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医生的“守护神”,麻醉医生最多时一天18台手术

2019-04-14 14:11
天津

图文 | 苏健

每年春节,在广大市民阖家团圆、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刻医护工作者们却和往常一样,默默常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守护着市民的健康。

俗话说“外科治病,麻醉保命”。麻醉科的医生可不只是打一针而已,看似简单的麻醉操作中,往往伴随着很高的风险。无论什么情况,无论多大的压力,无论愿意与否,无论自己有多么大的痛苦,只要有患者在面前,麻醉医生就将一心一意地为其护航,他们是病人术中生命的“守护神”。在青岛妇女儿童医院心血管麻醉科,我见证了麻醉师真实而忙碌的工作。
2017年1月30日农历(正月初三)下午,心血管麻醉科医师任悦义在探亲返青途中就接到电话:一位20天新生儿膈疝急诊手术需要他紧急赶往医院。经过医生们将近四个小时的奋力抢救,终于挽回了一条小小的生命。拖着疲惫身躯的任悦义回到家里已经是半夜11点多了。
工作时,医务工作者每天洗手的次数超过普通人几倍。
2月1日(农历正月初五),整个医院安排了大大小小的十七台手术。一大早,任悦义就赶到医院三楼的手术区,要赶在当天手术开始之前,查看当天安排好的所有手术清单以及人员工作。
任悦义到接待室和准备手术的患者家属进行术前谈话。等过了明天,这个从外地转过来的手术就要开始了,悦义要着手准备工作。“这样的手术量算很少,多的时候一天要达到18台。连续工作两个星期,每天工作的时间都是10几个小时以上,半夜遇到突发事件,也得连夜赶到手术室。”任悦义说。

                 

上午9点,第一台手术开始。1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任悦义做了2台麻醉手术,不停地在手术室之间来回穿梭六七次,注射、插管、监测、停药、拔管,时刻盯着显示器,观察病人的心跳、血压是否正常。

                                                      

手术过程中,任悦义随时与主刀医生保持沟通,提醒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预知一些可能的变化,事前处理。假如手术刺激重的时候,适时加深麻醉。
普通人以为麻醉师只负责给病人打一针就完事了,但比起打针这一简单的程序来说,更沉重的是麻醉师要负责每一个病人从做手术开始到结束后1-2个小时的生命指征监测。
任悦义在为一名病人做局部麻醉。
许多正在进行手术的病人家属在手术室门外焦急地等待。
“我的哥哥、嫂子都是医生...我选择这个行业,也是受了他们的影响。感觉自己天生就是当医生的料,看着从自己手里挽救的无数生命,有种成就感。”任悦义回忆起这一路上过来的辛苦历程说,当了医生,更多的是放弃自己的时间,去换取更多患者的生命。
手术室里,任悦义紧盯着显示器,看着病人的心跳、血压是否都正常。
填写麻醉记录单。

                                           

任悦义在手术室内专心进行工作。手术后,他还需要及时了解跟病人情况沟通,以确保没有麻醉并发症,到病房和准备手术的患者家属进行术前谈话,安排科室工作等等。
恢复室内,任悦义对刚做完手术的病人进行观察。

                                    

随时掌握病人的情况。
任悦义的午餐时显得非常仓促,说不定又会有急诊手术在等着他。
忙碌的手术暂时告一段落,和儿子聊会儿微信是任悦义最开心的时刻。
休息的时候,和伙伴们聊聊天、吹吹牛,放松下紧绷的神经......据了解,2016年任悦义和他的团队共完成心脏外科介入、五官、先天性心脏病等各项手术累计2600台,成功率达到100%。
任悦义,青岛妇女儿童医院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心血管麻醉科副主任,擅长各种常见及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胸科疾病的手术、各类儿科手术麻醉及监护,目前负责医院心脏中心和耳鼻喉科、口腔外科手术麻醉,最低先心病体重体外手术1.2公斤,有3000余例先心病手术麻醉经验。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