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侠义精神的时代新编,十翻九糊的“成人童话”才能翻身

2019-04-08 18:19
湖南

文丨雪映窗

侠,以武犯禁;武,以侠为纲。作为中国最具特色的文学题材,武侠小说之所以被源源不断地变成影视作品,正来自于“武”与“侠”的双重特质。武,赋予了动作、场面上的感官刺激;侠,则让江湖道义与传统文化能够不断结合演变。这是一种对过去的幻想,又包含了对当世的影射。

武侠翻拍的浪潮,也此起彼伏。除了已经正在播出的《倚天屠龙记》,还将有《神雕侠侣》《绝代双骄》《天龙八部》《新龙门客栈》《新六指琴魔》《寻秦记》《鹿鼎记》《小李飞刀》《武林外史》等在来袭的路上。

武侠剧翻拍并不新鲜,观众吐槽也似乎成为常态,但耗费经典IP残存不多的号召力与话题,却是不争的事实。很容易被忽略的是,作为文学体裁的武侠小说,在网文遍地的当下早已式微,武侠翻拍更多是小荧屏的自我重复——

每部翻拍作品都在强调复刻经典,可比百分百照搬原著更可怕的,是武侠小说已然过气。

武侠小说早已式微,武侠剧成侠义精神的第一媒介

剧本原创力量薄弱,埋首故纸堆里找商机,让每年都成为翻拍大年。2019年3月19日,香港影视展上《寻秦记》宣布翻拍影版,古天乐、宣萱、林峯等剧版主演悉数回归;3月25日,北京电视节目交易春推会举行,《新神雕侠侣》《绝代双骄》《天龙八部》《新龙门客栈》等推荐剧目名列其中。

武侠翻拍作品波叠浪涌,几乎让人忘记原著经典文本已被时代所淘汰。“金古梁温黄”诞生的时代,是香港报刊的黄金年代。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香港被蜂拥而至的外来人口所“占领”,停滞不前的经济需要通俗文学充当社会“减压阀”,要想获得生存报刊也与香港文学紧紧抱团。站在还珠楼主、宫白羽、王度庐等旧式武侠小说作家的肩膀上,“金古梁温黄”所领衔的新派武侠就此问世。

在新派武侠辉煌的年代里,家国情怀并没有被深挖出来,恰恰相反,言情、悬疑等商业元素让武侠小说有鲜明的通俗特质,其中有儿女缠绵、英雄气短的情节,也有暗杀冒险、拳来脚往的惊险,让平淡生活中的市民大感兴趣。快意恩仇的江湖文学世界,与蓬勃发展的香港电影业互相呼应,共同促成了“成人童话”的高峰。

如今时移世易,武侠小说早没有与之并肩的经典文本出现。从亚马逊2018年武侠小说销售排行榜来看,《金庸作品集:倚天屠龙记》《金庸作品集:笑傲江湖》《金庸作品集:射雕英雄传》《金庸作品集:神雕侠侣》名列其中,占据头部内容。新作则寥寥无几。时隔半个世纪,雄踞销售榜单的依然是大师半个世纪之前的作品,正折射侠义精神不再受年轻人追捧。

这正是武侠小说在当世的式微,尽管武侠翻拍作品一个接一个,但其经典文本却已出现了半个世纪之久。大师凋零人世,武侠小说却在网络勃兴的时代被读者所抛弃。在题材上,修真、穿越、盗墓、甜宠、宅斗等新型题材被全方位开发出来,其天马行空的情节,早已跳脱出物理基本规律的范畴,以取悦读者为第一要务;动辄数百万字的“鸿篇巨制”,更多是堆叠字数以赚取付费阅读的口水文,席卷全网的文化快餐消费,持续至今。

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不断翻拍的武侠剧与武侠片,除了在片头打上致敬原著作者的文字,其构建的武侠文化已是以电视为第一媒介,而非文字——典型的案例是,观众在评判蒋家骏版《倚天屠龙记》时,只会把它拿来与刘德华、梁朝伟、马景涛、郑少秋、邓超、吴启华等众多电视剧版本进行对比,而非小说本身。

当金庸笔下的主人公,从光明磊落的大侠客陈家洛,逐渐演变到圆滑世故的小流氓韦小宝,新派武侠小说的创作逐渐走向凡俗化;而近年来解构经典的《笑傲江湖》《寻秦记》等作品,用看似惊奇的方式呈现经典,也已经大幅度游离于原著之外了。

从鸿篇巨制到腰部内容,武侠翻拍是保险也是投机

梳理内地武侠剧的发展历程,1994年问世的《书剑恩仇录》是内地第一部根据金庸小说改编的武侠作品。此后在香港影视力量式微的背景下,张纪中开启了武侠剧的电影化制作时代,大制作、大场面、高科技让简陋粗糙的港式武侠相形见绌,“宏大”武侠一时风头两无。

如今的武侠剧,早已不复当年模样。从大卡司到新人主打,武侠剧成为视频平台以小博大的利器,它不再是耗资甚巨的鸿篇巨制,而成为了典型的中小成本类型剧。

从阵容来看,两岸三地明星荟萃的盛景,被青春逼人的年轻化阵容所取代。张纪中《天龙八部》凑齐了胡军、林志颖、刘亦菲、钟丽缇等阵容,实地取景投入巨大;新版《天龙八部》的乔峰、段誉、虚竹则分别有杨祐宁、白澍、张天阳出演,王语嫣、阿朱、阿紫则是文咏珊、苏青、何泓姗来扮演。阵容的“降维”在《新龙门客栈》《新六指琴魔》等作品中均有体现,如张曼玉饰演的金镶玉由戚薇接棒,梁家辉版的经典周淮安由马可主演。

大场景大制作的内地武侠剧,也转向了轻操作。张纪中时代的实地拍摄,让观众感受到了天山的巍峨壮观、江南的秀丽温婉、大理的洱海苍山,甚至还因拍摄武侠剧修建影视城。2017年网剧《射雕英雄传》则为各大片商开启另一种可能——只需要数千万制作就能拿到超100%的投资回报率,无需实景拍摄,只需升格镜头,让观众“左手右手一起慢动作”。在《倚天屠龙记》中,从大陆到冰火岛的船戏就全部是“五毛特效”,质感全无。

而当行业监管强化之时,武侠剧更像是宫斗、穿越等严控剧种的替代性产品,在此消彼长中被资本所追逐。在前不久落幕的春推会上,经典武侠的翻拍就成为古装剧的一大发力点,《雪山飞狐》《萍踪侠影》《碧血剑》《东邪西毒》《白衣方振眉》都在推荐剧目中,其原作著作也不仅仅是金庸,还有梁羽生、温瑞安等。

换言之,曾经的武侠剧与武侠片,是各大片商孜孜追求的头部内容,不惜重金打造,如今的武侠剧,更多以借势而作经典复刻,充其量只能是构筑内容大坝的基体。有IP背书,成熟的故事文本做骨架,翻拍武侠剧或多或少带上市场投机色彩。

复刻经典更因改编和超越,“成人童话”需要接地气

从《射雕英雄传》到《倚天屠龙记》,导演蒋家骏所做的是对经典的复刻,而非改编与超越。对待经典不再大刀阔斧,而是以亦步亦趋为精要。早先的《射雕英雄传》,被视作最接近原著的影视化成果,为网生武侠剧的翘楚;后者虽在人物性格发展上更有完整度,但却落得以怀旧牌来煽情的评价。

引入张永刚、周海媚、樊少皇等金庸剧老人出演,重新播放周华健的《刀剑如梦》等巧劲,不为观众所接受。当下影视创作更需要的是时代新编——如何切入时代精神,才是武侠翻拍的关键所在。不过,不顾人设与基本影视规律的《笑傲江湖》等胡乱改编除外。

1.解决虚浮问题,“成人童话”距离现实生活越来越远

作为某种程度上的“爽”剧,武侠剧本身就是脱离于现实生活之外。武侠其实与仙侠相差不远,同样是超能力赋予,让人物拥有异于常人的机缘,武侠重在挖掘身体的潜能,以内外功兼修的招式引人注目;而仙侠则更高蹈于尘世之外,其超能力的设置更加玄乎,有法术的加持。不过,仙侠有杂糅神话传说的铺垫,武侠却需要构筑全新的世界观。

义薄云天的侠客,以武犯禁,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豪迈。在社会秩序混乱的年代,武侠寄托了弱势群体对伸张冤情、报仇雪恨的想象;而今天下承平已久,武侠已经成为遥远而浪漫的存在,不再是日常化的生活图景。一再重复的翻拍作品,消耗本就不再新鲜的世界观设定,让“成人童话”距离现实生活越来越远。

让武侠回归现实本身,《师父》《一代宗师》等武侠片做出了尝试。这些非新武侠改编的电影作品,从侠客本身所遭遇的时代巨变出发,不再纠结于刀光剑影的快意恩仇,而是探讨武侠在历史长河中的身份迷失,跳出了家国情怀的套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2.脱离现实导致的尬感十足,从剧情到人设,都不讨喜

因脱离现实导致的尬感,几乎存在于如今每一部翻拍武侠剧中。曾舜晞版的《倚天屠龙记》中,就有与流行审美格格不入的诸多地方。从人设来看,优柔寡断的张无忌处处留情,有因身份之别而相爱相杀的赵敏、青梅竹马喂饭之恩的周芷若、相识于微末的阿蛛,以及美女忠仆小昭。能写尽千万种爱情模样的金庸,搁在以往是张无忌颇具人格魅力,放在如今却是“金庸笔下第一花心之人”。以男性读者为主体的武侠小说,在《奈何BOSS要娶我》横行的女权时代,必然会招致“渣男”的骂名。

剧情匪夷所思之处,也经不得仔细推敲。如张无忌与赵敏的不打不相识,光明顶一役后,赵敏带领一众高手绑架了江湖高手,甚至不惜血洗了少林等武林重地。张无忌不仅与这样的“女魔头”相交甚欢,甚至还情愫暗生,被挑弄得心猿意马。虽说似敌似友的人物关系并不少见,但玄冥二老正是让张无忌受尽折磨的罪魁祸首,赵敏座下其他高手还曾重伤其师叔师伯——与仇人一系恋爱得如此心安理得,实在太过于离奇。

从性格本身出发,来赋予人物独特的人设,“强行加戏”的做法被广泛运用。曾舜晞版《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的扮演者曾舜晞备受争议,潇洒不羁的杨左使杨逍、五散人中的喜剧担当周颠等人,反倒圈粉不少。这些在以往作品中的配角人物,正是被新时代观众与网友赋予了全新意义,才能够出彩。

3.重构武侠话语体系

动辄起纷争的“江湖恩怨”,黑白绝对的二元阵营,为无上心法大打出手的桥段,武侠小说本身的话语体系,已经在小荧屏和大银幕上演绎了太多次,车轱辘式的台词已经没有任何新意。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从此,我就与你恩断义绝。”、“师傅正在闭关修炼/云游四海/采药炼丹去了。”、“叫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大胆畜生,岂容你胡来!”、“擅闯者死!”、“我能死在你的怀里已经很满足了。”、“他和你无冤无仇,为何要赶尽杀绝?”、“小心酒里有毒!”这些“水词”,几乎是每个武侠剧爱好者听了无数遍的台词。这些看似熟悉,能勾起无限回忆的台词,实际上是不动脑筋的套路化创作——都9012年了,为什么还要用老掉牙的台词?

4.把武侠与类型片相结合

武侠的类型化改造,在电影上走得更早也更远。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李小龙电影中出现法律概念和警察角色,更被赋予了民族气节的独特意蕴。成龙则让武侠片拥有了喜剧色彩,国仇家恨的侠义有了顺应娱乐需求的悲喜杂糅;此后徐克的武侠片对经典进行了解构与调侃,把当世焦虑植入武侠躯壳中;等到近年的《一代宗师》《刺客聂隐娘》《师父》,或把侠义放置在民国传奇中,或藏在政治斗争里,或呈现武侠在历史巨变中的身份迷失,其探讨的主题早已与传统武侠大相径庭。

翻拍武侠剧并非全无尝试,脑洞大开的《寻秦记》加入了软科幻元素,让来自2188年的天才宇航员项少龙,穿越时空隧道来到战国时代,上演剪不断的恩怨情仇。脑洞虽大,品质却差,五毛特效与过于现代化的台词让古装武侠成为千奇百怪的混搭,最终沦为一次失败的年轻化尝试。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