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离岸贸易结算难题在上海自贸区获解

澎湃新闻记者 韩声江
2019-04-11 16:46
来源:澎湃新闻

4月11日,“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上海行来到浦东新区金桥的沃尔沃建筑设备投资(中国)有限公司。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发现,此前困扰中国企业的离岸贸易资金结算问题在上海自贸区已经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率先获解。

曾经,外国公司如果想从中国公司购买第三国产品,在货物不经过中国的前提下是无法操作的。因为根据此前政策无法完成货物不报关入境的离岸贸易资金结算。

如今,在海关、人民银行、外管局等多部门合力推动下,沃尔沃建筑设备中国总部于2018年底落地首单“一带一路”项下离岸贸易业务,将其在韩国生产的工程设备直接发货到尼日利亚,助力宗格鲁水电站项目。交易发生在海外,而收付款通过兴业银行上海自贸区支行专用账户进行,不仅避免了需要绕道新加坡设立结算公司所花时间,公司离岸贸易额还增长了4倍,预计今年带来税收将超过试点前的5倍。

沃尔沃建筑设备是一家总部在瑞典的全球第三大建筑设备制造企业,该公司于2003年就入驻了上海浦东新区金桥。2013年,公司又在金桥成立了沃尔沃建筑设备投资(中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总部专门从事国际贸易等业务。

随着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业务布局逐渐扩大,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对挖掘机等设备的跨境贸易需求日益增加,从国内购买机械成了新问题。

“我们公司工厂遍布全球,有可能客户需要的那款设备就要从韩国工厂发货,这时如果要运到非洲,完全没有必要经过中国,做离岸贸易就可以了。但以前是做不了这个业务的。因为资金结算就没法在上海完成,这让公司损失了不少业务。”沃尔沃建筑设备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董事詹旭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说。

无法完成离岸业务资金结算的原因是,由于海关监管制度限制,该公司只能从事进出口贸易,无法开展货物不报关入境的离岸贸易。但如果货物不经过国内口岸,海关因看不到货物,就不能提供相关进出境单据,也就无法以传统方式证明货权。银行方面因为担心存在不合规风险,企业也就无法收付汇。这使得每年高达30亿元左右离岸业务营业额无法落地上海。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得知公司的业务痛点后,上海自贸区金桥管委会通过多次走访沃尔沃中国总部,并与上海市海关、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等监管部门沟通,经过研究发现,问题的症结在于:如何在企业、银行和监管机构之间建立互信和核查机制,确保离岸贸易的真实性,以及资金使用和来源的合法性。

于是,金桥管委会开发了“金桥综合信息平台”,该平台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积累、分析和对比企业经营中的“资金流、货物流、单证流、信息流”等数据,生成海关、人行、外管等部门所需要的节点数据,并推动数据发送和交互,最终目的旨在消除企业与监管部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该公司还被纳入了上海市商务委的“推荐货物转手买卖贸易企业”白名单中,上海市商务委会定期向人行提供该“白名单”,这样,政府就可以为诚信的企业进行背书。

2018年7月,沃尔沃中国总部形成初步试点方案并向主管机关报备,正式开展首个离岸贸易跨境结算试点项目——中水8局尼日利亚宗格鲁水电站项目。该项目由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向沃尔沃中国总部订购2台沃尔沃建筑设备韩国工厂生产的工程设备,每台标价20.8万美元,设备从韩国工厂直接发运到尼日利亚拉各斯港,运输均在海外发生,资金结算则均通过沃尔沃中国总部在兴业银行上海分行开设的专用账户进行。

这单跨境结算业务是全国首例。“我们是去年上半年向自贸区管委会提出的诉求,没想到年底前,首单项目就落地了,大大超出了预期。”詹旭说。

目前,公司正凭借上海自贸区创新的这项制度优势,正源源不断地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离岸贸易业务。如果2019年能实现全部海外结算业务落户上海,该公司跨境营业额可达20亿至30亿元,其中,“一带一路”离岸贸易额预计达6亿元。上海自贸区成了名副其实的企业走向“一带一路”的桥头堡。

    责任编辑:李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