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之春|大江入海流:江浙沪六位作曲家共写上海城市精神

澎湃新闻记者 廖阳 实习生 马婷
2019-04-24 12:20
来源:澎湃新闻

“海上新梦”由上海音乐家协会创办于2007年,是“上海之春”展示原创音乐作品的主推平台,至今已演出各类新作百余首。
4月23日,“海上新梦”在上海大剧院上演。今年的“海上新梦”定位为原创管弦乐作品音乐会,以“大江入海流”为主题,以上海重要地标为创作素材,从侧面描写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上海的城市精神和人文风貌。

六位参演作曲家有四位来自上海本土,包括许舒亚、徐孟冬、周湘林、夏良,另外,翁持更来自浙江,崔新来自江苏。

许舒亚和上海爱乐乐团。

作曲家许舒亚介绍,从六首曲子的六个标题,就能感受到音乐会的特点。

翁持更的管弦乐《梦里江南》,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上海发展的历史;徐孟冬的交响前奏曲《浦江钟声》,与黄浦江边的海关大钟有关;夏良的交响诗《红色之源》,从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的角度抒写;崔新的音画《石库笑语》,描绘了上海大街小巷里的欢歌笑语;周湘林的管弦乐《申城之巅》,从最高摩天大楼的角度描写上海的大都市风貌;许舒亚的管弦乐《百川归海》,除了形容上海的城市格局,也指“上海之春”不局限于上海,还将艺术触角延伸到了长三角地区。

“虽然是六个曲子,其实是一个整体。以往作曲家们习惯各自为阵,因为每个作曲家的风格不一样,这次六位作曲家合作默契,是在统一的基础上再展现自己不同的风貌和主题。”许舒亚说。

上海爱乐乐团。

浙江省音协主席翁持更说,“长三角文艺发展联盟”去年在上海成立,从去年到今年,浙江参与了两次“上海之春”,去年是合唱,今年是六位作曲家以同一主题写管弦乐,“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许舒亚说上海蕴含着海派文化、红色文化、江南文化,江南文化其实是上海文化的底色和基础。”

江苏省音协副主席崔新同样认为,四位上海作曲家与一位浙江作曲家、一位江苏作曲家组建作曲家团队,是很有意思的亮点。

写《石库笑语》时,崔新从《长恨歌》中得到不少启发。采风时,他去了商业氛围浓厚的商圈,也去了少有人打扰的静地,“《石库笑语》写了上海的早晨和夜色,晨曦初露时会有一片片鸽子飞过,晚上站在高处放眼,会发现上海的城市深处是由弄堂组成的。这给了我很深的印象。”除了描写石库门里弄的生活情趣,崔新也希望描绘石库门和大都市融合的状态。同时,他还将沪剧、评弹、江南丝竹等糅入当代化的表达里。

许舒亚表示,“大江入海流”首演后,还会找机会在国内其他地区推广,未来也有可能推到国外去,“如果作品本身优秀,一定会争取到更多机会再演。”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