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之春|南欧老牌乐团来上海讲中国故事

澎湃新闻记者 廖阳
2019-04-11 08:16
来源:澎湃新闻

“这些年我们一直强调请进来、走出去,但大部分是请进来,走出去相对少。‘上海之春’是中国最古老的音乐节,既然是国际音乐节,就不能局限于国内,也应致力于推向海外。”作曲家许舒亚说。

今年年初,来自德国、意大利、塞尔维亚的三个乐团分别联系“上海之春”组委会,热情表达了参加音乐节的意愿,在敲定档期和剧场后,有着82年历史的南欧老牌交响乐团——塞尔维亚广播交响乐团最终来到了上海。

受上海音乐家协会邀请,4月10日晚,塞尔维亚广播交响乐团在东方艺术中心登台,这一晚,乐团齐奏的是许舒亚、徐孟东、叶国辉、陈牧声、周湘林等5位上海作曲家的作品。

5部作品分别为《盘古开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牛郎织女》《鼎定天下》,均以西方交响语言书写“中华创世神话”,在去年“上海之春”的开幕音乐会上,它们曾由上海交响乐团首演,初试啼声。

“很高兴能参加‘上海之春’这样古老的音乐节。这是一场很难的音乐会,5部作品来自5位中国作曲家,我们因此了解了中国当代音乐的发展,以及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的异同。未来有机会,我也希望能在塞尔维亚演绎这些作品。”指挥家博洋·苏季奇说。

博洋·苏季奇是塞尔维亚最有名的指挥家,当晚指挥完5部作品后,他在返场时又加演了一曲《我的祖国》(选自电影《上甘岭》),面向观众,一边指挥一边用中文演唱,将音乐会推向高潮。这个设计完全出乎“上海之春”的预料,因为在此之前,乐团并没有透露这个安排。

“以前都是中国人讲中国故事,现在是外国人讲中国故事,有异域色彩,但根还是中国的。”指挥家周湘林说。

“外国乐团以前都是演《良宵》《二泉映月》等中式小品,作为一种装饰,像这样以中国交响曲为主的音乐会并不多。我们一直说要讲好中国故事,更要让世界范围内的优秀乐团来讲。”

作曲家徐沛东说,和戏剧、歌剧等讲究词汇的艺术相比,交响乐是最容易沟通的语言,因为交响乐是无国界的,“乐团很能理解我们,充分表达了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即便我用到了中国式的‘滑音’,指挥也会很激动地指出来,‘这就是中国的’。”

徐沛东坦陈,如今世界各大乐团演出最多的还是贝多芬、莫扎特、勃拉姆斯这一类作曲家的作品,即使是乐团本国现当代作曲家的作品,他们也很少演,“现在这种状况有所好转了,他们开始演中国作品了,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来中国之前,乐团就在塞尔维亚做了认真且充裕的排练,来到中国后,作曲家陈牧声观察,“乐团对中国作曲家的作品充满兴趣,对中国文化充满好奇。”

许舒亚表示,双方未来有计划把这5部作品和当晚的音乐会拿到国际上出版,代表上海的音乐文化走到国际视野里。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