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大常委会对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管理推进情况开展专项监督

澎湃新闻记者 李佳蔚
2019-04-18 14:47
来源:澎湃新闻

2019年4月18日,上海市人大召开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管理专项监督启动会。澎湃新闻记者 李佳蔚 图
4月18日下午,上海市人大召开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管理专项监督启动会。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在会上获悉,本次监督调研启动后,将持续至2019年10月,监督将以市区人大联动,明察与暗访结合的方式,并引入第三方调查机构参与测评分类效果。最终形成的调研报告,将于11月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贵玉介绍,专项监督将以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为节点,分两个阶段各有侧重。前一阶段重点监督调研各级政府、各部门围绕法规实施的各项准备工作的情况;后一阶段重点监督调研各类主体落实法定责任、依法推进垃圾全程分类管理的情况。

具体而言,专项监督聚焦在六大重点领域。

一是各类主体围绕《条例》实施和生活垃圾分类有效推进所开展的宣传教育和社会动员的情况。

二是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硬件设施建设情况,特别是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全程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情况。

三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共机构带头开展垃圾分类的情况。

四是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区、街镇属地政府依照《条例》规定履职的情况。

五是与《条例》实施相配套的规划、细则、标准、政策、机制等制定情况。

六是市政府确定的2019年相关指标完成情况。

2019年以来上海推进生活垃圾管理进展如何?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长邓建平表示,分类收运体系硬件建设上,完成全市居住区分类投放点改造约1万个,配置及涂装湿垃圾车781辆、干垃圾车3002辆、有害垃圾车28辆以及可回收物回收车21辆。全面完成41座中转站分类改造,配置50只分类标识集装箱。

分类实效逐步提升,2019年一季度干垃圾末端处置量日均20161吨(全年平均指标量20985吨/日),低于指标量4%,湿垃圾分类量5163吨/日(全年平均指标量5524吨/日)。

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初步形成。截至3月底,上海已建成可回收物服务点3962个、中转站99个、集散场6个,实现可回收物分类量2400吨/日(全年平均指标量3299吨/日)。

处置设施建设上,上海干垃圾焚烧处置能力达到1.93万吨/日,湿垃圾资源利用能力达到5050吨/日。老港综合二期填埋场已建成投产,计划6月投产。湿垃圾资源利用设施方面,基本建成闵行二期、松江、浦东二期3个项目。

《条例》制度配套上,2019年2月,上海市政府在《实施意见》中明确了组织领导、基层建设、法规配套、源头减量等12个方面、49项工作任务,包括18项配套文件。

目前,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配置规范、分类目录及投放要求及可回收物回收体系规划实施方案等3项文件已向社会公布;生活垃圾社会监督员制度、单位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办法等4项配套文件已审核报批;生活垃圾总量控制制度、“不分类、不收运”操作细则等6项配套文件已征求意见;快递业绿色包装标准、旅馆业一次性用品限制使用目录等5项配套文件制订工作均已启动。

此外,上海市住建委会同市绿化市容局印发了建筑工地生活垃圾分类导则,市城管执法局制订了生活垃圾分类违法行为查处规范(征求意见稿)。

    责任编辑:柴敏懿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