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如何解“1+1+1+1>4”难题,智囊高参这样建议

澎湃新闻记者 韩声江
2019-04-21 10:10
来源:澎湃新闻

4月20日,围绕“长三角一体化”这一近期热门话题,在上海衡山宾馆内举行了一场规格高、大咖多的学术论坛。

以“长三角一体化:理论与对策”为主题的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19春夏研讨会当天在上海举行。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出席并讲话,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作主旨演讲。

李强表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方案可以照搬照用,要回答好“1+1+1+1>4”这个重大命题,既需要实践探索,也需要理论支撑,必须立足实际思考、着眼长远谋划。

作为上海的“老市长”,徐匡迪在主旨演讲中指出,长三角一体化一定要贯彻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原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是截长补短,而要真正做到开放、融合、相互促进提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是搞区域内的行业分工、同类归并,而是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徐匡迪还指出, “体制瓶颈”、“条块分割”的现状如何突破?长三角一体化的最终目标要让生产要素在长三角区域内突破现存的各种行政、规章的壁垒,有序、自由地流动起来,促进五大发展理念的落实、达到效益最大化。

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在致辞时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党中央立足全国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此次中国城市百人论坛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研讨主题,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中国工程院作为国家高端智库,将充分发挥多学科和跨部门、跨行业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咨询研究和科技攻关,为长三角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在演讲中指出,当前中国城镇化已进入转折期,长三角一体化必须顺应趋势,着手推进区域内城乡一体化,特别是土地市场一体化。

李扬表示,长三角应至少需要从两个层面着手推进区域内城乡一体化:其一,应切实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这就需要更深入地动员、整合区域内的财政、金融和社会资源,满足区域内广大居民的共同需要。其二,应推动城乡市场特别是土地市场一体化,以极大的创新精神和极高的政策艺术处理好农民手中的“三块地”,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的战略部署。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认为,长三角应着眼增量、着眼经济增长新动能、着眼深化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实质性地加快长三角一体化进程。

刘世锦建议长三角用“增量+改革”的办法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包括可以在基础产业领域打破行政性垄断,促进竞争,例如可探索在石油天然气领域的非竞争环节放开对民营企业、行业外企业的准入限制。

刘世锦建议,长三角还可以探索推动城乡之间土地、人员、资金等要素双向流动,顺应农民进城、城里人下乡的愿望,允许城市居民到有潜力成为城镇的农村置业创业,加快推进大都市圈范围内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一体化,把土地为农民提供保障的包袱甩掉,把土地、人员等资源从老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进入市场……

国务院参事、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分享了他对日本筑波科学城经验教训的思考。他总结称,新城建设协调机构的高规格与务实运行是关键之一,连接新城的快速轨道交通需尽快启动建成、搬迁集聚的企业与科研机构既要高端前沿、又要注重相互的协同性,以利于形成集群效应,并且要通过理发来减少新城建设中的“不确定性”。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姜斯宪表示,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这样一个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两省一市交界区和水源生态保护区培育环境友好的高增值企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必须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实行高效开发体制和高度开放政策,以在全球范围内吸引长期资金、一流人才、新兴产业和创新成果为目标,建立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体系,从而实现以示范区带动都市圈建设,进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

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表示,长三角一体化本阶段的关键词是高质量发展,也就是说必须在长三角原有的基础设施,如道路、铁路、通讯设施以及土地、河流使用一体化的基础上,提升为科创的一体化、社会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体化。

中国城市百人论坛是中国城市领域公益性、学术性的多学科交流平台,旨在有效整合城市相关领域杰出研究专家和团队,建立跨学科、多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加强城镇化和城市发展重大问题研究,为决策部门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咨询。论坛由吴良镛、徐匡迪、陈宗兴、王伟光、牛文元、汪光焘于2014年共同倡议发起成立。

    责任编辑:李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