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与上海|熊月之:上海一直是五四精神的继承者、弘扬者

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2019-05-03 08:31
来源:澎湃新闻

上海是“五四运动”的重要声援地,也是中国青年运动的重要发源地。100年来,上海青年继承五四传统、发扬五四精神,在各条战线上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5月1日,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熊月之就“五四运动与上海”这一问题,接受了澎湃新闻记者专访。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熊月之。

澎湃新闻:你如何看待上海在五四运动中的特殊性?

熊月之:北京与上海在清末民初的政治、文化、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明显不同的角色。在五四运动中,两个城市都起了重要作用,但各有特点。五四运动的爆发地、中心地在北京,但追根溯源,这一运动的兴起,无论是思想酝酿,人才准备,还是抗议方式的形成,都与上海有重要的关系。

首先,五四运动的思想酝酿、人才准备,主要在上海进行。作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之一,《新青年》本来是在上海创刊的。在上海出版了一年多,1917年才随陈独秀迁到北京。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蔡元培、陈独秀等,在清末便是活跃在上海的激进革命党人。

同时,新文化运动中对传统礼教的批判,对西方文明的礼赞,在清末上海都可以找到其起始点。在新文化运动中被广泛讨论的妇女解放,也在晚清上海大多讨论过。

第二,五四运动作为民众爱国运动,爆发在北京,其运动方式有一部分伏根在上海。集会演说,散发传单,通电抗议,罢课罢工,抵制洋货,这些抗议方式在清末民初上海已不止一次被运用。

这些抗议方式在清末民初的上海首先出现,与上海社会结构、政治格局、城市规模有密切关系。一市三治,新式人才荟萃,集会、演说相对自由,传播媒介发达,都是其中重要因素。从清末民初上海民众反对帝国主义的抗议形式来看,1919年的五四运动,实际是上海运动的重演、放大和发展。

第三,白话文运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方面。这一运动在晚清上海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

上海是晚清白话报纸的发祥地。据研究,晚清最早的白话报纸是1876年3月30日创刊的由申报馆出版的《民报》。

上海也是晚清白话报最为集中的地方。1911年以前,标名“白话”、“俗话”的报刊有41种,如《演义白话报》、《中国白话报》,连同那些无白话报之名而有白话报之实的报刊,一共140余份。其中至少27份在上海出版,在全国排名第一。

第四,五四运动5月份在北京表现为学生运动,6月份在上海则表现为市民运动,工人、商人都被卷了进去,形成“三罢”,即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三罢之中,罢课影响固然不小,但罢工、罢市作用更大。之所以是在上海而不是在别的城市首先形成三罢的局面,我认为与上海的社会结构、社会特点有密切关系。

这个特点在于,自清末地方自治运动以后,上海绅商已在社会活动中占居领导地位。在经济中心、交通枢纽、信息中心、移民人口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上海绅商在全国性爱国运动中起了关键作用。比如在1905年的抵制美货运动、大闹会审公堂事件中,上海商人都是运动的主体。五四运动作为爱国运动,其取得胜利的重要标志是曹、陆、章三人被罢免。这是全国运动合力作用的结果,其中上海的作用至为关键。

最后,同样是学生运动,上海学生的运动策略似乎也与北京有所不同。上海学生似乎比较注意斗争方式。上海学生、商人团体与官府解决意见分歧,采取的是和平对话而不是尖锐对立、武装冲突的方式。

4月30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新华社 图

澎湃新闻:对于孔学与纲常名教的批判、妇女解放、白话文等既然在晚清上海已有丰富实践,那么为什么在那时没有激起很大波澜,而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就引起那么大反响?

熊月之:我以为这有以下原因。其一,晚清对于孔学与纲常名教的批判,其影响主要还局限在文人学者当中,还不像五四时期,人们已将对于纲常名教的否定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诸如吴虞对于传统孝道的否定,与他对于来自父亲的种种“家庭苦趣”联系起来,已将思想主张化为社会实践。

其二,晚清上海对于白话文的提倡,对于妇女解放的倡导,在上海这个结构特别的社会里,已被视为理所当然。

其三,以租界为重心的上海,在一般士大夫看来,那是“夷场”,化外之地,对于租界发生的事情,可以不屑一顾或置之不理。但是,京师不一样,那是首善之区,怎能容许这些歪理邪说恣意泛滥?所以,同样的事,发生在上海可以风平浪静,发生在京师便风波迭起。

其四,也是最重要的,新文化运动是与五四政治运动紧密联系、缠绕在一起的,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催生了五四政治运动,五四政治运动扩大了新思想、新文化的影响。没有波及全国的五四政治运动,新文化运动便主要还是文人学者圈中的事情。

澎湃新闻:你如何总结上海在五四运动中发挥的作用?

熊月之:总的说来,就五四爱国运动而言,上海在运动前,在思想酝酿、人才准备方面,起了奠基作用。在运动起来以后,上海罢工罢市,在曹、陆、章倒台问题上,起了关键作用。就新文化运动而言,上海在批判封建礼教、宣传西方文明方面,在倡导白话文方面,都有先导作用。

澎湃新闻:你如何理解与总结“五四精神”?

熊月之:五四精神是一个伟大、丰富、深邃的宝藏,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弘扬。

诚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这是从内容总体而言的,如果再细分一下,则可以梳理出更为丰富的内涵,比如从进步与民主精神中,可以细分出思想解放精神、自由精神、平等精神。

因为,没有彻底的思想解放,便不可能实现永续的进步。鲁迅的这段名言,不知道激励了多少青年的思想解放:“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

澎湃新闻:今天上海有哪些地方体现了这样的“五四精神”?

熊月之: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到改革开放时期,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最为现代化程度最高、工人阶级最为集中、文化最为发达的城市,一直是伟大五四精神的继承者、弘扬者。

计划经济时代,上海不但在全国经济建设、文化发展、科技进步中做出了卓越贡献,而且持续向内地支援了一百多万技术人才,还内迁了一些工厂与文化机构。

改革开放以后,上海先是按照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忍辱负重,充当改革开放后卫,情愿自己住房紧张、交通拥挤,也要支援全国。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又按照中央战略部署,站到改革开放前沿,开发开放浦东,整个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高歌猛进。

现在,上海站在新时代起点上,担当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以高远的眼光,宏大的气魄,服务国家战略,建设“五个中心”,迈向卓越全球城市。

上海许多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创新发展的重要理念、先行先试的重要探索、机制体制的重要创新,诸如土地批租、保税区、自贸区建设,枢纽港建设,金融方面的改革与开放,都是筚路蓝缕,自辟路径,这些创新或被兄弟省市借鉴、推广,或被上升为国家战略。所有这些,都可以看作是上海对于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基本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的继承与弘扬。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张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