些恐怖的现代化工厂、一切的一切,都充满了一种虚无和超现实感。

水经图志,©李红强
水经图志,©李红强

从这些视觉采集的镜头里,可以看的出来摄影师内心的起伏和波动,虽然他是用一种看似极级冷静、客观、中性的视线在审视并加以展示,没有更多地流露情绪化的东西,但是这样的影像却让人在观看的同时产生一种荒诞和疏离感并存的怪异,也让观者进行深入的反思和追寻。

1976年,一个名为“新地形学”的摄影展览在伊斯曼之家举办,罗伯特.亚当斯,刘易斯.巴尔茨等10人的作品,这个展览的副标题是“被人改变的风景”。从副标题可以看的出来,对于人的侵略和破坏的自然风景,这些摄影家以对待实验标本般的理智态度对待自然,排除感情在拍摄时的介入,冷静、理性地刻画自然的形貌,精确记录自然和人类生存的状态、自然和文化的冲突,以及揭露人对自然的侵入和破坏,这样表现形式也被称之为“被批判的风景”。

土路,普雷西迪奥,德州,1975,©斯蒂芬·肖尔

李红强的作品看的出来也是沿袭了新地形学的原理进行的地理影像志的考察,当然这样的文本除了对山水的描摹和刻画,也具有一种个人的情怀体察,那就是他对黄河长江两岸生活的人们的描述,具有了一种体恤和抚触,因此这样的影像也具有了一些摄影师个人的体温。

历经一年时间,单车骑行2万多公里,李红强的执着和坚定,让黄河长江和他进行了一场又一场细致的对话,而作为一种抒情的对象,文明的范本,眼前的山水,人文,显然是单薄而脆弱的。摄影师用山水作为切入点,拍摄的影像,无疑是一种控诉和自我的审察。这样的拍摄状态清晰地表达了对于现代文明的辐射、侵蚀的态度。

水经图志,©李红强

在《水经图志》中,李红强对于人类生活状态的描述,则显得更为平静、甚至有一种浅淡的诗意和哀伤在隐隐透露。这些取自于寻常环境中的影像,不时会渗出一种宿命感和孤独感,这样的情绪意味着摄影师内心情感最真实的表述,也昭告了他个人看待事物的态度。

或许一路行摄,对于李红强来说,就是一种因缘际会、一种追随内心的呼唤、亦是体验和感怀的过程,他所希望遇见的那些未知,被他用影像的形式一一框取和定格,这便是其拍摄最好的结果。

因此那些走失的“山水”,那些寥落的人文情怀、那些正在消逝的风景,对于李红强来说,都成为了一种生命的历练和思考,而他的影像亦是替那些山水在做坚贞的呐喊,虽然这些影像还颇为稚嫩,也有些矜持和刻意,但是作为年轻人的一种个人体验和探索,还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

水经图志,©李红强
水经图志,©李红强
水经图志,©李红强
水经图志,©李红强
水经图志,©李红强

编辑/章文

极光photo近期推出“江河影像”系列,精选国内外优秀摄影师们关于江河的作品。此系列正合极光视觉将要推出的“江河影像•个人记忆”影像征集与资助计划,激发和资助年轻摄影师关注身边的“江河”。如果你也有关于江河的影像作品,欢迎投稿!(请把作品图和文字发送到邮箱:914127901@qq.com,并附上联系方式。)

摄影师简介

李红强,1986年出生于山西朔州,从小学学习绘画,92年随家人搬到山西大同。2004年来北京,2008年考入中央美院,选择了摄影专业。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李红强用脚步丈量了长江,黄河,途经20多个省份,两万多公里的行程,走出一幅他所见的山水图志。

极光视觉是一个由“资深报道摄影师+策展人/编辑”构成的视觉原创机构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