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聚焦上海高质量发展:“上海引力”吸引全球

魏其濛 李晨赫 王烨捷/中国青年报
2019-04-25 06:43

“上海引力”正在吸引全球。

这是一幅全球化、多元化都市的白描——黄浦江两岸,每天都有各种肤色的人沿江跑步、骑行;淀山湖旁,说着一口流利中文的外国人在与上海青年交流帆船操控技巧;虹桥古北地区的小吃店里,日本人、韩国人、欧美人和中国人边吃烤串边用英文聊天。

没错,这就是“上海引力”。

上海市政府提供的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累计实到外资2404亿美元。2018年,上海新设外资项目数、合同外资、实到外资分别增长41.7%、16.8%和1.7%,实到外资173亿美元,占全国总数的12.8%。

“(政策)效果好不好,关键看外资来不来。”在一个月前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市长应勇在谈到上海营商环境时自信地说,上海当前实际吸引外资的情况,是上海长期以来“开放、稳定、可预期”营商环境的一个重要印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了解到,上海目前有外资企业5万多家,其中跨国公司总部677家、外资研发中心444家,是我国内地外资总部型机构最多的城市。外资企业约占全市2%的企业数量,贡献了全市20%的就业、27%的GDP、33%的税收、60%的工业总产值和65%的进出口。

“上海引力”正在吸引全球。

外资医疗机构办手续“惊人的顺利”

2016年,在上海自贸区保税片区正式对外开业的上海永远幸妇科医院,是上海自贸区首家外商独资的医疗机构。尽管地理位置并不优越,也不曾大肆宣传,医院却靠着政府的好政策和自己的好口碑在开业两年多后就实现了收支平衡。

永远幸医院董事长范煜告诉记者,自己曾在日本投资咨询行业工作多年,深知日企在中国发展不易,“为什么在这里成功了?自贸区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市场公平,能够充分竞争,政府有承诺,办事不求人,只要把老百姓服务好就能获得成功。”

上海永远幸妇科医院是日本永远幸医疗集团的第17家连锁医疗机构,能成为“国内迄今为止唯一一家外商独资医院”,是永远幸时机抓得好。

上海自贸区成立后,对于外资医疗机构曾有两次“松绑”。2013年9月,《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提出,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医疗机构。2014年7月,上海自贸区推出的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新31条”措施中,又明确指出,医疗机构限于合资、合作。由此,上海永远幸妇科医院成为上海自贸区不可多得的医疗领域扩大开放的成功案例。

“很多朋友说,在中国最怕办各种手续,一张许可证有十几个章,但我们的落户得到了浦东新区、自贸区管委会、外高桥集团股份等多方面的支持,可以说‘惊人的顺利’。”范煜说。永远幸2014年年底申请,2015年1月就拿到了医疗机构的设置许可,随后顺利在当年办好了医院执业许可证。

范煜介绍,医院现在吸引了以往远赴日本问诊的中国患者回流,还吸引了东南亚、欧美国家的患者,“我们有中医特色,很多外国人是冲着中医来的。”

“国际化”的公务员令外资刮目相看

今年3月,路博迈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成为首批获得在中国境内开展投资建议服务资格的外资资管公司之一。路博迈总经理刘颂用“国际化”来形容他在申办企业过程中遇到的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公务人员,“他们的理念、眼光都非常国际化。我们一看到新政策就立即申请,本以为要等很久,结果他们很快就办理完并授予我们开业资格。”

路博迈是第一批进入中国市场的知名全球资管机构,管理规模约3000亿美元,是最早获得私募证券基金管理资格的外资资管机构之一。

刘颂对公司在上海的发展很有信心,“上海背靠中国巨大的资产市场,从资管市场规模看,美国有35万亿美元,日本有6万亿美元,中国也在6万亿美元左右;而从成长性来看,美国增速是4.5%,日本是3%,中国则达到了惊人的24.5%。”刘颂说。

路博迈资管公司资格的迅速获批与浦东新区区政府甘当“店小二”的服务态度分不开。2018年,浦东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937亿元,占新区GDP的28.1%,占全市金融业增加值的50.8%。

以去年11月揭牌的“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为例,该基地是承担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科创板注册制两大任务的载体,着力打造上市行政综合服务、股权投资对接等十大服务功能。

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局副局长张辉介绍,科创板注册制工作启动后,浦东成立了科创板专项工作组,对张江、金桥等区域的科创企业进行集中调研,超过100家优质企业有意向登录科创板,工作组目前正根据企业特定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专业培育服务。

“上海公务员对企业的服务态度,令我们对这座城市刮目相看。”刘颂说。

优质环境背后是“科学考核”

上海张江科学城位于浦东新区中环附近,这块被两条河流环抱的园区最中间,伫立着一座“张江人工智能岛”。目前,IBM亚太中国区总部、微软全球实验室、阿里上海创新中心以及国内外人工智能大数据公司、云计算公司已经或正在入驻人工智能岛。

“这个岛不光是企业的集聚,我们要把它建设成为一个生态,是全产业链的岛。”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涛说,岛上的体验中心未来将设置上海首个以AI为主题的孵化器和加速器,“我们希望IBM高管、微软工程师、我们孵化器中的一些创业者,能够一起走到草坪上,端着咖啡共同交流思想和技术。”

今年1月6日,微软宣布将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实验室落地张江。今年8月左右,80%的企业将会迁入正式办公,微软实验室将于5月15日开幕。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兼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说:“上海政府非常有远见,产业生态链非常全,各个行业的领军公司甚至是龙头公司在上海都是最全的。”

很多人不知道,上海优质营商环境的背后,是一整套针对基层政府的科学的考核体系。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马春雷介绍,上海通过差别化的绩效考核政策来体现推动各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系列考核政策特别强调经济运行的质量、区域特色定位、产业结构合理比例、节能减排、生态保护等,“对不同地区有不同要求,市区和郊区要求不尽相同。例如,崇明区主要考核生态指标,就是根据其生态岛的发展定位设定的。”

马春雷介绍,上海对生态类、红线类的考核非常刚性,每年都设定明确的约束性目标。同时,在有限的发展空间中不断增强经济密度,例如,原来上海许多工业园区容积率相对较低,现在允许适当提高容积率。“总体上,我们希望可以交出一张高质量发展的上海答卷。”

(原题为《“上海引力”吸引全球》)

    责任编辑:张珺
    校对:张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