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疾病抗争21年,他通过影像进行自救

2019-04-25 14:29
浙江

「轮到你了按」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颗微小尘埃,却又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闪耀着。那些尚留缺陷的外在下,蕴藏着无限的力量与可能。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成为诗人,成为任何所希望成为之人。请不要被所谓的完美或缺陷的物质组成定义自身。

本期轮到你了为大家带来参展者陈浩的作品《自救档案_01》和《自救档案_02》。

《自救档案_01》

陈浩

在与疾病抗争的21年里,我对自己的皮肤有着不同的感受。最初,由于自身和他人的原因,导致我认为自己的身体是进化中的残次品,只想在一个没有任何威胁的地方持续生命,即使孤独与束缚。这一作品就是表现我对于自身最早的认知。

 
 

与陈浩的对谈

(轮到你了=轮,陈浩=陈)

轮:看到您曾在之前的采访中提到,说最开始的策划是有关于社会关怀类的,而是在后来才转换到关怀自己这个主题上来的,方便透露一下您转变这次主题的契机是什么吗?

陈:一方面是因为自身身体的原因,让我不得不关注自身。但最主要的是有一位对我帮助很大的老师,他通过对话、教学,帮助我用思维导图对自身进行分析。让我发现了自己真正关心的点与创作方向。

轮:请问您通过自我分析最终得出的成果是什么呢?

陈:具体的分析是我自己进行的,老师是在我对一些情况感到十分迷茫的时候,他给了我一些建议。最后分析出来的结果,从表面上看起来就像是我的个人编年史,但是我从自己的这些人生经历中之,发现了一些很有趣的关联。例如,我从初中开始就崇拜,并且去了解王阳明的哲学,也用同样的标准要求自己,例如和这个作品有关的“心即理”。他认为,真正的真理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它会让人在关键时刻做出符合“圣人”的选择。然而,人们的认知和判断往往会因为错误的价值观和物质现状而产生偏差。然后我突然关联到了自己的病历,在我初高中皮炎十分严重的情况下,我因为自身皮肤表面的病变,我就从心底否定了自己。这已经完全不符合我所相信的王阳明哲学,但是很久以来,我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看似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我真正的顿悟就是在这一切完全理顺的时刻。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我突然获得了力量,那一刻,我将自我本质与外在物质组成区分了开来。

轮:我注意到在您的作品《自救档案_01》中,除了一些关于皮肤细节的展示,还展现了大量日常生活场景以及一些比较概念的影像,这二者有什么关联吗?

陈:因为整个作品是臆想与现实生活交织的,在情绪感受上基本上是环环相扣的。但为了更好理解,在部分图片的拍摄、切换中,我也做了一些有利于视觉连续的处理。但因为这是《自救档案》中的第一个作品,我几乎把私人体验、理解的比重放到了最大,所以我在工作过程中,不是为了让观众去搞明白每一个意象所代表的含义,而是为了让观众尽可能感受作品所传达的疾病对我心理造成的影响,以及我最开始的状态。

轮:为什么要用视频的方式呈现这组作品呢?您觉得用视频方式呈现与用普通的静态图片有哪些不同呢?

陈:因为用照片来观看其实是比较自由的,观众可以根据自身喜好来进行观看,因此我从PPT中获得了灵感,将图像有序的排列,用声音营造氛围。就像一份好的演示PPT不会有过多说明性文字一样,几乎靠图表便能传达出大量信息,阐释者的讲解更像是起到将观众带入环境的作用。因此我的作品图像已经给出了很多信息,声音不仅营造了氛围,还为了更好的帮助观众理解作品图像信息。

轮:在这次展出中,您除了展出了动态影像外,更设置了一次行为表演,请问您是怎么有了这个想法的?

陈:一开始我就觉得,只有这么做才能最直接清晰的表达我对这类问题的看法。之后我在表演时,无线微型麦克风会将气泡纸破裂、摩擦的细小声音放的很大,并且因为声音的特殊性,听觉感受远大过视觉,一下子声音成了这个作品的关键,我的身体与表演从一定程度上变成了一个发声装置。我发现这种效果远远大于拍成录像放在那里观看。

《自救档案_02》

作者通过自身与疾病相处的经历结合王阳明哲学,对个体面临因非自主选择造成的影响而质疑自身存在的状态,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任何看似格格不入的食物其实都是特定时代造就的产物,所以应当跳出狭隘的自我质疑,真诚的面对自己,努力实现自身价值。而按破这些气泡的过程,就是个体真诚面对自我的艰难过程。

 

轮:这个行为表演和动态影像之间有什么关联么?

陈:《自救档案_01》这个作品只是单纯的表现,我被疾病影响的初始状态。而《自救档案_02》就是想表达我顿悟那一刻的感受。这两个作品只是对于自身情况进一步思考的结果,可以当做两个作品来看。

轮:我注意到您在您前几个问题的回答与作品《自救档案_02》中,反复提到王阳明所创立的心学对您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可以请您具体地说一下心学影响了您哪些方面么?

陈:我最早是在初中时接触到了王阳明的心学,在翻阅他所著的《传习录》时,看到了他对已发生却仍未知的状态所给出的解释:寂。虽然我不能完全理解其间含义,但这个字仍解开了藏于我心头多年的困惑。而也正是从那时开始,王阳明的心学助我建立起了架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桥梁。随着年龄渐长,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复杂的事件让我很难看清本质,从而致使我陷入无端的痛苦。但当回过头来说,我生活中许多的决定,都离不开心学对我的影响,并且随着经历的事情越多,对心学的认知也越发深刻。

轮:观众们是否可以将您的这两组作品看做一个您与自己和解的过程呢?而通过摄影,您是否又觉得自己真正从疾病所带来的痛苦中得到了解脱呢?

陈:确实如您所说,自救档案这个作品我最开始就是为了能和自身和解,但是当发展到第二个作品的时候,早已跳脱出了疾病本身,我也没想到,这个过程能那么快,可能是因为王阳明哲学和疾病对我的影响都太过深刻。

轮:您在前面的问题中提到,《自救档案》是一个系列作品,那么请问您有继续将它做下去的打算么?而现阶段又进行到了哪一步呢?

陈:有的。《自救档案》是整个系列作品的名称。我现在正在着手准备《自救档案_03》,虽然最后可能不会叫这个名字,但仍是从整个系列中分离出来的。

轮:在当今大部分大学生都没有过深的接触社会,也未做过田野调查的大环境下,如何将类似展现自身情绪或者关注自身这样的话题做到深入呢?

陈:每个人情况不一样,并且我自己也在实践当中,因此我也说不出什么具体的方法。但是就我自身而言,还是有一定的工作方法的。在进行自我问题探讨的创作过程中,绝对不能一直局限于自身,可以研究相关学科、阅读理论书籍、观察类似主题作品的表达方式、进行头脑风暴等等,最终目的是培养自身视角,而非建立一个全新的体系。

轮:作为策展人,您对这次展出有什么特别的感触么?

陈:特别的感触就是我发现大家普遍不自信,包括参展的同学。这是很严重的问题。

轮:这些不自信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陈:当一开始挑作品的时候,我的这些参展人会觉得自己的作品根本算不上作品,甚至到布展的情况下都有几个参展人来跟我说,觉得自己的作品很不够格。

采访后记

有人曾说过:人这一生,会有三次成长:第一次是发现这世界的中心不再是他自己时,他会成长;第二次是当发现许多事即便拼尽全力也依然落败时,他会成长;而第三次,是发现即便很多事自己无能为力但依然会全力以赴,他会成长。

我们见过太多太多一蹶不振的人。有的人被困于自己的弱小,有的人被困于挫折后的无助。但无论是谁,无论发生过什么,这些人都忘记了,人生本来就是逐步认识自己的失败,却又逐步与自己和解的过程。

“人的悲喜各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然而若将这句话放到陈浩的作品中,似乎又有些过于绝对了。诚然,他作品中的艺术性和他对自身生命的感悟对一个不谙世事的人来说,有些过于复杂了。但若观者稍有些人生阅历,那作品中蕴含着的炙热情感便会扑面而来。那对自身病痛的无奈与认知世俗后的洒脱伴随着那颗鲜活跃动的心脏,正娓娓地向观众们诉说着照片背后的故事。

从自身的缺陷出发,一步步地跋涉,最终撕开束缚的“茧”,张开绚烂的双翼,这是破茧成蝶的故事,是陈浩的故事,也是同自己奋斗着的我们的故事。

编辑&采访:Li Ruiqing

关于摄影师

陈浩,1998年生于浙江余姚,浙江传媒学院摄影系大三在读,Wechat: chenhao484912。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