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发展政务新媒体必须摒弃形式主义

凌锋/法制日报
2019-04-22 06:12

法制日报4月22日报道,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有关检查指标,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规定,所有政府网站、政府系统的政务新媒体,一旦出现购买“粉丝”、强制要求群众点赞、不更新无回应等弄虚作假的行为,将被一票否决,直接列为不合格。这些指标很有现实针对性,直指政务新媒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些基层地方也积极行动起来,据媒体近日报道,浙江长兴开始对各类微信公众号进行清理整顿工作,从4月19日起,长兴县220多个镇级、村级政务类微信公众号停止运营,停运政务公众号数量占到全县微信公众号数量的80%。

政务新媒体虽然被冠以“媒体”之名,但其作用绝非仅仅是宣传而已。政务新媒体依托快速迭代的信息技术,凭借时时在线、处处可及的优势,成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手段,成为引导网上舆论、构建清朗网络空间的重要阵地。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的实践也充分证明,政务新媒体在推进政务公开、优化政务服务、凝聚社会共识、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大有作为。

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政务新媒体发展中的问题,比如,有的功能定位不清晰,一哄而上,盲目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有的缺乏长远规划,重开通、轻运营,开场热热闹闹,日常冷冷清清,虎头蛇尾;有的疏于管理,信息发布不严谨,雷人雷语频出,屡屡发布代表个人观点、意见及情绪的言论;有的把政务新媒体当作基层政务智能化的技术道具,服务少、无互动、不便民,好看不好用;有的贪多求大,在人力资源配置有限的情况下,追求数量“大跃进”,增加了基层负担、影响了正常工作;有的购买“粉丝”装点门面,到处拉票、弄虚作假、强求群众点赞……

追根溯源,这些问题都是由于形式主义在作祟,是形式主义在政务新媒体领域的表现,其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问题。这背离了发展政务新媒体的初衷,损害了政府公信力,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也加重了基层的负担,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治理。

发展政务新媒体不能追求表面光鲜,更不能成为新形式主义大行其道的舞台。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2019年是“基层减负年”。为此,各地各部门一方面要严格落实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检查指标的有关工作,充分发挥抽查检查、考核评价等监管措施的作用,该关的要关、该减的要减;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广大网民监督,调动广泛社会力量参与到政务新媒体规范工作中。同时,不妨研究运用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对政务新媒体进行自动化监管,提升日常监管效率,让政务新媒体真正成为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重要渠道。

(原题为《发展政务新媒体必须摒弃形式主义》)

    责任编辑:王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