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里的每个角色,都是真实人物本色出演

澎湃新闻记者 程晓筠
2019-04-17 11:58
来源:澎湃新闻

在去年六月举行的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中,以《何以为家》(Capernaum,原名《迦百农》)夺得第71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的黎巴嫩女导演娜丁·拉巴基(Nadine Labaki)来到上海,出席该片的展映活动及观众见面会。时隔十个月后,拉巴基又应邀远道而来,参加在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举行的由上海国际电影节主办的“电影学堂”,也为将于4月29日在中国公映的《何以为家》预热。值得一提的是,它也是首部在中国公映的黎巴嫩电影。

娜丁·拉巴基

由于这是以交流电影创作为主旨的“电影学堂”活动首度举办,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心主任傅文霞、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执行院长何小青也特意出席致辞。而本次活动的重点就是娜丁·拉巴基与上海大学电影学院硕士生导师舒浩仑以对谈的形式,与现场观众及上海电影学院的学生分享创作《何以为家》的幕后故事。

身为一个导演,能做些什么

影片《何以为家》以身为叙利亚难民的小男孩Zain状告父母擅自生下自己为开端,用倒叙的形式回顾他并不漫长的人生中的一段段艰辛往事,其中涉及难民的合法身份、未成年人的包办婚姻、外来务工妇女的生育权(黎巴嫩政府规定,外来务工妇女必须放弃生育权,只要怀孕,就立即丧失一切权利被遣送出境)、人口买卖等黎巴嫩当下最棘手的社会问题。

《何以为家》预告海报

去年六月造访时,娜丁·拉巴基谈及了她的拍片感悟及电影观等话题;这次面对许多将来也要以电影为业的学生,她的分享则更为细节化,从想要拍摄这部电影的初衷,一直讲到拍摄时用到的具体的指导方式,不论对理解影片本身,还是拉巴基的导演理念,都有所启发。

“在黎巴嫩,有将近一半人口都是难民,街上随处可见没办法去学校上课的难民小孩。看到他们,我时常自问:身为一个导演,自己难道对这一切都无能为力吗?之后,我看到了那张在全世界流传很广的照片,就是穿着红衣的难民男孩Aylan躺在土耳其海滩上,我就在想:如果他能开口说话,那么会说点什么?”正是处于这份电影人的责任感,促使拉巴基考虑拍摄一部以难民小孩为主人公的影片。

《何以为家》剧照,主人公的扮演者Zain就是难民

有了这个拍片的想法后,拉巴基就着手开展调查,因为希望影片能反映黎巴嫩难民最真实的境况,调查一做就是三年。期间,她穿梭于黎巴嫩的大街小巷,“包括贫民窟、监狱、法庭等许多场所,进行了大量细致的调研”。对此,拉巴基解释:“因为我没有权利去凭空想象他们的生活状态,所以只能亲自去看、思考,并把这些全都记录下来。”

许多段落是演员即兴发挥

也是出于尽可能还原真实的考量,除了拉巴基本人饰演的律师之外,影片中的所有角色都起用了非职业演员,主人公的扮演者Zain就是剧组在街上发现的孩子,是来自叙利亚的难民。“因为父母都是难民,Zain没办法去上学。我们遇到他的时候,他完全不识字,就连只有三个字母的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因为长期营养不良,开拍的时候他明明已经12岁了,可是看上去只有10岁的样子。”

一方面,起用非职业演员可以呈现角色最原生态的样貌,另一方面,对于导演来说,则是不小的挑战。据拉巴基透露,包括成年角色在内,演员中的很多人不仅本身就是难民,而且有很大一部分还是文盲,因此拍片时惯用的导演坐在监视器后指点江山的做法,在执导《何以为家》时根本行不通。“他们手上没有剧本,全靠我解释给他们听这个场景里发生了什么事,然后我会让他们自己去做反应。所以,我在现场总是在不停地走来走去,不停说话。结果这给剪辑带来不小的麻烦,因为我的声音都被录下来了,而且同一个场景前一条和后一条的台词、走位什么都不一样。”

大师班合影

不过,对于真实严苛到“想要像纪录片”一样的拉巴基来说,不仅非常规的拍摄方式不值一提,就连原先写好的剧本也可以舍弃。“其实,成片里的许多段落都是最初剧本里没有的,纯属演员在片场的即兴发挥,比如开头Zain帮姐姐洗内裤等。”拉巴基揭秘道,“还有Zain的姐姐被送走,他跟在车子后面不断追逐的那场戏。我剧本里写的是,他跟妈妈呆在一起,目送姐姐离开,可是开拍当天,Zain就那么跟着车子一直跑一直跑,我们整个剧组也就像疯了一样跟着他跑了几个小时。”

正是因为有许多意料之外的、真情实感的流露,令拉巴基在剪辑时变得难以取舍。“初剪的版本长达12个小时,是现在成片的六倍。”不过,有一个角色的戏份却被拉巴基毫不怜惜地大幅删减到最低限度,就是她本人扮演的律师。“因为我发现整部电影里所有人都是真实生活里的人物本色出演,只有我扮演的律师不是,所以感觉有点虚假,格格不入。”

在对谈的尾声中,拉巴基表示,她也不知道自己的这部电影能对现状带来多大的影响,但一些事正在改变。首先是去年跟她一起来到上海的Zain,如今已告别难民的身份,和自己的双亲一起去了挪威生活,并且和同龄的孩子一样,可以在学校里接受教育;此外,她也表示,已经跟当地政府的相关部门有所接触,希望像电影里的Zain那样无处安身的难民孩子能越来越少。

结束中国之行后,拉巴基就将在下月前往法国戛纳。这次她的身份不再是参与奖项竞逐的导演,而是担任“一种关注”单元的评审团主席。在媒体采访环节,澎湃新闻记者就她认为的“好电影”的标准发问,拉巴基表示,她不喜欢那些明确给出对错价值判断的电影,欣赏的还是以真情实感打动人心的作品。毫无疑问,她的《何以为家》也正是这样一部作品。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张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