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土城市笔记│“网红城市”余杭蝶变史

2019-04-26 08:32
浙江

杭州西郊,余杭街道,静谧的南苕溪由西向北,缓缓流淌。

这里如今被当地人称为“老余杭”,一个老字,既倾诉着其悠久的历史,也暗示了期间所经历的起伏与波折。

相传,余杭之名得自“夏禹东去舍舟航登陆”。秦王嬴政25年(公元前222年)置余杭县,属会稽郡。此后的2000多年里,余杭分分合合,时而为郡,时而为县,不过在大多数时间里,县治都位于余杭镇,也就是老余杭。

历史的转折发生在1961年。

那年三月,刚从临安县析出的原余杭县境,与原杭县部分区域所组建的钱塘联社合并。虽然名字依旧定为余杭县,但县治却从余杭镇东迁到了原杭县政府驻地临平镇。

后人已经无从知晓,当初为何要将县治搬到杭州东陲,紧邻嘉兴的临平?我们只能猜测,因为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向东发展的确是杭州的战略方向。

只是这一切,都与余杭镇无关。

面对以临平为代表的整个东部余杭的崛起,老余杭、仓前、闲林、中泰这些西部乡镇惟有黯然神伤。

和所有因政治地位而兴起,又因政治地位被拔除而衰落的城镇一样,从县城降格为镇区的老余杭,在随后的的岁月中消沉了近半个世纪。

 

2000年,一位姓王的中年人走马上任杭州书记。

这位后来深刻改变杭州城市格局与形象气质的新领导,是一位坚定的“东向派”。从他开始,杭州先后提出“沿江开发、跨江发展”、“拥江战略”,由此正式告别“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

十几年间,从钱江新城到钱江世纪城,从彭埠到九堡再到下沙,杭州城一路向东狂飙突进。在此过程中,作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的杭州高新区,从老城区西面的原文教区搬到了滨江,而曾经的江干东郊——下沙,则一举变身大学城、国家级经开区。

对此,官方曾用“旅游西进,城市东扩”八字加以总结。虽然将“旅游西进”摆在前面,但世人关心的都是后面那四个字,其中就包括马云。

自1999年带着“十八罗汉”创业以来,阿里巴巴发展迅猛。到2008年前后,马云开始思考主要的子公司淘宝网的未来,并着手淘宝城的选址。最初,他也曾将目光投向杭城的东面,并与当时经济发展如日中天的萧山,进行过积极接洽,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关于阿里与萧山的这一段交往史,萧山民间至今耿耿于怀。2016年的12月,有网民在萧山网络问政平台上发问,当年萧山为何没有和阿里巴巴达成合作?

得到的答复是:萧山非常欢迎阿里巴巴落户萧山,但其作为营收破千亿的互联网企业,对项目落户地的选择有着一套严格的标准,包括政策、交通、环境、人才、教育、医疗、生活配套、产业配套等诸多内容。其次在阿里巴巴淘宝城的选址过程中,萧山方面已拿出最大的诚意和最优惠的条件,但最终未能与阿里巴巴达成合作,感到非常遗憾。

相比官方回应的滴水不漏,坊间的传闻就要生动而具体的多。据说马云当时提出要50亩地,而且用地价格比较低,萧山方面觉得阿里巴巴条件太高,想廉价要地,便一口回绝。

传闻是真是假,三土无从考证,估计萧山方面当时也不会想到,与阿里的这次擦肩而过,不仅便宜了老对手余杭,还最终弄丢了自己坐了23年的浙江“首县(区)”交椅。

甚至就连余杭人恐怕都想不到,阿里总部的落户竟然改变了余杭几十年来所形成的“东重西轻”的区域格局,落寞了半个世纪的老余杭及周边区域因此重焕生机。

多年以后,马云曾这样回忆自己与余杭的那次邂逅:

我考察了很多区域,只有像余杭这个地方,特别适合我们企业的发展。余杭具有很浓厚的文化底蕴,环境特别优美,离西溪湿地非常近,我那天去考察的时候就发现,这个地方天生就是一块非常好的创业之地,而且我自己也觉得,我梦想中的创业就应该从这个地方起来,我们要打造一个淘宝城,把整个产业的发展都放在那里。

马云没有食言,自2008年阿里与余杭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后的十年间,他的确逐步把(阿里系)整个产业的发展都搬到了这里。

2013年6月,阿里巴巴西溪园区(淘宝城)一期落成,约1.2万名员工浩浩荡荡进驻园区。对余杭来说,阿里落户未来科技城,这是其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由此,余杭获得了发展良机。但对阿里对马云来说,这只是一个开始。

事实上,直到今天,阿里巴巴西溪园区四期依然还处于建设中。“中国的总部项目规模一贯巨大”“亚马逊总部也才2万方,而四期面积达43万方,预计将于2019年完工。”四期总设计师、设计过亚马逊总部的Eric,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感慨。

不只是总部落户。2016年12月28日,在湖畔大学第三期学员面试现场,校长马云披露了实体校园将选址余杭仓前镇,毗邻梦想小镇,预计2017年开工,2020年湖畔大学五周年时投入使用。

2017年 5月23日,菜鸟智慧产业园签约落户距离阿里巴巴总部仅5公里的东西大道边,项目包括产业园区、会展中心、产业研发基地及相关配套等功能。

同年6月10日,马云现身余杭南湖“指点湖山”,表示阿里将发挥其世界知名企业高端资源、全球化视野的优势,会同余杭区共同开展“南湖创新小镇”整体规划、产业布局、城市配套等有关工作,并参与实施“南湖创新小镇”开发。

3个月后的9月6日,由浙江省政府、浙江大学、阿里巴巴集团共同创办的之江实验室揭牌成立;10月,马云在云栖大会上宣布筹建阿里巴巴“达摩院”,三年投入1000亿进行基础科学和颠覆式技术创新研究……这些令人激动的顶级机构,无一例外都位于老余杭周边。

除了产业和项目上的持续助力,在一些公共领域,阿里巴巴同样慷慨解囊。

2017年6月9日,马云携阿里17位创始人及合伙人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5.6亿元,并指定用于浙大附属第一医院余杭院区建设,支持余杭院区的医疗设备购置、人才培养与引进、医学研究等。此举开创了国内社会捐助公共医疗机构的先河。

可以说,阿里巴巴以一企之力,托起了整个老余杭周边的发展。

2019年1月15日,萧山区公布了年度GDP数据,缠绕几个月的谜底由此解开。

数据显示,2018年,萧山全区(含大江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06.37亿元,低于余杭区的2312.45亿元。这是自1995年以来,“浙江经济第一县(区)”的首度易主。这其中,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未来科技城板块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阿里巴巴带给余杭的不只是总量上的突飞猛进,更有质量和结构上的更新蝶变。

过去,浙江的强县或者依赖商贸(如义乌),或者依赖工业(如萧山),而余杭是浙江有史以来三产数据最强的“经济第一区(县)”。2018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1600亿,第三产业GDP贡献值占比接近八成,可以说余杭能折冠,享受的正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果实。

更重要的是,未来科技城板块的崛起,很大程度上重塑了杭州的经济版图和城市格局。

此前,在“东向战略”的作用下,杭州几乎所有的重要地标,如杭州大剧院、国际会议中心(大金球)、市民中心、杭州图书馆等,都位于钱江两岸。至关重要的高新区更是一脚跨过钱塘江,落脚江东南岸的滨江。

但随着未来科技城板块的崛起,它与滨江一东一西,相互呼应,成为杭州科创独角兽企业的两大高地。受其鼓舞,2016年,浙江省政府进一步决定以文一西路为主轴,以紫金港科技城、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为核心,规划建设东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至浙江农林大学,全长约33公里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

昔日的“旅游西进”,正在被如今的“科创西进”所取代。其所产生的影响,不仅冲击着杭州东南面萧山、滨江等区县的江湖地位,更颠覆了余杭内部“东重西轻”的固有格局。

前面三土曾提到,以临平为首的东部余杭,过去利用自身作为区政府所在地的优势,始终力压中西部一头。但阿里落户未来科技城后,大大增加了西部诸镇的实力。加之中部的良渚,近些年也凭借历史底蕴迅速崛起,现在的余杭,呈现出三足鼎立、“以西为主”的新局面。

这局面,让许多老土地感叹,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花名“风清扬”的马云喜欢言必称江湖,而江湖上也一直有着“悔创阿里杰克马”的传说。

杰克马或许真得后悔过创业,但回头来看,他应该不会为当初选择余杭、落户余杭、发展余杭的决定而感到后悔。

事实上,经过十年创业历程,如今的马云想必已越发钟情钟意于余杭西部这片钟灵毓秀之地,因而索性把家搬到了中泰南湖边的桃花源别墅区。其中的扎根意味再明显不过。

决心扎根余杭的不只是马云个人,整个阿里系同样如此。就在3月7日,阿里巴巴西溪园区五期正式官宣,总建筑面积进一步扩大至97.8万方,名副其实一座淘宝之“城”。

可以这么说,余杭和阿里就像一对好CP,前者给了后者“梦想中的创业地方”,而后者则回报老余杭一个新未来。两者相互成就,就像一首老歌中所唱的:

这样的心情,

这样的路,

我们一起走过。

……

就算回到从前,

这仍是我唯一决定。

我选择了你,

你选择了我,

这是我们的选择。

(更多长三角区域城市分析文章,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号“三土城市笔记”或“三土演义”)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