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城市的“面子”,他们去寻找生活的“里子”

2019-05-03 11:23
北京

友情提示:

所有照片都是由外卖骑手拍摄的

还有谁,能比整天走街串巷的外卖小哥更懂得一座城市的细节呢?

在“蜂鸟骑手摄影计划”里,5000多位喜欢用影像记录生活的外卖小哥,与一群对摄影以及城市生活充满兴趣的编辑成了搭档。骑手发回的前方观察,被我们编辑成了一系列城市观察报告,将在接下去的几天里陆续推送。

合作骑手 | 国正伟 李海彬

本期报告制作 | 张浩煜

那些虽在我们身边,但在潜意识里被过滤掉的城市景观,对骑手来说,却可能是链接他们工作和城市生活的关键元素。

当我盯着街景图观察城市的时候,忽然想到,骑手的视域可比街景车的摄像头要深入多了。

据蜂鸟发布的《2018外卖骑手群体洞察报告》,一位骑手每天平均配送48单,奔波近150公里,相当于横贯鸟巢体育馆近460次;蜂鸟平台配送最勤奋的骑手,累计完成的配送距离可以绕地球近3圈。

大家眼中的外卖骑手,总是时刻处于运动状态,胯下电动车,背后八宝盒,眼观十六路,耳听十八方,风驰电掣,闪转腾挪,敲门,送餐,走人。

我决定请骑手全景记录他们的送餐过程,他们的照片是不是能够延展我们对都市的理解?不过,出于安全的考虑,我和他们商议——只在停下来的时候拍照。

停下来,取一份餐

现在的餐饮界状况是,瞅着门庭冷落的餐馆,后厨可能是热火朝天;订单那头等待的你,看到的餐馆店面照片也往往美颜过度,味同嚼蜡,像是加多了味精的菜。

连接订单两端的骑手,他们的拍摄则更为直接和真实,在这等待出餐的片刻停留中,他们记录下一个个店铺的“面子”和“里子”。

 - 当代城市餐饮空间店面图谱 -
- 当代城市餐饮空间室内图谱 -

阅店无数的骑手,对于各家的装修风格和空间布局也有自己的看法:

“商家的装修风格各不相同,有的复古优雅,有的现代简洁,也有的特别复杂看起来很神秘。但是不管怎么装修,有一点大家都一样——过道留得非常窄!如果吃饭的人比较多的话,取餐进进出出会非常不方便,还会影响到顾客用餐。商场里面寸土寸金,都比较理解的,所以如果他们能把取餐处放到外面,餐也及时转移出来,就不用进去挤了,大家都方便。”

“有些餐厅会把透明化的厨房设置在入口旁,厨师只隔着一层玻璃,做饭的每一道程序都看得见,顾客心里会多一份安全感,印象也更好;而且外卖的菜品出锅后就可以直接放到门口,我们取餐也会非常方便,两全其美。”

“有少一部分的餐厅会经常更换放餐的位置。我感觉不管取餐区在哪里,重要的是这个位置一定要固定,不要经常去变动,不然骑手过去的时候有可能会拿错或是找不到。”

不过,从骑手们的观察来看,“外卖平台上的订单量似乎和餐厅的装修并没有太直接的联系,味道才是王道!” 甚至“装修更豪华的餐厅因为价格较高,而且菜品通常现做,出餐比较慢,外卖订单会比一些装修普通、以快餐为主的餐厅少很多。”

这份来自骑手们第一现场的图谱,在有心人眼里,可以成为很好的统计学样本,也可以用作城市空间类型学的研究。不过,当这各色食肆接连在眼前铺展开来时,我们感受到更多的,是一股日常的力量,它们,就是这个城市的能量之源。

停下来,找一扇门

“我在这里停了两分钟”,国正伟

当骑手们载着装满能量的宝箱奔向嗷嗷待哺的食客时,却总会被截停在门口。对于骑手来说,等一个人取餐,是焦虑的时刻。

“饭点儿的时候,本来里面工作的人就在上上下下,电梯都不够用,如果我们骑手也进去送餐的话,会变得更加拥堵,也是为了安全和秩序,才采取这种措施吧。但是经常打完电话之后,他们半天下不来,就会非常焦虑。”

“有时候会感觉自己像被一道看不见的墙给拦住了,明明顾客写得很清楚,在某某楼某某房间,但电话就是打不通。如果能进去的话,可以直接放到他的前台,但现在只能在这里干等,有一种无力感。”

“我觉得这样的工作环境挺好的,但是他们上班很多的时间都是坐着。现在坐得时间长了不是容易有很多疾病吗,取餐的时候他们可以下来走一走,活动一下,应该对身体也有好处吧。”

骑手等待时所面对的关卡和障碍,会让人真实地体会到城市空间的边界:

办公园区围墙外等待认领的外卖

 “边境交接”

工厂门口暂存外卖的桌子

后面是用来检测工人是否有夹带的安检门

曾经也在厂区工作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李海彬,对这种类似“边境交接”的场景颇有感触:“到厂区送餐的时候,我们骑手在外面,他们工人在里面;我们不能入内,他们无法出来,只能通过这种递接的方式把餐送进去。”

“以前在厂里上班时也深有体会——三点一线,以工作为中心,很封闭。后来选择当骑手,也是因为它不仅是一份工作,还可以借此看到不一样的事物,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对自己也是一种提升。”

停下来,找一扇门

在北京望京片区做骑手的国正伟,刚来时经常会在小区里迷路。

“这边的建筑布局不太规律,楼号的排列更不规律,有可能一号楼挨着十号楼,二号楼又在十几号楼的后面。有时实在找不到,只能问一下顾客周围是什么样的环境,然后自己再问人。不过后来对周围熟悉了就好多了。”

国正伟能够很快驾轻就熟地送餐,一份小区保安馈赠的手绘地图功不可没:

保安赠予的这份复印模糊的手绘地图,在国正伟手上就是寻宝秘籍,他可以借此快速定位送餐的位置,然后决定从哪个方向的门进去、走哪条路线。

当然,骑手们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订单会送往哪里,地图和导航也覆盖不了一切可能。所以,他们依然要时常停下来,去判断和定位所处的空间,去搜寻种种细节与标志物。

俯瞰黄埭镇

李海彬拍摄的这张黄埭镇俯瞰图是典型的骑手视觉,这种“上帝视角”是骑手拍照常用的角度。这来自他们要掌握全局的需要,也是一种他们对送餐环境把握于心的自信。

在骑手们城市探索过程中所伴随的影像记录,也呈现出一种陌生的眼光和视角,迥异于日常回家途中轻松自在的氛围。他们用照片,带我们开启了一段穿梭于钢筋混凝土丛林的寻路之旅。

- 住宅小区寻路之旅 - 
 
 
 
 
 
 

不过,在完成订单之后,骑手们的心情也随之放松,可以带着好奇心重新观察来时的路。那些穿插在小区里充满民间智慧和生活情趣的野生空间,成了他们归程中驻足的风景,也像是对这次探索之旅的额外奖励。

- 城里的野生空间 - 
 
 

停下来,看一座城

骑手,原本常指军事中的马上作战单位,他们移动迅疾,有着左右战局的速度和机动性。如今拥有这一头衔的外卖配送员们,也对城市这个“战场”了然于心。

当忙过了挂着十几单来回跑、还要飞速计算配送时间跟合理路线的用餐高峰期,当他们想让自己的身体和大脑都喘口气,也让自己的眼睛从手机屏幕和外卖标签上抽离出来,他们也会把目光投向自己生活和工作的这座城。

- 苏州黄埭镇老街 - 
摆脱了电动车飞速前进带来的动态模糊,骑手们的目光稳定下来,这里是李海彬发呆的地方。他每日穿行的苏州黄埭镇,被一条河道贯穿,沿河而建的是过去的镇中心,曾是一片典型的江南水乡,如今却已满目残垣败瓦。

“这个地方感觉被遗弃了一样,平时能看到一些老人,我们外卖也是偶尔路过,是少数骑手的送餐捷径,每次我路过都会下意识地停下来看看。”

“从资料上看,整个镇都是古镇,但是基本上没有什么古镇的气息了,只在那个地方隐藏着这么小小的一段,也仅仅是一段而已。”

 

“老街里现在很少有年轻人活动,基本都是些留守下来的老人,他们的很多传统手艺也还在继续。现在没有年轻人愿意去学这个,但只要老人们还在,就算不挣钱也依然愿意去做,也算是一种传承。”

“可能是得不到重视,很多有历史气息和文化底蕴的老房子都闲置了,看着它们像被遗弃一样慢慢地坏掉,心里感觉蛮遗憾的。有时间我会多给他们留些照片,也算是在彻底破败之前的一点记录吧。”

- 望京SOHO - 
国正伟的望京SOHO是办公室里的人看不到的。春节他没有回家,目睹了空城,记录下街头人一点点多起来的景象变化。
“SOHO由3个高塔组成,从不同的角度看形状都不同,很有意思。下午的时候,塔一前面的喷泉会随着音乐起舞,偶尔看看也挺有意思!“

“不过忙起来时又比较烦恼,因为四周有一圈大大的绿化带,只能走路进去,若是着急送餐或取餐,就会比较痛苦!”

“其他时候都感觉挺好的,绿化带上种满了花草很漂亮,休息的时候在里面转转很不错。对了,望京SOHO的很多商家都对骑手有优惠,给的量也足,非常棒!”
“街头歌手贼有个性,不过两三首歌唱了大半年,听起来是比较费嗓子的嘶吼的感觉。”
“SOHO后面有条路,两边都是封死的,只能走路进来,晚上有不少人来玩,练滑板什么的。”
“就我看着望京这边的话,有几个词来形容,就是——个性,高冷,任性,还有就是节奏快。”
“随手拍,望京SOHO附近,天气挺好的!”

“日常随手拍望京SOHO,第一张原图,第二张调了色朋友说不好看,第三张瞎搞朋友说炫酷。”

由于是送餐区域的地标建筑,简直是抬头不见低头见,就这么一点点拍着,在国正伟的照片里,已经有了时间留下的痕迹。

“蜂鸟骑手摄影计划”由OFPiX与澎湃新闻、饿了么联合发起。我们通过饿了么平台,从数千位爱好摄影的报名骑手中,遴选骑手摄影师参与拍摄。作为OFPiX长期以来对城市生活探索、记录的延续,我们希望通过外卖骑手对城市的独特观察、体验、拍摄,展现出许多人平时“看不见的城市”。

- 系列报告 -

 
 

- 即将推出 -

 

- 蜂鸟骑手摄影师 -

赵彬 / 国正伟 / 李海彬

裴鹏举 / 祖云  / AM昊 

吴梓才 / 郭豪 / 王洪兴

文少华 / 潘京 / 薛雷 / 黄龙祥

……

- 图片编辑 -

龙骨 / 焦冬子 / 张浩煜

 赵天艺 / 麦麦

- 拍摄指导 - 

周双玲/刘姮妤 / 储娜 / 江锦 

视觉设计 | 张婧冉

项目协调 | 张婧艳

项目主持 | 任悦 詹膑

项目监制 | 杨深来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