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樱桃玩出大经济!绛县樱桃文化节传出的信息量很大……

2019-04-28 22:26
山西

故绛大地正逢春,又是一年樱桃红。连续三年,绛县县委、县政府在同一时期,借助媒体宣传,邀约游客前来参加樱桃文化节,传出的信息量很大。

4月25日上午9时许,以“花开故绛,樱你而美”为主题的绛县第三届樱桃文化节在该县陈村镇农民公园启幕,活动持续五天。本届樱桃文化节旨在向社会展示绛县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以果为媒,以旅兴农,绛县依托大樱桃的资源优势,把农业生产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一场农、文、旅融合的文化盛宴在故绛大地拉开序幕。

▲启动仪式现场

小樱桃撑起乡村振兴大产业

樱桃好吃树难栽。经中国农科院专家的实地考察,地处中条山之首,太行山之末的绛县是全国少有的几个最适宜大樱桃生长的地区之一。

18年前,绛县开始开发大樱桃产业,18年后,绛县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大樱桃生产基地。目前,绛县已取得大樱桃地理标志,成为省级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区,绛县大樱桃已成功出口至巴基斯坦和中国台湾等地。

▲温室樱桃已经上市

“种一亩小麦、玉米每年最多收入1000元,而种一亩露天樱桃每年收入近4万元,种一亩温室樱桃每年收入在6万元以上,温室富硒樱桃收入更是翻番。”绛县县委书记王宏伟说,时下销售的樱桃为温室樱桃,价格在每斤50元左右。截至2018年底,樱桃种植总面积达3.5万亩,带动种植户年均增收5000元。他表示,计划到“十三五”末,力争全县樱桃种植总面积超过5万亩,其中设施樱桃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真正让樱桃树成为民众的摇钱树。

百姓尝到了樱桃的甜头

借助活动,会场两侧同步展示着当地的农副产品、特色小吃、农用器械以及深加工的农副产品。

▲当地的手工艺品

绛县布扎是当地的手工艺品,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李女士是第六代传承人,她在展区设点,目的是做地推、宣传文化。去年,在樱桃文化节活动上,外来游客的订单金额超过了5000元。

可观的收入极大刺激了村民的参与性。

杨先生的店铺距离主会场不到500米,经营粮油、副食。樱桃文化节期间,他同爱人将临时摊点设在了主会场的对面。谈及樱桃文化节带来的收益,杨先生喜上眉梢,“往常一年,水、饮料的销售量,现在在这个节日内五天就可以完成。”据杨先生讲,前两届樱桃文化节,他每天单水、饮料的营业额就达到了2000元。

“平时赶集,一天能卖400元左右。”曹女士讲,她平时卖粽子靠赶集,离家最近的集市也要八公里,而现在在家门口不用奔波,一天能卖到2000元左右,比平时翻了5倍。“活动办到家门口,能让老百姓多致富。”曹女士坦言。

走访中了解到,整个活动期间,带动的游客数量较平时翻了几番,繁荣了农村经济,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带动了老百姓脱贫致富。

▲农土特产展示区

农+文+旅,绛县亮出了新名片

近年来,各地政府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当地的农业、文化,其实是发展旅游的一种新形式。为推动传统果业产业升级,绛县当地适时启动“樱桃经济”,并以此作为旅游的切入点。

“以樱桃为载体,举办文化节其实是产业融合的新模式。”梁红岩说,这种新模式不再是一种简单的经济活动,而是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成为一种兼顾有物质生产和精神层面的休闲活动。

“外乡游客来品鉴樱桃不仅带来消费,也是对当地农业的一种推广。”山西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梁红岩说,品鉴樱桃实质是向外界传递当地的农业信息,是当地政府依附农业发展旅游业的举措。从远期来看,品鉴樱桃的同时,跟进当地农副产品的配套服务,有助于商家、游客获得农业发展信息,带动相应商家到当地洽谈投资。

采写、摄影:武雷涛

山西云媒体出品

(编辑:申芯瑞)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