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民族乐团发布新演出季,新增公益品牌“海上乐谈”

澎湃新闻记者 廖阳
2019-04-23 09:15
来源:澎湃新闻

4月22日,上海民族乐团发布2019-2020演出季。

新乐季开幕音乐会《最忆是江南》4月27日将在“上海之春”亮相。音乐会聚焦长三角三省一市,将通过一批委约新作,呈现江浙沪皖四地不同的文化气质,反映属于这个时代的江南精神。

据悉,民乐团还将推出公益品牌“海上乐谈”,以艺术讲演与小型演出结合的形式,在端午、七夕、重阳等传统节日推出“赛龙夺锦”“栀子花开了”“九九艳阳天”等系列公益音乐活动。

除了从江南文化中汲取养分,上海民族乐团新乐季还将继续坚持“民族音乐、当代气质、国际表达”,呈现海派民乐开放、创新、包容的艺术气质。

发布会现场 主办方供图

为作曲家和演奏家搭台

新乐季,民乐团将聚焦何占豪、顾冠仁两位前辈作曲家,上演两台专场音乐会。

《何占豪作品音乐会》将由何占豪亲自执棒,依次带来民族管弦乐《胡腾舞曲》、阮协奏组曲《吟诗感怀》以及他为小提琴、二胡与乐队而作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发展民族音乐时我们不能丢掉民族特色,另外,我们还要把民族化提高到先进水平,要现代化,才能走向世界。”何占豪说。

《蓝色畅想——顾冠仁作品音乐会》将带领观众重温顾冠仁的经典之作,包括民族管弦乐序曲《蓝色畅想》、琵琶协奏曲《王昭君》、高胡协奏曲《紫荆花》等,大部分作品均为顾冠仁2000年以后的委约之作。

另外,民乐团还将为作曲家贾达群举办《梨园》音乐会。贾达群认为,中国传统戏曲多种多样,是中国最宝贵的财富,他也从戏曲里吸取了很多养料。《梨园》取材于京剧,包括4部协奏曲,分别为打击乐、笛子、二胡、唢呐与民乐队而作。

为作曲家搭平台之余,民乐团还将在《脱颖而出》系列里,为青年演奏家们举办专场音乐会。这些音乐会将以协奏曲专场的形式呈现,同时委约老锣等作曲家,为青年演奏家们量身打造协奏曲。4月21日,民乐团“90后”二胡演奏家卢璐脱颖而出,率先举办了专场音乐会《弦歌·心路》。

2019年年末2020年年初,民乐团还将首次尝试和上海大剧院举办跨年音乐会,音乐会的主题是《乐响四季》,寓意四季的更替、生命的轮回,“新年跨年不一定要听交响乐团,也可以听听民乐的声音。”民乐团团长罗小慈说。

验收“上海制造”原创成果

近几年,民乐团花了大量力气做原创,“上海制造”成果颇丰,新乐季里,民乐团将对海派民乐的原创成果进行验收。

问世于2016年的《海上生民乐》如今已经成为民乐团的品牌,5月4日,这场音乐会将首次推出“青春版”,由更年轻的新生代演员挑梁主演。今年中秋期间,《海上生民乐》还将走进京沪两地的高校,在华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地巡演。

在新乐季里归来的,还有民族音乐会《上海奥德赛·外滩故事》、民族交响史诗《英雄》、民族音乐会《共同家园》。

《上海奥德赛·外滩故事》问世于2017年,从德国作曲家克里斯蒂安·佑斯特的视角,勾勒了上海这座新旧事物共存、多元文化相融的城市。2020年,这台音乐会将参演香港艺术节。

《英雄》问世于2018年,从盘古、伶伦、仓颉、大禹、后裔等上古时代神话人物,到袁隆平、刘洋、易解放等当代英雄,“90后”作曲家李博禅把他们搬上了台。今年9月,《英雄》将在上海大剧院登台,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共同家园》同样问世于2018年,它的音乐风格定位于世界音乐,以“和”为主题,将海派民乐与五大洲多国的民族音乐融合在四个篇章。创作时,民乐团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音乐的范围如此宽泛,世界民族乐器的种类又如此繁多,如何筛选曲目和乐器,让它们与中国民乐器碰撞出火花,是最难的地方。为此,民乐团梳理了6400多首世界音乐,最终从世界各地遴选出67种民乐器,共聚一堂呈现五大洲不同国家的旋律。

新乐季里,《共同家园》将赴北京参加首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亚洲文化展演,并于今年9月登陆国家大剧院。

《共同家园》2018年首演时,中国阮与俄罗斯三角琴在《相遇》里有过一次美好的碰撞。合作下来,双方都意犹未尽,于是在新乐季里,《相遇》将被扩展为一台完整的音乐会。

民乐团阮声部首席刘波说,“俄罗斯三角琴有高音、中音、低音的完整体系,高音很有穿透力,就像俄罗斯人一样热情奔放,阮族的声音圆润、和谐、包容,很像中华民族的品性。去年我们一起合作改编了俄罗斯民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卡琳卡》,这一次,我们希望俄罗斯音乐家能用三角琴演一演江南丝竹。”

民乐团团长罗小慈补充,中国民乐器有天然的开放性,《相遇》打开了一个口子,今后会以品牌和系列的形式持续下去,每年选一种中国民乐器和一种世界乐器进行深入对话和交流。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