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最快有望5月完成审定

张阿嫱/中国城市报
2019-05-01 17:44

4月2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承办的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19春夏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出席会议并致辞,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中国城市报专家顾问委员会主席徐匡迪等多位城市领域顶级专家为高质量发展长三角一体化提出理论、路径和对策、建议。

中国城市报记者在此次会议上获悉,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启动编制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初稿已经形成,最快有望在今年5月完成审定,正式出炉。

长三角已成为我国城市化最密集的地区

各个港口货物吞吐量占全国的39%;上市公司1219家,数量占比接近全国的1/3;全国211高校有23所聚焦在这里……

长三角国土面积在全国只占3.74%,但GDP占比却接近了25%。作为我国实体经济的引领区,其发展一直令人瞩目。

李强在致辞中指出,要把长三角建设成为全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引领示范区,成为全球资源配置的亚太门户,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而这需要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的共同努力。李强表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方案可以照搬照用,要回答好“1+1+1+1>4”这个重大命题,既需要实践探索,也需要理论支撑,必须立足实际思考、着眼长远谋划。

如今,长三角城市群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最密集的地区。区域内共包括45个城市,人口约占全国的1/6,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66.66%。

去年以来,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上海、浙江、江苏和安徽三省一市的协同合作也进入快车道。

2018年3月,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成立,由三省一市抽调工作人员协同办公,据透露,目前常年办公共有18人。

2018年6月,沪苏浙皖三省一市2018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上海召开,不仅签署了涉基金、环保信用、基础设施、信息化领域的11个合作项目,审议并原则同意了《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共细化了320项具体任务。

记者了解到,除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启动编制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即将出炉,进入2019年,一体化发展已在交通、医保、民生、税收、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取得成果。

据透露,长三角存在三十多条断头路,目前有15条已经开工建设。

在异地医保方面,长三角已经率先开展异地就诊门诊直接结算。今年上半年,上海、浙江、江苏三省市内将有望实现全面联网即时结算。

青浦、吴江、嘉善交界处或成立一体化示范区

长三角一体化的制度创新中,示范区的设想被屡次提及。

示范区相当于三省一市的“试验田”,更能承担“特区”的角色——长三角面积广大,实现区域一体化有很多障碍,这就需要有适当的地域来推进一体化的示范先行作用和支撑带动作用。

记者了解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建设方案,已经被提上日程,并有望在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省市交界的区域落地,面积占地2300平方公里。

为什么选择这个区域?

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认为,这个区域是传统长三角三省市的交界地,从行政角度来看,示范区能把三省市紧密联系在一起;从经济角度看,省区范围内很容易被边缘化,但如果这三地形成接合带,这一区域就从边缘变中心,很快变成热点地区。

此外,三地经济悬差不大,大体发展水平相当,发展潜力很大;还能在经济与生态的结合、城市与乡村的协调等多个范围内先试先行。

中国城市报记者注意到,事实上,三地已经在多方面逐步打破体制限制,试水一体化。

今年2月,三地发布了《青浦、吴江、嘉善2019年一体化发展工作方案》,初步确定了今年七个方面51项重点工作。

根据方案,三地提出如开通跨省域的旅游专线,研究毗邻区域旅游一卡通,促进毗邻区域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资源共建共享、优势资源整合;积极谋划举办长三角环淀山湖国际马拉松赛、环意自行车赛等重大体育赛事等。

都市圈一体化,交通需先行。今年3月,两条跨省公交专线——往返于吴江黎里至青浦的7618路,以及吴江黎里至嘉善西塘的7619路宣布启动,意味着三个交界县区的城市公交已经率先实现互通。

此外,三个邻近地区的税收分成也有望打破行政壁垒。记者获悉,一场跨区域税务协作座谈会已于4月16日召开。会上,三地税务机关初步交流了12个方面的协作意向,并在税务信息共享互认方面达成共识。

在一体化推进过程中,跨地区投资、企业迁移、生态链共建等必然涉及利益机制的重构。而从税务征收管理的角度上看,信息互认将极大降低区域内的行政成本。

G60: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示范走廊

依托交通大通道建设,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在2016年从 松江发起,经过4年发展,已经 从“高速公路时代的2.0版”迈向“高铁时代的3.0版”,扩容至沪苏浙皖九个城市,形成“一廊一核多城”的空间布局规划,覆盖面积7.62万平方公里。

G60科创走廊目前常住人口约有4900万,年GDP近5万亿元,占长三角GDP总量的1/4,全国占比已接近1/16。

通过科创驱动,实现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示范走廊,这是G60的重要角色。记者了解到,为了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上海松江曾经还主动把原来规划成房产性质的1000多亩地,宣布用于制造业。2016年,房产税收在松江占比达到46%;到了2018年,这个占比降至了18%。

如今,产业调整效果已初步呈现:G60科创走廊已吸引一大批百亿级项目落户,率先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能源7个方面实现一体化布局。

区域一体化发展,关键是保障要素的自由流动。以往,产业集群跨省市流动,容易遇到行政壁垒,从而大幅提高了交易成本。

而“一网通办”由G60科创走廊首创,正有望成为打破这种“行政区划”的一种创新。具体就是以跨城市营业执照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理为切入点和突破口,通过在九城市设置“一网通办”线上统一入口,覆盖证照办理等首批30个事项。

据上海市松江区委常委、副区长、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高奕奕介绍,去年9月底宣布实施“一网通办”的第一天,就发出了11张异地办理营业执照和1张异地办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记者了解到,目前“一网通办”已累计为企业群众提供信息推送服务超过82000次,提供异地咨询服务超过2000次,提供异地证照服务超过400次。

如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聚焦规划对接、战略协同、专题合作、市场统一、机制完善,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着眼先进制造业的一体化布局,推进产融结合,九城一体发展的协调机制和合作框架基本确立,向心力、凝聚力、社会认可度不断提升。

(原题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呼之欲出》)

    责任编辑:蒋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