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之春|《九九艳阳天》跨世纪回响,“二妹子”来到现场

澎湃新闻记者 廖阳
2019-04-17 11:55
来源:澎湃新闻

音乐剧《九九艳阳天》在上海大剧院上演。主办方供图

“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十八岁的哥哥坐在河边,东风吹得那个风车转呀,蚕豆花儿香呀麦苗儿鲜....”

《九九艳阳天》出自电影《柳堡的故事》(1957年),半个多世纪过去,这首歌依然回响在大江南北,唤醒过无数人的战火青春和回忆。

4月16日,《九九艳阳天》的旋律在“上海之春”响起。当晚,由江苏省镇江市艺术剧院创排、根据胡石言小说《柳堡的故事》改编的音乐剧《九九艳阳天》在上海大剧院登台,胡石言夫人、92岁高龄的余金芬以及电影《柳堡的故事》里的二妹子、85岁高龄的陶玉玲,都特地赶到了现场观演。

《九九艳阳天》在上海大剧院登台。

用现代语言感动观众

《九九艳阳天》讲述了柳堡村民二妹子和新四军四班长李进在战火纷飞里的曲折爱情故事。“李进和二妹子的感情是没有污染的,特别干净,这在现在是最稀缺的。”早在十年前,导演雷国华就有意把这个故事搬上舞台。

雷国华的家里出过五个军人,她的父亲是老红军,她本人也当过三年兵,1980年代还曾亲赴云南前线,亲历过炮火烽烟,骨子里有军人情结。年轻时看完《柳堡的故事》的小说和电影后,雷国华对胡石言充满崇拜之情,在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她亦和这位前辈有过照面,“老先生特别儒雅,很有文化,很知性,和他说话你会特别想读他的书。”

十年前,雷国华和编剧陈亦兵完成了剧本大纲,几经辗转,最终决定把它做成音乐剧,并和《柳堡的故事》的原发地镇江合作。

不过,雷国华获得版权的过程却破费周折,“电影是胡石岩先生亲手改的,陶玉玲也是他亲手选的演员,余妈妈觉得这是这部作品的最高点,宁缺毋滥,轻易不给版权。后来我和镇江市艺术剧院的院长一起去拜访余妈妈,见到她那一刻我眼泪就下来了,五分钟不到拿到了版权。她说,钱无所谓,重要的是一种传承精神。”

雷国华强调,原创不是拷贝和重复过去,他们借助原著里的人物关系,重新写了一个新故事,且没用一句原有的台词,“原著是短篇小说,电影的结构也相对简单,当你做成音乐剧,你就要用音乐剧的方式来表述,这是一门综合艺术,有戏剧有表演有舞蹈还有歌曲,对演员的要求很高。”

音乐方面,《九九艳阳天》这首电影歌曲被贯穿全剧,同时糅进了江苏、山东一带的民歌民谣,将民族音乐和现代音乐剧的流行性混合,“这部戏不是写给过去的人看的,而是写给现代人看的,我们在音乐方面也追求现代,而不是陈旧。即便是红色题材,我们也要用现代语言去感动观众。”雷国华说。

余金芬(左)和陶玉玲在演出现场观演

纯洁的爱情引人共鸣

演出前在后台,见到余金芬、陶玉玲的那一刻,雷国华忍不住落泪了。两位老人的状态出乎意料的好,尤其是陶玉玲,白发、黑衣配大红围巾,光彩照人。

陶玉玲在南京前线话剧团工作过30年,意味着要随时到前线演出。她还记得自己曾经随团到福建最高的山顶为一个战士演出,“卡车往山上开,换挡上不去,下面就是悬崖峭壁,团长喊谁也不准跳,我们就抓住车窗没跳,一个巨大岩石挡住了车,没翻。哪怕一个战士,我们也要为他服务,因为他们很辛苦。”

陶玉玲也是镇江人,《柳堡的故事》是她演的第一部电影,那一年她才22岁。电影中的她笑起来脸上就荡起两个小酒窝,活泼又甜美,成了不少人的“梦中情人”。

“《柳堡的故事》是我们部队第一部谈恋爱的戏,那时候中国电影都在拍地道战之类,所以这部戏很受年轻人欢迎。”陶玉玲笑说,当年她受欢迎的程度不亚于现在的明星,上街要戴口罩,不然会被认出来,她收到过上千封来信,还有人扬言要和她谈恋爱,直到如今还有八十多岁的老同志向她“表白”,年轻时就希望找二妹子那样的对象,最后还真找到了。

“所以我曾经有个罪名,瓦解部队战斗力,破坏部队纪律。”陶玉玲笑说,二妹子和李进的恋爱很纯洁,年轻人喜欢这样的纯洁,向往一辈子的爱情,这部戏才能引起那么多人共鸣,她祝福年轻人谈恋爱,真情流露,互敬互爱。

不过,陶玉玲也有遗憾。在电影里,二妹子总共才几句台词,就120个字,少有发挥余地,音乐剧大大丰富了这个角色,把她心里想说的话都唱了出来。

如今,《柳堡的故事》大多数主创都离世了,陶玉玲仍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演员,仍活跃在影视演出最前线。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张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