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孩子在科创教育上落后,家长们开始了新一轮的焦虑

杨思超
2019-04-11 10:30
来源:澎湃新闻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下,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有了新的定义。放眼基础教育领域,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被逐步放大。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的“科技焦虑感”与日俱增。

从2016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中的应用,到最近《上海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提出在探究学习、科技活动等方面,将会成为评价内容中的重要部分。如何培养科创人才,成了当下父母关心的话题。

继奥数班热后,家长们热科创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如创客、STEAM、编程、AI、机器人等科创教育概念出现,相应的课外培训班也变得火爆起来。对于不少家长来说,这是锻炼孩子思维能力的新办法,或许也是走进名校的新砝码。可如何为孩子选择适合的科创培训课,需要家长对科创教育有足够的了解。

在智勇教育A轮融资发布会上,同济大学物理学院、电信学院双料博士后,智勇教育创始人关大勇认为,“教给孩子面对未来的方法和科学家精神,要比告诉他们显微镜怎样用更重要。”他认为,孩子学习应有科学家的精神,在不断地试错中保持兴趣和好奇,进而拥有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理论和前沿的技术。而这个过程中,科创教育工作者,要做的就是帮孩子们找回好奇。此外,他建议家长,在选择培训班时,最重要的是了解课程产品是什么,和老师是否是专职并是否拥有从业资格。

智勇教育老师带领学生自己亲手制作的小型风洞,进行鸟类飞行空气动力学测试。

“底天花板是容易的工具和语言让孩子入门,高天花板是不只通过工具或语言让孩子实现创意,以及可以足够深入的引导孩子不断学习,有源源不断的创意。”对于时下火热的编程班,从海外归国从事编程教育的刘老师想告诉家长,编程其实只是一个媒介,它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门,可以让他们的创造力具象化。刘老师不想优化编程教育,而是强调它可以帮助孩子实现创意。此外,他还推荐编程教师们,看看少儿编程之父resnick的“终身幼儿园”。让孩子“像在幼儿园那样终身学习”,他很认同这样的教育理念。

对孩子在科创教育领域的培养,除了老师,家长们也有了些心得。“编程课我们上过两次,第一次学的是游戏编程原理,后来学了一段Pyghon(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孩子上六年级的吕女士表示,现在孩子的理解力还有些弱,所以就没有再学编程,而又选择了一个从学科实质培养孩子探索精神的科创课程。她分享,现在学的课程主要是通过实验来诠释枯燥的原理,让孩子对原理理解得更加透彻。另外,用做研究报告替代了刷题,孩子也很喜欢这样的形式。通过上课对原理的了解,课下查资料,和团队进行深一步的探讨,吕女士认为这才是在培养孩子的能力。

科创不只编程和机器人

不懂编程就是新文盲,不会代码就无法面对未来……培养创造型思维,当然不只是通过学习编程、机器人、AI才能实现。在科创教育上,挖掘孩子的内驱力,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很重要。或许一个不起眼的小爱好,就能成为孩子的科创源头。正如第34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动物学)一等奖获奖选手,就是因为爱好完成了获奖作品。

你是否观察过白鹡鸰,它在站立的时候尾羽还会一开一合。你是否想过它们站的好好的,为什么要浪费体力摆动尾羽。这些问题引起了上海市初中生张同学的关注,为此他通过风洞实验,验证了鸟类尾羽的形状对平衡的影响。也就是这个科学研究,让他获得了第34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动物学)一等奖。

张同学平常就对鸟类感兴趣,去年在参加智勇教育的野外科学考察时,作为科学家助手在天目山科考时,看到白鹡鸰在站立时尾羽还会一开一合。这个现象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后他就开始观察不同鸟类的尾羽,思考不同形态的尾羽对鸟类的影响。

3D模型制作,白鹡鸰、麻雀、燕子、老鹰,底座与模型间通过弹簧连接。

在研究前期,张同学通过视频观察分析了不同鸟类站立时的姿态变化,研究不同形态尾羽对鸟类站姿稳定性的影响。之后总结规律,学习3D建模技术,设计打印了塑料小鸟,并配上不同形态的尾羽,通过风洞实验(了解实际飞行器或其他物体的空气动力学特性的一种空气动力实验方法),利用视频分析技术,观察分析不同尾羽形态对稳定性的影响。

风洞实验:验证不同尾羽对重心和平衡的影响。

张同学分享,在整个科创过程中调研和技术学习是攻克的难点。如在设计实验模型上,调整参数很重要,合适的参数能确保模型鸟在风洞中能够摆动但又不会破损。在数据抓取上,最庞大的工作是通过手动分析每一帧视频,将模型鸟的运动量化。而在数据分析上,如何从庞杂各类量变和数据库中,找到合适的指标,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责任编辑:李淑平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