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和平麻痹!国家安全教育亟待分层次分职责分领域体系教育

赵丽、董佳莹/法制日报
2019-04-15 09:41

中国军视网 图

4月15日,我国迎来了第四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根据2015年通过的国家安全法第十四条规定,“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所谓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国家安全并非模糊遥远的概念,而是明确具体的、细微的,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以来,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推进,群众的国家安全意识显著提升。

确立法律制度框架

具有重大法治意义

确保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须久久为功、驰而不息。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到全面实施国家安全法,从系统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到确定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安全被列为头等大事稳步推进。

2013年11月12日,经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2014年4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首次提出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强调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2015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安全战略纲要》。

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29号主席令予以公布。国家安全法对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等11个领域的国家安全任务进行了明确,共七章84条,自2015年7月1日起施行。其中规定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要求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

“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习近平总书记用5个“既……又……”概括“总体国家安全观”。他强调,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要遵循集中统一、科学谋划、统分结合、协调行动、精干高效的原则,聚焦重点,抓纲带目,紧紧围绕国家安全工作的统一部署狠抓落实。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研究员莫纪宏看来,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和实践,有力地推进了新时代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建设。这一重大论断,是习近平总书记纵览全局、审时度势,从新时代改革发展的大局出发,精准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的新特点新趋势,对国家安全理论做出的重大创新,为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重大的实践和指导意义。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快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抓紧出台反恐怖法等一批急需法律,推进公共安全法治化,构建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国家安全涉及国家政权、主权、领土完整和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重大国家利益,是一国法治建设的重中之重。”莫纪宏说,因此,将维护国家安全工作和活动纳入法治轨道,就从源头上保证了依法办事,构筑起法治建设的制度基础。

莫纪宏认为,国家安全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石,“国家安全得不到维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想如期实现就会步履维艰、困难重重。为此,抓法治要从国家安全法治抓起”。

在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与政府法治研究所所长毕雁英看来,从法治发展历程的视角看,保障国家安全的法治之车已经驶入了发展的高速路,“法治之车的四轮应当均衡发展、同步前进,仅有制度规范的完善还不足以保障车辆平稳快速前进。只有法治意识、执行能力与效果、相关的各项保障措施都能够保持同步协调,才能使国家安全的法治建设更好地执行和实现国家安全战略方针和总体部署,为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保障,走出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国家安全走进课堂

从小树立国防意识

顶层设计、总体谋划至关重要,夯实社会基础,凝聚人民力量同样必不可少。这也是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的题中应有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

在以往的3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中,莫纪宏对记者分析,国家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契机,集中向社会公众传播国家安全方面的知识,便于在短时间内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让更多的社会公众接触和了解国家安全方面的法律知识,特别是懂得如何依法履行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职责和义务。

“通过加大对国家安全法、反恐怖主义法、反间谍法等法律法规的普法宣传力度,公民法治观念得以强化,以法律划定行为底线,坚定了人民群众向一切损害国家安全的违法行为坚决说‘不’的法治信念。”莫纪宏说,4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通过典型案例、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向公众讲解了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表现形态、社会危害性和法律上的后果,建立常态化的国家安全宣传机制,包括将国家安全教育宣传工作纳入普法规划,让国家安全教育进入课堂、走进社区、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与某些权利和资格的享有紧密结合起来,对民众起到真正的促进和约束作用。

随着各项社会活动以及教育活动的深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开展的同时,相关制度也在不断完善。莫纪宏向记者举例说,在2018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期间,教育部就印发了《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应构建完善国家安全教育内容体系。小学生应了解国家安全基本常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中学生应掌握国家安全基础知识,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大学生应接受国家安全系统化学习训练,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感和能力。同时,在2018年4月15日这天,为加强对危害国家安全犯罪行为、间谍行为和其他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线索的举报受理工作,国家安全部正式开通了互联网举报受理平台网站,接受组织和个人的举报信息。

在受访专家看来,随着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的不断推进,国家安全教育越来越正规化、常态化,不再是应景之作,国家安全教育也一步步真正融入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制度化、体系化。

例如,在教育部组织编撰的《道德与法治》中,总体国家安全观成为八年级上册中最引人关注的内容。

“对青少年进行国家安全教育,首先要统一思想,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高甄别不同信息的能力,引导青少年关注国内外时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北京市丰台区某初中部教师刘凯对《法制日报》记者说,《道德与法治》已于2017年秋季开学后进入课堂。

进入教材仅仅是国家安全教育落到实处的一个开始,家校一体全方位的教育体系方能进一步推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的发展。

据刘凯介绍,在教授相关课程前,他们通过学情分析发现,由于学生长期生活在和平与安定的环境中,在他们的认识里,国家安全只是一个概念,非常遥远,是国家安全部门的事,不可能发生在自己的身边。所以,学生在理解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和认识到担负起国家安全的责任方面,存在误区和空白。

于是,刘凯等人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重点。他们安排学生查阅报刊、观看新闻、上网搜索资料等,让学生多渠道了解和把握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因素及我国采取的应对措施,并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

同时,学生在学校获得良好的国家安全教育后,会被要求回家与家长交流分享。“不仅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也让平日繁忙的家长有途径学习国家安全知识、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刘凯对记者说,目前,学校不仅单独开设了国家安全相关课程,而且将国家安全教育融入了各类课程中。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安全教育已经融入小学阶段。

北京市西城区某小学教师赵娟(化名)对记者称,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第一步,小学的安全教育承担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学除了识字、掌握语句结构外,还有一些开放性思考问题,解读文章内涵,因此在阅读理解中,结合安全教育,很多军事题材、爱国主义先进事迹都可以作为素材引用。

例如,在学习阅读《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时,对“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赵娟会引导学生自由讨论,思考如果屈服于敌人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面对敌人步步紧逼,五壮士选择跳崖需要怎样的勇气?是什么使他们做了这样的决定?

赵娟说,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捍卫国家安全,守护这片土地。另外,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国家安全教育,如学习《火烧圆明园》课程时,播放《惊涛百年》纪录片中相关的影视资料,带领学生了解圆明园过去的历史,感受肃穆和曾经受过的屈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国防意识。

教育方式有待改进

努力创新途径机制

对于曾经的国家安全教育,某师范大学军旅社团成员林峰回忆,他曾协助学校武保处开展过一期宣传国家安全知识活动,活动形式是由学校给学生派发传单,学生在学校中心广场摆个摊,趁学生下课的时候给他们发传单。

“近一年来,国家安全宣传教育也在改变方向和途径,不再是简单的发传单。”林峰介绍说,学校考虑到因专业课设置、个人兴趣等因素限制,学生往往不会主动去获取与国家安全相关的众多法律、法规及条款,因此专门组织整理了公安机关破获并经法院审理、媒体报道的一些违法犯罪案件典型案例,向学生解读法律常识,树立法治权威不可侵犯的重要理念。据林峰介绍,如今各个学校都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国家安全教育。例如,有的高校在国庆节、建军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开展相关活动。

“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忱和担当精神,使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得到进一步拓展。有一次,我们去看一部宣传片,其中呈现出的仪式感,让我们感受到国家符号是最强有力的表达。”林峰说。

不过,也有受访的业内人士称,目前,高校的国家安全教育还存在碎片化、零散化倾向,亟待建立规范有序的长效机制。面对复杂的国家安全挑战,必须针对高校大学生这一特定对象,深入探索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思路、方法、渠道、途径、机制,切实提高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莫纪宏认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国家安全知识的教育,比如在信息化时代,很多人没有国家安全的意识;二是国家安全法律和相关责任的意识,需要告知公众在国家安全领域,人人都是有义务的,机关单位、团体都有义务进行本单位的相关制度建设,国家安全不全是国家安全机关的事,公民不能坐享其成,他们有积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分为几个层次:首先要积极地支持,通过电视、新闻宣传国家安全,强化公众的法律责任心;再次,要有相关法律措施,惩处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用典型事例教育公众。”莫纪宏说,目前,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虽然有所发展,但完善程度仍然不够。因此,必须要从娃娃抓起,让他们从小树立国家安全意识,从中小学课本抓起,要把它作为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

警惕和平麻痹思想

系统进行综合教育

多位受访人士称,“和平麻痹”思想影响年轻人群体,通过社会审美与价值取向就能一窥端倪。如有的年轻人更关注自我追求,而国家意识相对淡漠,集体安全防卫意识弱;有的人关心、支持国防的热情不高;还有一些人对身边人的合理、合法的爱国言行认同度不够。

有教育工作者告诉记者,“和平麻痹”思想在审美态度上也有体现:例如,对女性评价看重“纤巧柔弱”,连一些男生也凭着“粉面桃腮”成了众人追捧的“男神”或“网红”;各年龄阶段的学生群体也有“脂粉气重”的现象。

“现在年轻人活跃于网络空间,但社会交往相对较少,社会关注弱,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加上年轻人成长的社会环境长期和平、生活安逸,如果国防教育普及度和深入程度不够,那么就容易产生‘和平麻痹’思想。”在高校教授思想政治课程的程辉说。

在采访中,也有人向记者提出过这样的观念,国家安全教育就是国防教育。对此,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专家李伟认为,受传统安全观的影响,许多民众认为国防(军事)安全即代表国家安全,对于现代国家来说,这样的认知是不全面的。“根据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论述,国家安全是一个大安全观,而国防安全只是国家安全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习主席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中涉及国家安全的领域有14个。因此,国防教育只是国家安全教育的一个部分,不能代表全部。”

以国防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为例,莫纪宏说:“广义上讲,国防教育是国家安全教育的一方面;从狭义上讲,两者有交叉。在国家安全观中,就有军事安全,军事安全是和国防安全结合在一起的,国防教育中的首要内容还应该是国防安全的教育,当然它还包括国防建设等,所以两者不矛盾。从国家安全教育的角度讲,首先,搞国防教育要强化国防安全意识,没有国防安全意识,大家可能就不会把国防教育当回事,所以搞好国家安全教育实际上有助于推动国防教育。”

不过,莫纪宏也坦言,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方面,还要动员全社会力量,“特别是国家安全法中提到各个单位要搞好本单位职工的国家安全教育,这一方面做得还不太好,并非所有单位都很积极,而且宣传资料、宣传品质可能还不是很到位,还要进一步强化”。

“目前的不足恐怕还是主观认识的问题,很多是有关部门和各个单位的问题。比如,有的地方政府有时候畏前畏后,投入不够,领导重视不够,机关干部自身学习国家安全法的劲头不足。机关干部本身带头不够、重视不够,导致社会公众对这个问题也是不够重视,所以还是要从源头上抓起、从领导干部抓起,大家都要投入,营造一种气氛才行。”莫纪宏说。

针对未来如何进一步推进全民国家安全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李伟的建议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国家安全教育应该进入教材,不能只是每年的4月15日强调国家安全教育,而且国家安全教育需要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切实抓好调研,将措施落到实处。国家安全教育是长期的,必须认真坚持下去。

“国家安全与社会和国家密切相关,因此国家安全教育应分层次、分职责、分领域进行综合教育,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公民的国家安全教育。只有每个公民都提高了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和能力,能够自觉维护国家安全,才能说国家安全教育落到了实处。而关于国家安全教育的具体方式方法,应在不同层次上有针对性,以问题为导向,以案例为指引,密切结合实际,才能使得国家安全教育不流于形式。”李伟说。

(原题为《警惕“和平麻痹”思想!国家安全教育亟待形成分层次分职责分领域体系教育》)

    责任编辑:顾亚敏
    校对: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