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务”施于人:内塔尼亚胡的以色列国家安全观

雾星腾
2019-04-15 14:59
来源:澎湃新闻

不出意外,内塔尼亚胡又赢得了2019年以色列选举。自2009年以来,内塔尼亚胡已经连选连任担任以色列总理10余年。此外,他还在1996-1999年的数年间担任该职。算起来,内塔尼亚胡担任以色列总理的时长已经仅次于以色列首任总理本·古里安。

内塔尼亚胡赢得2019年以色列选举。图片来源:Reuters。

对国人而言,内塔尼亚胡并不是一个熟悉的角色,但在欧美的舆论场,他的热度却非同一般。孔武有力,声如洪钟,时常大放厥词的内塔尼亚胡很容易引爆新闻热点。另外,内塔尼亚胡旅居美国多年,并在麻省理工学院先后完成本科和硕士学习,操一口纯正美式英语,俨然美国精英人士,这让他在欧美舆论中的形象又加分不少。

而在以色列国内,选民已经一次又一次用选票证明了他们对内塔尼亚胡的爱戴。为什么保守强势的内塔尼亚胡能够一次又一次地赢得选举呢?有人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内塔尼亚胡只不过是在向以色列人贩卖焦虑,然后从中“窃国”得利。

不过,选票不会撒谎,略微考察历史就会发现,以色列人民的焦虑早已洪水漫堤,根本用不着任何人去“贩卖”。纵观全球,几乎没有哪个国家会像以色列这般关切自己的国家安全问题。据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数据显示,以色列的国防开支占GDP比例常年位居世界前列。以2017年为例,以色列的这一比例高达5.62%,仅次于阿曼、南苏丹等国,位居全球第6。在以色列的历史进程中,安全永远是稀缺资源,国家安全一直是该国选举政治的核心议题。谁能稍微缓解以色列人的安全神经,谁就能登堂入室执政该国。而内塔尼亚胡的保守和强势,正是头痛的以色列人的“布诺芬”。

身后是大海,四顾是敌人

熟悉中东地理的人都知道,以色列国土面积的大小几乎可以在世界地图上忽略不计。如果说世界地图上的阿拉伯国家的面积有巴掌那么大,以色列则是巴掌中间的一颗芝麻(阿拉伯国家的面积总和比以色列大出500多倍)。内塔尼亚胡曾在一次采访中形象地说,以色列国土面积太小了,小到以色列国防军经常会横贯东西来拉练跑操;如果驾驶战斗机的话,横贯以色列只需要5-10分钟,而南北纵贯也仅需15-30分钟。

国土面积狭小、战略纵深全无是以色列国家安全永远解不开的心结。因此,以色列国家安全战略的首要理念就是“以色列不能在任何一场战争中败北”,这意味着以色列每战必胜、不能有任何差池,战败几乎等同于亡国。

中东主要国家基本国情对照表。

全民皆兵

意识到战略纵深和人口的劣势,以色列只好“全民皆兵”。以色列国民人数仅仅800万左右,要维持大规模的正规军无疑会影响国家的正常生活和生产。因此,在“全民皆兵”的理念下,以色列在平时仅维持小规模正规军,并与此同时储备大规模预备役。据统计,每个以色列男性整个一生大约有5-6年的时间在军队服役。这些预备役即便是在平时也会参加强制性的训练以维持其战争技能。在紧急情况下,以色列总参谋部(Israel General Staff)能在极短时间内动员这些预备役迎击来犯的敌人。

核威慑:不战而屈人之兵

在以色列人看来,即便是提高了安全意识把人民武装到牙齿依然不够,以色列必须要获得绝对的安全优势。要做到这一点,以色列觉得必须要御敌于国门之外——具备威慑能力。

威慑的要义在于不战而屈人之兵,其原理同法律的哲学有异曲同工之妙。法律通过明确的条文列举出特定的违法行为的相应制裁,而威慑战略的原理则在于准确告知试图进攻的一方的危险结局,从而达到不战而胜的效果。

以色列意识到打赢战争的最好办法就是事先制止战争的发生。在情势危急的关头,以色列会率先做出明确的威慑态势,在特定情况下甚至以先发制人打击相威慑。如以色列明确表示任何外国军队进入约旦境内都将被视作对以宣战,而且也明确表示任何阻断和封锁以色列航道的行为都将引发战争。在1967年的六日战争之前,埃及不顾以色列的威慑态势,封锁以色列南部的蒂朗海峡(Straits of Tiran),以色列在请求美国无果之后先发制人出击。

当然,对高度紧张的以色列而言,常规威慑的效力显然不够,核威慑似乎才能让以色列人稍微松一口气。在以色列的整个国家安全战略中,核武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以色列从来没有公开宣称本国拥有核武器,但是也从不否认其存在。根据大量美国的解密文件可知,美国政府早在1975年就确认以色列已经拥有了核武器。以色列的“核模糊”政策已经成为世人皆知的“公开秘密”。一般认为,以色列大约有80颗核弹头,而且拥有制造超过200颗核弹头的燃料。

以色列导弹基本信息表。参考:Norris, Robert S., et al. 2002. Israeli Nuclear Forces, 2002. 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 2002, Vol. 58, 5, p.73.以及:乔治·C.马歇尔研究所下属的《导弹威胁网》:George C. Marshall Institute. (n.d.). All Missiles(Ballistic Missiles and Cruise Missiles). Retrieved 04 21, 2013, from Missilethreat.com: http://missilethreat.com/all-missiles/。

一山不容二虎。在获得核武器以后,以色列就开始致力于维持其在中东地区的核垄断地位,扼杀一切潜在的核竞争对手于摇篮已经成为以色列当仁不让的“职责”。比如,1981年,以色列突袭轰炸了伊拉克的奥希拉克(Osirak)核基地。2007年,以色列再次空袭叙利亚的核设施。而以色列之所以钟情于炒作伊朗的威胁也同样是出于这个原因。

近邻不如远亲

中国有句俗话,“远亲不如近邻”。但对以色列而言,这话必须要反过来说,即“近邻不如远亲”。以色列自建国以来便多方游说,获得了相当多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大力支持。长期以来,美以之间保持着一种极为特殊的关系。1994年7月26日,时任以色列总理的伊扎克·拉宾(Yitzhak Rabin)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热情洋溢地说:“对于你们所给予的、现代历史上无出其右的慷慨支持、理解和合作,我们已经无法用言辞来表达感激之情······”

诚然,美国给予以色列的支持是无与伦比的。根据美国国际开发署的《绿皮书》(Greenbook),以色列仅在2005年就从美国获得了1538.947亿美元的经济援助。美国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更是无以复加。以色列不仅能够得到美国最重要的武器——F-15、F-16和F-35战斗机、黑鹰直升机等,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协议,同美国国防情报部门连接在一起。除了在经济和军事上支持以色列,美国还向以色列提供持续的外交支持。仅在1972年到2006年间,华盛顿否决了42项联合国安理会批评以色列的决议。

枕戈待旦

照理说,内有民众精诚团结、兵强马壮,外有西方国家背书的以色列应该高枕无忧了。但对承受了几千年苦难史的以色列人而言,这还不够。大卫·本-古里安曾说:“我们不要奢望我们能够通过某一次决定性战役就能完全击败我们的敌人并且不用再开战端······每次战役之后、每次胜利之后,我们仍然需要重新面对同样的问题。我们将会面临第二场、第三场、第四场、第五场战役。然而敌人(阿拉伯国家)却能仗着无尽的人力和物力设想第二场战役就能一劳永逸。”

诚然,对以色列而言,“毕其功于一役”只是个伪命题,“枕戈待旦”才是生存下去的唯一办法。自1948年建国以来,以色列国家安全的弦就从未懈怠。阿拉伯国家虽然各自立国,但在反以问题上在一开始就是各国共同的意识形态。作为泛阿拉伯主义的急先锋,纳赛尔、卡扎菲和萨达姆等人都认为以色列是帝国主义的工具,必欲灭之而后快。众多阿拉伯人也将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视作新的十字军。在他们看来迟早会有“第二个萨拉丁”,将以色列赶入大海。而对以色列来讲,绝大多数阿拉伯国家几乎都是潜在的安全威胁。即便是已经同以色列缔结和平条约的埃及和约旦,在可预见的未来都仍然是其主要的潜在敌人。

事到如今,以色列在中东地区仍然“举目无亲”。以以色列为轴心环视中东,其周围除开土耳其以外全部为阿拉伯国家。所谓的“邪恶轴心”的伊朗也就在伊拉克之外的一箭之遥。周围的阿拉伯国家都无一例外和以色列爆发过惨烈的战争。而2005年内贾德当选伊朗总统后,伊朗和以色列之间维持了近20年的冷和平时期结束开始进入全面战略对抗期。伊以关系的极度恶化,使得以色列极为脆弱的国家安全状况雪上加霜。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内塔尼亚胡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内塔尼亚胡在联合国大会上抨击伊朗(2012年)。参见:https://news.un.org/en/story/2012/09/421552。

内塔尼亚胡与威慑性和平:己所不欲,“务”施于人

内塔尼亚胡是出生于独立建国后的以色列的首位总理,忧患意识早已融入了他的血液。2000年,内塔尼亚胡便出版《持久的和平》(A Durable Peace)一书集中阐述了他对以色列国家安全和中东局势的认识。在该书中,内塔尼亚胡痛陈犹太人几千年来的苦难,并细数了以色列当代面临的严峻形势。在他看来,各种事实表明,和平谈判的方式很难实现中东地区的“持久和平”,只有所谓的“威慑性和平”才能实现这一点。

内塔尼亚胡《持久和平》封面。

什么是“威慑性和平”(Deterrent Peace)呢?这是内塔尼亚胡借鉴西方国家“民主和平论”(Democratic Peace Theory)发明出来的概念。根据该理论,民主国家之间一般不会爆发战争。一国是否发动战争取决于内部限制和外部限制两种因素。内部限制能够阻止民主国家发动战争。而缺少内部限制的独裁国家只有通过施加外部限制(比如威慑)才能控制其战争意图。因此,针对独裁国家,只能“以实力求和平”(Peace Through Strength)。内塔尼亚胡对该理论深信不疑,并将国家间实现和平的两种方式分别称之为“民主国家间的和平”以及“威慑性和平”。

在乱象环生的中东,要怎样实现和平呢?内塔尼亚胡旗帜鲜明地说中东地区只有以色列是民主国家。除以色列之外的阿拉伯国家不仅没有哪一个称得上是民主国家而且连民主化的表现都没有。论及伊朗,内塔尼亚胡认为伊朗虽然并非阿拉伯国家,但在这一点上倒是和其周边国家“臭味相投”!因此,在内塔尼亚胡看来,在中东地区只适用“威慑性和平”而无福消受“民主和平”。

在自由主义者看来,内塔尼亚胡的“威慑性和平”无疑过于强硬保守,忽视了和平谈判等温和路线的积极面。但对内塔尼亚胡自己和时刻神经紧绷的以色列人民而言,以色列已经被历史无情地挤压到了墙角,已经无路可退。过多的历史苦难让他们沉迷于自己的痛苦而不可自拔,而巴勒斯坦等其他人民的痛苦似乎不值一提。

正是在内塔尼亚胡任期内,以色列对内“开疆拓土”,不断在西岸地区拓展犹太人定居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似乎并不是内塔尼亚胡的哲学。相反,内塔尼亚胡“不相信眼泪”,似乎就是要将犹太人承受2000余年的颠沛流离之苦加诸巴勒斯坦人,正可谓己所不欲,“务”(必)施于人。

对外,内塔尼亚胡过去几年的外交成绩更是可圈可点。就在去年,美国政府正式宣布将在2019年年底将驻以色列大使馆从特拉维夫迁至耶路撒冷。特朗普政府在巴以问题上的态度已经不言而喻。可以说,内塔尼亚胡在巴勒斯坦问题上既“得了里子”,也“赚了面子”。而就在最近,特朗普政府还正式将伊朗的革命卫队界定为“恐怖组织”,原本在奥巴马政府末期已经峰回路转的美伊关系又再度陷入死局。不过,对以色列而言,美伊关系越是恶化,美国就越会继续留在中东,而这正是以色列喜闻乐见的。

不过,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以色列苦难的历史和恶劣的周遭环境催生了内塔尼亚胡,那么内塔尼亚胡又会将以色列带向何方呢?

    责任编辑:朱凡
    校对: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