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演出只为6个特殊观众: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澎湃新闻记者 杨宝宝
2019-04-15 08:42
来源:澎湃新闻

小小的剧场里,6个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围坐在舞台上。演员挨个邀请小朋友一起跳舞,最后一个受邀的孩子年纪最小。当演员把手伸向孩子,妈妈在一旁紧张地看着他。
孩子没有犹豫,站了起来,投入地加入了舞蹈,他创造出了许多新动作,带着演员满场奔跑,演出结束后,还做出了一个大大的谢幕动作。

妈妈一下子热泪盈眶。

“那一刻从此就印在我的脑海当中,那一刻的悦悦不是我平常所接触到的悦悦。”时隔3年,悦悦妈妈胡洁回忆起这一幕仍无法忘怀。

那是上海儿童艺术剧场第一次引进英国班布洛剧团的沉浸式戏剧《可爱的农庄》。《可爱的农庄》面向智力障碍儿童设计,每场只有6个儿童观众席位。

3年过去,为特殊儿童打造的沉浸式公益演出已成常态。今年4月,在“大鲸鱼”上海儿童艺术剧场,为特殊儿童打造的3个沉浸式演出剧目及配套工作坊、特殊儿童艺术启发论坛和大师班密集举行。 今年的演出剧目分别是:《温柔的巨人》、《暴风雨也不怕》和《月亮上的歌》。

《暴风雨也不怕》剧照

《温柔的巨人》剧照

《月亮上的歌》剧照

从戏剧中获得成长

悦悦是一名“糖宝宝”,看似甜美可爱的名称背后,是一个家庭的心酸。“唐氏综合征”又称21三体综合征,患有这种疾病的孩子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智力发育慢于常人。

为了培养训练孩子多与外界接触,胡洁此前也带他参加过一些演出培训。在观看《可爱的农庄》前不久,悦悦还参加了一次舞蹈演出。当时为避免孩子跳错,一个老师在台下做动作引导,舞台上的孩子跟着模仿。

胡洁在台下看着,沮丧的情绪止不住地涌上来。悦悦只会机械地模仿,像提线木偶。她一瞬间觉得,“我的孩子不配站在舞台上。”

《可爱的农庄》让她成了班布洛剧团和上海儿童艺术剧场狂热的追随者。她带着悦悦看了更多演出,还参加了剧场“海星之愿”项目的培训。

在这个过程中,悦悦仿佛拧上了进步的发条,喜欢上了唱歌、音乐和表演,从一个寡言少语的内向孤僻的小男孩,慢慢长成了喜欢结交伙伴,也敢于在公益活动上表演的大男孩。

在一次参加剧场的培训并登台表演后,悦悦还收到了剧场郑重颁发给他的志愿者证书。

“我从来没有意识到我的孩子这么小,这么弱,也能够以他的方式回馈社会。” 胡洁一直保留着这张证书,“我心里在思考是什么让这个孩子会有这么大的差异,班布洛的剧一定有值得深省和追随的东西。”

戏剧如何帮助特殊儿童
戏剧如何帮助特殊儿童融入社会日常生活?这是班布洛剧团的“魔法”,也是今年“海星之愿”第三届特殊儿童艺术启发论坛的主题。

嘉宾讨论

班布洛剧团由一群戏剧艺术家和教育者创建于1994年,25年来都在致力于为特殊儿童创作属于他们的戏剧。除了《可爱的农庄》,今年的《温柔的巨人》、《暴风雨也不怕》和《月亮上的歌》也是他们的作品。《温柔的巨人》面向重度学习障碍、脑瘫、唐氏综合征儿童,《暴风雨也不怕》和《月亮上的歌》面向自闭症谱系儿童。

为什么要为特殊儿童创作戏剧?“因为他们和我们一样想写、想读。”班布洛剧团的创始人和艺术总监Christopher Davies认为,让这些特殊儿童融入社会,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以平常心对待他们,不先入为主地认为他们做不到。然后,不通过鼓励和赞赏去引导他们做事,而是让他们成为真正独立而有创造力想法的人。

在论坛举行当天早上,有一场《暴风雨也不怕》的演出。开场在一片沙滩上,演员们跪坐在地面上,手中轻挥白色的纱布。5个小观众中,3个坐在小板凳上看,一个四处走动,还有一个走到房间后面,和自己的爷爷奶奶坐在一起。但当一片布条飘到这个孩子面前,他开始和这片布互动。演员注意到了他的这个举动,把这个舞蹈环节拉长了一些,让孩子融入到演出的氛围中去。

多年的表演经验,每一个班布洛剧团的演员都知道如何随时处理变化中的舞台状况,与这些特殊儿童相处,把他们带入戏剧之中。

班布洛的每场演出严格控制,只面向五六名儿童,与他们充分互动。在《可爱的农庄》中,演员们会欢迎每一个小观众。他们把孩子围在中央,蹲成一个圈,身体放低到目光和孩子平视,开始唱出孩子的名字,反复再反复。

这个环节是为了让孩子感到自己被重视,让他们觉得在剧场中,自己是受到欢迎的。孩子通常受到重视,但在社会中,特殊儿童受到的关注多数并不友好。他们因为轮椅被关注,因为发出怪声被关注,因为举动怪异被关注。家长也会紧张,担心孩子做出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举动。

但在剧场中,演员们营造出一种氛围,让孩子们感到自己是被友善地重视着。中国孩子的名字对英国演员来说发音并不容易,为了在“大鲸鱼”的演出,他们练了又练。

“妞妞,妞妞,妞妞……”在一场演出中,一个坐在轮椅上,名叫妞妞的孩子被不断呼唤。当演员邀请她加入舞蹈时,尽管她无法站起来,还是开心地接受了。演员们跳着舞推着她在舞台上四处走,妞妞摇晃着双臂参与了舞蹈。

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夸奖妞妞“你做得真棒,做得真好”。Christopher Davies在面向特殊儿童的戏剧中一直坚持这一点,“事实上她也不可能把这件事做好,但她去做了,参与到了其中。”

妈妈在台下热泪盈眶,说这是孩子有生以来第一次被当做一个真正的观众去对待。对特殊儿童来说,重要的不是不真实的夸赞,而是有尊严的互动。演员们以一种平等的方式接受了妞妞,不居高临下,也不过分关怀。

每个人生命中都面临许多挑战,而对于有些孩子来说,参与这个世界就是每天都要面临的挑战。这有些艰难,但并非无力战胜。在《温柔的巨人》中,温柔的巨人是一个块头很大的人,他口齿不清、讲话困难。村庄的人对他很不友好,因为他不一样。但后来巨人救了一个溺水的女孩,村民开始意识到,巨人虽然某些层面上和大家不同,但更多方面其实是一样的,他是一个好人。

“即使你离开了我们,我们在这里也学到一些东西,我们会对那些不一样的人更加真实”,“他让我们震惊了,你可能也是这样的”……这是《温柔的巨人》结尾的歌词。Christopher Davies希望通过戏剧让孩子们也明白这一点,他们也可能是这样的,可能可以写字,可以读书,“谁知道你能做什么。”

《暴风雨也不怕》剧照

本土化制作持续进行

2016年,上海儿童艺术剧场总经理梁晓霞在英国爱丁堡看了《可爱的农庄》,立刻激动地找到班布洛剧团的创始人和艺术总监Christopher Davies,希望引进。3年合作,知名度越来越高,今年有3部特殊儿童剧亮相“大鲸鱼”,一共63场,演出前票就全部售罄。

“接触这个项目从引进到整个计划真的是从零开始学习。我们那个时候是无知者无畏,根本不知道有多困难。”第一年演出结束后,剧场发了调查问卷给家长,热烈的好评让梁晓霞和她的团队意识到,特殊儿童剧对孩子和家长的重要意义,他们坚持做了下来。

与班布洛剧团合作的第二年起,沉浸式戏剧的本土化制作也开始进行。2018年,剧场完成了《可爱的农庄》的中文版,同年9月,走进董李凤美康健学校、浦东新区辅读学校和华师大附属卢湾辅读实验学校进行巡演,为129名脑瘫、唐氏综合征儿童带去了“开学第一课”。

本土化剧组进校巡演

今年,剧场计划制作《暴风雨也不怕》的中文版。为此,剧场举办了面向专业演员的大师班和培训。“海星之愿”本土化剧组,已于今年4月初和班布洛剧团一同走进华师大附属卢湾辅读实验学校,为那里的小朋友带去了为期两天的戏剧工作坊活动。

在引进特殊儿童沉浸式戏剧之初,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于大部分特殊儿童家庭来说是陌生的,由于孩子的关系,他们不常出现在公众场合,大多从未踏足剧场。

如今,有越来越多家长、教职人员、医疗人员和志愿者们理解并认可沉浸式戏剧这类艺术启发形式。演出前,有志愿者开车去特殊儿童家庭接送小观众,让他们能安全来到剧场。孩子们在剧场中也越来越找到自己。

《温柔的巨人》海报上写着: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但特殊儿童常常像一座孤岛,少与外界交流,也不受到重视和关注。

梁晓霞希望,通过“海星之愿”项目,可以让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和认可“倾听、等待、尊重、不评价”的理念,并且真正地将这种理念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当中,“当每一个人都开始用这样的方式对待身边的人,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人文环境,会变得更温暖、更包容。那时候,我相信并不只是特殊儿童的家庭受益,我们每个人也都会成为这个温暖、包容的环境的受益者。”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