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导演去哪了?

2019-04-16 18:33
未知

4月14日,香港文化中心,第3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落幕了。电影《无双》成为了最大赢家,拿下了7座金像奖。

庄文强的《无双》拿下了最佳影片,而他也顺利的拿下了最佳导演。另外,最佳女主角花落了内地女演员曾美慧孜,而最佳男主角则由黄秋生夺得,他的这次封帝之作来自于一位新锐导演的作品《沦落人》,黄秋生现场感谢道:“要多谢导演小娟,她的才华”,而影帝口中的导演陈小娟也凭借《沦落人》拿下2019年香港金像奖新晋导演奖。

《沦落人》剧照

这个结果,其实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在本届金像奖中,《沦落人》便已获得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等多项提名;此前,在第13届亚洲电影大奖也曾拿下最佳新导演。今年,绝大部分新晋导演奖提名影片在金像奖最佳影片、导演、编剧、演员等奖项中均有提名身影,不少优质作品也曾在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香港国际电影节、香港亚洲电影节上露面。

可是,香港新导演的光辉时刻,真的到来了吗?

 

沉寂与复苏

近年来,每逢香港金像奖提名名单公布,总是能听到“港片至死”的呼声;即便在今年,口碑佳作《无双》以17项提名领跑,也未能完全消除这种声音。金像奖尚且如此,更遑论香港新导演呢?

经历上世纪港片黄金时代之后,多数香港知名导演北上内地,香港本土电影创作出现明显断层,新导演青黄不接的状况日渐浮现。

香港电影金像奖新晋导演奖始于2004年,第24届。当年,彭浩翔凭借《大丈夫》首位拿下该奖项;而后,吴彦祖、游乃海、郭子健、庄文强、周显扬等人也获过该奖项。其中,最为知名的导演当属庄文强,在2011年凭借《飞砂风中转》获得新晋导演奖之前,庄文强便已在《无间道》《窃听风云》等系列电影编导中崭露头角,与知名导演、监制麦兆辉频繁合作的“麦庄”组合作品更是成为21世纪初港片的金字招牌。

麦兆辉庄文强组合

 2017年以前的香港电影金像奖新晋导演奖每年仅提名3名,除上述提及到的相关导演及作品外,绝大多数新导演提名者没有受到太大的关注,在内地更是毫无存在感;2016年,拥有丰富动画商业片创作经验的许诚毅凭借《捉妖记》获第3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新晋导演奖,一定程度上衬托出香港新导演的匮乏与荒芜。

作为聚焦年轻新导演的亚洲电影展映平台,香港亚洲电影节(HKAFF)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香港新导演的荒芜而倍感焦虑。2018年适逢第15届HKAFF,电影节总监麦圣希便曾公开表示过 :“15年里我们遇过新导演的缺片荒:从前期一年一到两部独立电影,到中间的真空状态,我们一直都开放HKAFF这个平台,欢迎新导演们竞技较量。”

如多数人的期待,近几年香港新导演出现复苏迹象。黄修平、张经纬、黄进、曾国祥、彭秀慧、麦浚龙等新导演,无论是演员、歌手转型,还是学院派出身,他们的第一部长片都曾在HKAFF展映,并在金像奖、金马奖等大平台上展露手脚。

曾国祥或许是当中最被内地与香港观众熟识的年轻新导演,凭借一部《七月与安生》提名第53届金马奖最佳导演、第36届金像奖最佳导演与新晋导演、第31届金鸡奖导演处女作奖、第11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导演等多名奖项,但他更为人所知的身份是曾志伟的儿子。

2017年第3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一名叫黄进的新导演击败曾国祥等,拿下了当年度新晋导演的奖杯,就在2016年他刚刚拿下第53届金马奖最佳新导演,而其获奖作品《一念无明》恰好便有曾志伟的出演。 

导演黄进在《一念无明》拍摄现场

2019年金像奖新晋导演奖提名影片5部,有2部入围最佳影片提名、3部入围最佳编剧提名;5位香港新导演中的陈小娟、陈咏燊更是入围最佳导演提名,并与陈果、林超贤、庄文强三位老牌导演同台角逐——香港新导演奖项提名重复程度之高,为历年罕见。

师徒制与学院派

追溯香港新导演的产生源头,我们可以发现,香港电影产业不同时代的发展,导致了香港新导演不同的产生途径。 

上世纪60-80年代,以邵氏和嘉禾为代表的香港电影产业迅速发展,在复刻美国好莱坞的道路上野蛮生长,寡头竞争下,新导演的产生来自“老带新”的师徒制。

当时名震香港电影圈的胡金铨,带出了许鞍华、张艾嘉等名导;张彻的弟子众多,他带出的吴宇森、鲍德熹等,也成为了香港导演的标志性人物;最出名的是王晶的父亲王天林,王晶、林岭东、杜琪峰、林德禄等撑起香港警匪片的知名导演,皆是王天林徒弟。

香港著名导演王天林

20世纪末,邵氏转型专注TVB,香港电影产业进入百家争鸣时期,嘉禾、新艺城、寰亚、银河映像、银都机构、泽东、英皇等电影公司崛起,大量新人挤入产业,这个时期的新导演产生依旧主要来自师徒制——行业的迅速发展,并没有给新导演留足充分的学习时间,很多新导演都是在实操中成长起来。

那个黄金时代,诸如许鞍华带出关锦鹏,高志森带出谷德昭,徐克带出陈嘉上和林超贤,陈嘉上带出陈木胜,杜琪峰带出游达志、游乃海和郑保瑞等。“带”不只是专业技能上的传承,而是编导、摄制、后期等创作资源的共享,这些最终体现在师徒一脉相承的影像风格上。

杜琪峰、游乃海

 

此外,还有一些香港新导演来自于业内编剧、摄影,或演员、歌手转型,他们利用到影视圈内本身的资源,本质上也属于“老带新”,但意义上又不完全一样。 

那些被内地观众熟知的香港导演,正是在21世纪初,面对美国好莱坞的冲击和大陆市场的开放,陆续北上。这一北上,一定程度上为香港新导演的断层,埋下了种子;而后,师徒制的香港新导演产生途径阻塞,专业院校成为当代新导演主要来源。

学院派,不仅来自香港本土的高等院校,不少香港导演还接受过欧美电影体系的研究学习,且不局限于导演、摄影、戏剧或文学等多种专业;他们有的崇拜法国新浪潮双杰,也熟悉日韩的大师大作。张婉婷、赵崇基是学院派,香港新导演中的黄进、彭秀慧、谭惠贞也是。

 

北上与留守

继香港老一辈知名导演北上之后,也有少部分香港新导演北上开拓市场,创作迎合内地观众的主流题材电影,并且能够获得内资公司的资金支持与知名演员的加持。 

曾国祥的《七月与安生》在大陆收获1.67亿元票房,虽然该部电影在2016年底拿下金马奖双影后(周冬雨、马思纯),但由于上映时间早于颁奖,因此金马奖双影后未能给予影片在商业上的加持;不过,曾国祥导演的新片《少年的你》预计在今年上映,该影片聚集多方出品势力,既有河南电影集团这样的国企,也有出版业背景的磨铁娱乐、陈可辛的我们制作有限公司等,还有以阿里影业和猫眼微影为代表的互联网电影公司,金逸、大地、横店等院线影投也参与出品。

而《七月与安生》的剪辑师许宏宇,曾多次被提名金马奖、金像奖的最佳剪辑,他首部导演作品《喜欢·你》帮助他提名第37届金像奖新晋导演,这部电影在内地获得2.11亿元票房,成为以小博大的精品案例。

陈可辛、周冬雨、许宏宇《喜欢你》路演

北上的香港新导演周显扬、郭子健则获得了拍摄工业化IP电影的机会。周显扬的《黄飞鸿之英雄有梦》早在2014年获得1.84亿元票房;郭子健的《悟空传》改编自今何在的同名小说,在获得6.98亿元票房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被一大批原著粉群起攻之。

相比之下,多数香港新导演没有或者没能北上,他们留守香港本土创作出具有香港意识和精神的电影,避开主流“取巧”地选择了边缘题材入手。

黄进导演的《一念无明》里,余文乐扮演一名患有躁郁症的病人,在小至板间房、大至香港的复杂社会里艰难行进;陈大利导演的《黄金花》里,则表现被自闭症、出轨叛离导致残破狼藉的家庭聚散。

《黄金花》剧照

彭秀慧在《29+1》里描述都市奔三女性的现实抉择;李骏硕的《翠丝》则入手LGBT题材,在跨性别题材的拓荒上更具意义;而李卓斌的《G杀》野心则更大,暴力恶警、自闭宅男、不伦教师、抑郁少女、边缘少年、南漂妓女,哪一个角色身份拿出来放大都能是大Cult片。 

这些留守的香港新导演关注社会快速发展下的既存问题,在电影创作中融入导演个人的现实思考与人文探索,影片风格多数纪实又充满隐喻,与北上一派在创作上泾渭分明。

 

香港新导演的现状

 

1.创作现状 

多数香港新导演的作品风格各异,没能形成独特的影像风格。很大程度上,这与他们的出身有关:失去师徒制的学习路径,又受学院派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影响。师徒制盛行的港片时期,例如吴宇森承继张彻导演的暴力美学,徐克则在武侠片导演前辈的基础上开拓创新。

各自为战,不能聚集成工业体系,也是时下香港新导演的明显特征之一。港片黄金时代的武侠片、警匪片、喜剧片等主流类型片,有着相对成熟和工业化的创作法则,能够迅速量产;而当代新导演则更注重个人表达,不少香港新导演过了好几年才磨出第二部长片,在创作上多少显得有些后劲不足。

2.生存现状

“弹丸之地”的香港,本土电影产业市场空间有限,而老派导演又占据了极大比重。多数香港新导演的商业价值未被开发,他们缺乏大公司、大平台扶持,特别是资金和演员等资源型需求;他们渴望创作出具备自身思想的独立电影,又不得不面临社会名气、收入、资源等成功指标的衡量,成为一个十足的矛盾体。

香港政府对于香港新导演的也有一定的扶持政策。早在2005年,香港艺术发展局创办短片竞赛及国际短片展“鲜浪潮”,挖掘年轻电影人,也正是此契机,陈木胜带领黄进入了行。2007年,香港电影发展局成立,香港政府向电影发展基金注入3亿港元资金,黄修平的首部电影《狂舞派》便曾受益;2012年,香港政府又注入2亿港元,并增加“电影制作融资计划”。2013年,商务及经济发展局推出扶持新导演的“首部剧情电影计划”,《一念无明》《点五步》参与其中。

电影发展基金中受益的电影《狂舞派》

但仅靠政府的扶持补贴,还不能满足香港新导演创作的需要。曾志伟、刘德华的个人明星工作室,以及银河映像、英皇电影等香港电影公司都曾有过类似的扶持计划或工作安排;但归根结底,新导演唯有展示出个人实力,有时候甚至是操作商业电影的实力,才有可能获得持续性资源输入。

3.未来展望 

有一些香港新导演已经拿到了新的入场券。

那些本身拥有资源的转型类香港新导演,能够迅速投入到新作品的创作。知名歌手麦浚龙在《僵尸》一鸣惊人后,已完成第二部长片《风林火山》的摄制,影片由银都机构、嘉映影业、邵氏影业出品,梁家辉、金城武、刘青云、古天乐、高圆圆等重量级演员加盟,讲述香港富商、贩毒者、反毒者的角力;《冲锋车》后,编剧刘浩良导演的第二部电影《限期破案》由英皇电影出品,王千源和已经“半隐退”的吴彦祖出演。

导演麦浚龙

李卓斌在香港新导演中的个性极其鲜明、创作风格较为独特,而在《G杀》之后,英皇电影也扶持了李卓斌拍摄第二部电影《堕落花》,温碧霞主演,依旧是悬疑电影。

而大多数处女作获奖的香港新导演,依然不得不面对艺术、资本的两方博弈,在个人表达与商业表现中做出一定的取舍和让步,只有注入可持续的商业血液,这些新导演才能走得更远,未来才能有更多可能性。而当他们拥抱内地市场,有时候甚至是要面临艺术、资本和监管的三方博弈。

无论是香港还是内地的电影市场,都正在朝更多元化发展,这个快速增长的电影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在一定的时期内,市场需要的仍然只是领头的少部分导演,资本如此,观众也是如此。

大浪淘沙之后,又有几多旧人、几多新人呢?

文章来自于微信公众号壹娱观察(ID:yiyuguancha),文:王德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