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上海之春”重奏经典旋律

澎湃新闻记者 廖阳
2019-04-08 22:49
来源:澎湃新闻

在1965年的“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管弦乐序曲《红旗颂》初啼新声,半个多世纪后的2019年,《红旗颂》再度奏响,拉开了第36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大幕。

4月8日晚,“上海之春”开幕音乐会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上演,从“上海之春”走出来的作曲家吕其明、陆在易共同摇动留声机转碟,为本届音乐节按下启动键。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开幕音乐会应时推出“我和我的祖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华诞主题音乐会”,展示了多年来从“上海之春”舞台推出的上海乃至全国著名老音乐家为祖国谱写的音乐作品,铿锵的节奏、炽热的旋律唤起了全场观众的历史记忆和理想憧憬。

吕其明(右)、陆在易共同摇动留声机转碟,为本届音乐节按下启动键。 蔡晴 摄

他们都从“上海之春”走来

创办于1959年的“上海之春”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音乐节,秉持“力推新人新作”的办节宗旨,60年来,“上海之春”推出了众多新人、近千部新作。

现年89岁的吕其明见证了“上海之春”的诞生。他至今记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上海音乐家协会有个党组,由贺绿汀、丁善德、孟波、黄贻钧、瞿维等老前辈组成,引导着上海的音乐舞蹈事业的发展, “1959年,丁善德去观摩‘布拉格之春’,深受震撼,问上海是不是可以借鉴经验做‘上海之春’,党组研究同意从1960年开始在上海定期举办音乐节,我是拥护者,投了其中一票。”

吕其明既是“上海之春”的拥护者,也是参与者,1965年受命写下《红旗颂》时,他才35岁。“1965年2月党组开会研究各单位报来的新节目,感觉歌颂祖国、歌颂党、歌颂人民的作品数量不够多、质量也不够高,老前辈就建议我快写一个。”接受任务后,吕其明紧赶慢赶,用7天时间写出了15分钟的初稿,乐团试奏后,前辈们很兴奋,同时建议压缩到9分钟,曲子更概括,且不要有具体的描写,同时,黄贻钧为此曲取名《红旗颂》,“从命题、取名到提修改意见,《红旗颂》是在‘上海之春’的平台,完全由老前辈们手把手教出来的,没有老前辈的指导,就没有《红旗颂》。”

《红旗颂》描绘了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顽强开拓、艰难跋涉的壮丽画卷。1965年5月,《红旗颂》成为“上海之春”的开幕曲,从此响彻中华大地,成为中国音乐舞台上演率最高、广播电视播放次数最多的音乐作品之一。吕其明曾对此曲几经修改,今年的“上海之春”上演的是最后的修订版。

作曲家陆在易同样是“上海之春”走出来的作曲家,今年“上海之春”的开幕音乐会,接连上演了他的音乐抒情诗《中国,我可爱的母亲》、男高音独唱《祖国,慈祥的母亲》。

陆在易回忆,1960年第一次参加“上海之春”时他还在上音附中读高中,每场音乐会必到,买票也便宜,那时他是虔诚的仰慕者、学习者;1962年,他的处女作女声合唱《一片茶叶一片心》在“上海之春”亮声,从此成了音乐节的常客和参与者,每场音乐会他的曲目几乎都占到了半场;后来,陆在易成为上海音协主席,他又成了音乐节的组织者,管理、组织和安排音乐节的各项事务。

“‘上海之春’对我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成就了我的音乐事业,没有它就没有我的今天。‘上海之春’造就了一大批音乐人的成长成名,成就了几代作曲家的崛起,对上海的文化建设有不可磨灭的影响。”陆在易说。

在“上海之春”上,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是唱陆在易的音乐抒情诗《中国,我可爱的母亲》出道的,那是1993年,他还在上海音乐学院读大三。今年的开幕音乐会,他又在“上海之春”唱响了熟悉的旋律。

“那是我第一次登台‘上海之春’,很感谢陆老师把这么有分量、这么深沉、这么有忧患意识的歌曲交给我,从那以后我唱了他很多作品,像《家》《我爱这土地》《望乡词》等等。”近些年来,廖昌永几乎年年登台“上海之春”,尤其是“中国艺术歌曲”系列音乐会,反响不俗,“‘上海之春’从建立起就力推新人新作,这对全国的年轻艺术家来说是特别好的平台,老一辈艺术家如吕其明、俞丽拿、陈钢、何占豪那时候都是年轻人,上海如今的一线音乐人也是从‘上海之春’成长起来的,包括黄蒙拉、王之炅、沈洋、孙颖迪等等。”

和廖昌永一样,男高音歌唱家魏松也是“上海之春”的常客,今年的开幕音乐会,他同样唱响了陆在易的男高音独唱《祖国,我慈祥的母亲》,“这首歌诞生在1981年,无论在什么场合唱都很感人,也是我国内外音乐会上必唱的曲目。这首歌以前都是‘弱结束’,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今晚我想‘强结束’。”

当晚的音乐会以秦咏诚作曲的合唱《我和我的祖国》压阵,由指挥家陈燮阳执棒上海交响乐团、江苏爱之旅合唱团,歌唱家廖昌永、魏松、方琼联袂上演。

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也成了爱国者们在世界各地频繁“快闪”的曲目。魏松说,这首歌旋律欢快,朗朗上口,容易学,很适合快闪。方琼补充,这首歌的节奏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和当下这个时代契合,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唱。廖昌永则说,这首歌之所以这么火,是因为中国这些年来变化很大,它唱出了人民的心声,“这是一百多年来最有幸福感和获得感的时代。”

《我和我的祖国》由指挥家陈燮阳执棒上海交响乐团、江苏爱之旅合唱团,歌唱家魏松、方琼、廖昌永联袂上演。 祖忠人 摄

重新擦亮这块“老品牌”

创办于1959年的“上海之春”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音乐节。为了重新擦亮这块老品牌,“上海之春”着力在做强“上海主场”、推出“上海原创”上下功夫,并在用好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资源上下功夫。

4月8日-28日,音乐节将集中推出37台演出,包括33台音乐会和4台舞蹈。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问世60周年,音乐节在开幕式和闭幕式上分别推出了庆祝和纪念演出。

另外,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响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三个重大主题,音乐节策划了一系列演出。

秉持“力推新人新作”的办节宗旨,每届“上海之春”的新人新作占比基本在30%左右,至今已推出近千部。今年,音乐节一如既往扶持新人新作,上演9台原创新作音乐会和6台青年艺术家专场演出,在节目总量中占比40.5%。

除了新人新作,音乐节还将与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上海民族乐团、上海音乐学院等文艺院团、院校合作,推出9台名家名团演出,借助上海开放的文化心态和国际视野,音乐节还将引进以色列、法国、澳大利亚、奥地利、塞尔维亚等多国艺术家、艺术团体,举办7台国际交流演出。

音乐之外,音乐节还将推出4台舞蹈,包括《长三角地区专业舞蹈展演》《70华诞——上海经典舞剧片段展演》,以及上海歌舞团《永不消逝的电波》、云门舞集《白水》《微尘》。

为了增强与市区两级“文化品牌”跨界合作,今年的音乐节与“管乐艺术节”“上海二胡艺术周”等达成合作机制,并携手长宁区文化部门合作举办“手风琴艺术周”,携手黄浦区文化部门合作举办“春季黄浦草坪音乐节”,进一步拓展音乐节的外沿。此外,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5所高校也将和音乐节合作,举办“艺术开放周”。

    责任编辑:陈诗怀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