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者女》:找一个匹配的对象,但永远不存在

澎湃新闻记者 徐明徽
2019-04-18 11:26
来源:澎湃新闻

剩女恨嫁、父母催婚、真爱难求……这些都是时下被深度评议的社会现象。4月13日,香港青年文学奖得主、作家周婉京携新书《相亲者女》来到上海雍福会,与编剧傅踢踢、设计师朱砂及众读者共同分享了一次“都市新人类的求生法则”。

周婉京(左三)

相亲的女人,像永远在找寻跟她匹配的对象,但这个所谓的理想对象永远不存在”

《相亲者女》可以算是一本收录奇葩经历的故事集。周婉京以诙谐幽默的笔法生动描绘了作者相亲路上遇到的极具代表性的11位男性形象,其中不乏现代社会中常见的妈宝男、凤凰男、海归男等,还有一些人称“铁公鸡”“娘娘腔”“自大狂”之类的奇葩对象。书中有虚伪、戏谑、骗局,也有温情、遗憾与感动,作者笔下的女主人公在“接地气”的处事风格下,呈现出的是都市青年人鲜活的人物关系和情感故事。

谈到创作缘起,周婉京表示:“写这本书的初衷很简单,就是诚恳地面对自己,然后再面对生活、面对读者。有些啼笑皆非的故事是我自己经历的,有些是别人的故事。作家就像是故事的承载器,一个培养皿,我在2018年8月的时候忽然觉得这个承载器满了,是时候应该把故事吐露出来,于是我用了一个暑假就把它写完了,大概一个月时间。”

周婉京说,相亲不仅是中国适婚人士的问题,外国人也一样,他们也在用着Tinder寻找“白马王子”或“白雪公主”。她写这本书,一方面是基于她自身确实经历过了许多相亲案例,另一方面是因为她将“相亲”视作跟世界接触的一种方法——通过短短数小时的接触,快速地解构相亲男士建构出的真实和谎言,周婉京觉得这个过程类似于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只不过她研究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中国男性而已。

对于如何看待相亲这个问题,周婉京的回答充满着哲学思辨:“相亲的女人,像是永远在找寻一个跟她匹配的对象,但这个所谓的理想的匹配对象永远不存在。这让相亲变成了一个类似‘我是谁?我到哪里去’的终极问题。另外,相亲讲究的匹配多数是来自父母一辈的,这意味着我作为相亲者还需要背负上一代人的期望。期望的加持,让相亲的终极矛盾更加难以调节。”

至于作品的文学性,周婉京表示在这方面她没有太多的企图,但字里行间也隐藏着她的某些意图:“我一直觉得恋爱这个事情,就像《海上花列传》里面,王老爷和沈小红他们看起来非常美的爱情,虽然最后无疾而终。他们也有许多那个时代人的相处方法,那种攻守关系,那种难以调和的无法言说的东西,所以我就尝试在这个书里可能去多多少少讲一点。”

这本《相亲者女》无论是从写实的文风或人物的塑造方法上讲,都是非虚构的笔法,称之为“非虚构小说”也不过分。周婉京以前在香港《大公报》做过两年多的记者,她去年在读《邻人之妻》的时候,马上就能进入到作者特立斯的语境中,“后来我发现他果然曾经做过记者。可能也是因为有过记者的训练,我希望可以最大程度地模糊‘虚构’与‘非虚构’的边界。我喜欢有一说一,我丝毫不担心书写我遇到过的现实生活中的‘渣男’,也不害怕将其典型化。我甚至欢迎他们对号入座、在文中找到自己的化身。他们可能也有话要对我说,他们可以通过阅读来还原自己的故事。”

如何定义“渣男”?周婉京也有自己不同的解释,“‘渣’或‘不渣’只跟恋爱者个人的感觉有关。换言之,‘渣’属于自我体会,没人有资格对他人的恋爱指手画脚。我曾经就遇到过我认为很好的男生,我身边的闺蜜都觉得很‘渣’的情况。我后来发现是因为我太喜欢他了,把恋爱的标准设置得太低,以至于他对我‘2分’的好我也当成‘100分’。所以‘渣男’的提法并不严谨,我们个人主观的标准才是我想讨论的对象,我在书中主要质疑的问题也是针对自己——为什么我无法辨别‘渣男’?我需要用什么方法来解构‘渣男’的表象?”

在《相亲者女》中,有两个“周婉京”很喜欢的男人,一位在前部分出现,一位在书的高潮部分出现,“我觉得他们都好,都是好到可以让我低到尘埃里的人。不知道为什么,我平时看起来还挺有主见的,面对自己喜欢的人还是会脸红。脸红的那一刻,我确实觉得博士白读了、头发白掉了,吃亏、犯傻什么的,都是我心甘情愿。我现在依然期待那些让我能低到尘埃里的人,男人也好女人也好,他们都是不一般的人,我欢迎他们走进我的生活。”

女性为何在“相亲市场”上很难找到一个标准相当的男性?

傅踢踢分析了当今中国优质女青年在相亲中遇到的困境:“相亲对女性很残酷,女性的学历在‘相亲市场’是个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硕士是个临界点,未必是最高点。最高点取决于学校和专业,是虚头巴脑的专业还是文史哲的学科。为什么我们说今天依旧是个男权社会,因为男性对待不安全感、自卑感的方式很具有攻击性。我要找的人要五低(身高、学历、收入等),如果你什么都比我好,即使内心觉得自己配不上,我表现出来是我看不上你,我不要跟你在一起。世界上有优质的男生,但不会出现在相亲市场。他们会在大学被同学,在职场上被公司、同行业的人收割,剩下的流落到相亲市场上的,通常有些状况,比如说从上一段婚姻中毕业了。所以相亲本身对于女性在数量上就不够友好,标准上又不够友好,导致在‘相亲市场’上,优质女性非常多,但很难找到一个标准相当的男性,更不要说一个情投意合的。”

朱砂发现了这本书在影视剧改编上的可能性:“《相亲者女》这本书,我看到的不是13个故事,而是角色大纲,是角色设定。我觉得拿到编剧手上就可以直接操作了。这些内容真的特别像早年间的中国电视剧《七十二家房客》。”周婉京则表示,在创作《相亲者女》时,没想那么多,但写完后回顾文本,确实适合被改编成其他形式的艺术创作,因为人物既多元又犀利,这让故事本身跳了出来。

现场读者中,一位单身女性代表金小姐,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女孩30岁是个坎,30岁之前会想我的人生会不会有变化,我会不会老,会不会有那么多人爱了,会想各种问题,这实际是一种自我怀疑。当然也可以说是因为外界的物化,使得女孩在年龄上有危机感。但过了30岁就会发现婚姻、生子不是你人生中必须要完成的事,你就自由了。”

周婉京说,如果把这本书当成一本搞笑的讽刺小说,什么年龄段的读者都可以读,“虽然我是学理论出身的,但是这本书几乎没有任何理论的介入或阐释,读起来并不晦涩。如果把这本书当作‘工具书’来读,我觉得跟我同龄的25-40岁左右的适婚者可能需要‘人手一本’,看完了就算没找到对象,至少能学会躲避爸妈的‘催婚’,来年过节回家再送亲戚一人一本,共同推广节能环保的新式‘恋爱观’。”

    责任编辑:陈诗怀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