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庄村记

澎湃新闻记者 张家然 实习生 张雯
2019-04-04 13:41
来源:澎湃新闻

马庄村农贸市场,卖鱼的、卖菜的商贩招呼着顾客。本文图片 澎湃新闻记者 张家然  

“我是看着市民服务中心长大的!”

4月3日下午,正在河北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周边参与植树的郭志民笑着这样描述他跟眼前这群建筑的关系。他还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细数了这片绿化带里哪些树是他亲手植下的。

郭志民是雄安新区容城县马庄村村民,被誉为“雄安城建第一标”的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有一部分占用了马庄村的土地。

2017年9月9日上午,马庄村村委会门口架起了红色展示墙,墙上写着“雄安新区临时占地补偿协议签字现场”,村民姜俊明在墙前桌上的占地协议上按下了红手印,这份协议成为雄安新区第一份临时占地补偿协议。

紧接着,在距马庄村不远处的土地上,雄安新区建设“第一桩”深深扎入土壤中,市民服务中心项目开工建设。

郭志民也有6亩多地被占了。近两年间,他每年领取1500元的占地补偿金,同时在村里的幼儿园担任校车驾驶员,每月还能收入2500元。市民服务中心2018年6月投入使用后,仍有一些绿化、保洁等方面的工作机会,郭志民辞去了校车驾驶员的工作,到市民服务中心周边从事植树工作。

“从这里步行五分钟就可以回家,每天工作八小时,收入170元。早晨或晚上饭后,还能经常跟村里的老伙计们到市民中心遛弯。”郭志民谈起自己现在的生活很是满足。

“老百姓对这一国家大事有比较高的认同感,也有对成为‘市民’的美好期待。”马庄村党支部书记姜志博称,如今,雄安新区设立已经两年了,多个新区规划都已经制定完成,作为雄安“土著”,他们做好了迎接新区巨变的准备。

马庄村村民文化广场。

后进村

4月2日,澎湃新闻在马庄村走访发现,穿村而过的马庄路是一条双向两车道的柏油马路,沿路两边是马庄村村民开设的餐馆、超市;马庄小学校门口的花开得正盛,校园内传来学生们的嬉闹声;马庄村农贸市场,卖鱼的、卖菜的商贩招呼着顾客;村民文化广场,有村民在使用健身器材锻炼身体。

如今的场景很难让人看出马庄村曾经是全县闻名的后进村。

“前些年,村里几大家族斗争得很厉害,村里路也不行,村集体负债不少,村里的学校破旧不堪,我们老百姓对村里的管理很是失望,甚至编顺口溜自嘲。”在马庄村村民文化广场锻炼的村民称。

2000年前后,四十来岁的郭志民的两个孩子都还在上学,为了多挣些钱,他辞去了砖厂的工作,买了一辆面包车跑出租,对于村里当时的路况,他比较有发言权——“村里的主干道连接雄县和容城,由于路况差,堵车、交通事故都很常见,下雨天更是进不来、出不去。”

改革开放后,容城县的服装业发展得不错,从个人投资建厂、联合办厂到股份制企业、合资企业,容城县成为闻名全国的北方服装名城与服装出口基地,与浙江义乌、诸暨并称全国三大衬衫生产基地。

距离容城县城两公里的马庄村也有人依靠服装业发家。1979年,姜志博全家开始从事服装行业,家族企业逐步初具规模。他本人作为优秀的企业界代表,2003年当选容城县人大代表,后又任容城县人大常委。

2005年,时任容城县委的主要领导找到姜志博,希望他能出任村里的党支部书记。当时刚满40岁的姜志博找到父亲征询意见,父亲不同意他接这个事儿,毕竟买卖做得不错,没必要去蹚这趟浑水,但是他想到要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最终答应了下来。

上任当天,村里要召开全体党员会宣布关于姜志博任村党支部书记的任命。但是,召集党员开会成了头疼事儿——原定早上八点开会,到点后开会地点却没几个人来参会。

于是,姜志博派自己企业的工作人员去挨个请村里没来参会的党员,最终十点才得以开会,他当场向党员们作出承诺,要改变村里落后的现状。

上任后,姜志博的麻烦事儿少不了。

有一户村民租种着村里200多亩地,但是多年不上交租金,以前的村“两委”也收不上来。姜志博要去收这个钱,当他去找这户人家谈话时,对方举着铁锹想拍他。

经过多次沟通,他给对方提供了一个“台阶”:同样的出租价格,优先租给他。最终,协商多次后,这个事儿才得以解决。

随后,问题一个接一个解决,村里的局面也逐步好转——村“两委”带领老百姓建了蔬菜大棚,促进增收。同时,村“两委”多方面筹措资金,建起了新式小学,硬化了主要街道,安装了路灯,还建起了村民文化广场、农贸市场、图书馆。

这些变化,郭志民是见证者,也是亲历者,他家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两个孩子毕业后陆续参加工作了,他跑出租车也挣了点钱,把家里的房子重新盖了一遍。

穿村而过的马庄路是一条双向两车道的柏油马路。

配合新区建设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消息对外公布。紧接着,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被提上了日程,并且将作为“雄安城建第一标”。

最终,市民服务中心选址在容城县下高速往东至白塔村和马庄村交界处,其中占用马庄村土地600多亩,牵涉200多户村民。

接到这一任务后,容城县连夜召集基层干部开会,姜志博参加了这次会议。鉴于雄安新区的土地征迁政策尚未出台,这次会议需要商定占用老百姓土地的补偿办法,这个办法既要让老百姓满意,又要确保合理性。

最后,容城县确定以租代征的办法——每亩地每年给付老百姓1500元,青苗补助1500元/亩,待新区土地征迁政策出台后,按新办法执行。

容城县这一办法考虑得还算周全:市民服务中心占地时间不足半年的按半年租金计算,超过半年、不足一年的按一年计算租金(此处标准皆为自然年)。

马庄小学校门口的花开的正盛,校园内传来学生们的嬉闹声。

然而,百密一疏。马庄村多数村民都是轮种玉米和小麦,一年的庄稼收成也不足每亩1500元,补偿标准并没有亏待老百姓。但是,在马庄村的200多户村民中,有两户种植的是葡萄,补偿标准自然不能一概而论。

这可把姜志博愁坏了,土地租不下来,市民服务中心就不能正常建设,但是也不能亏待了老百姓。他说,“刚种上不久的葡萄树,让都拔了,谁看着都心疼!”

最终,姜志博决定,先给这两户居民做好评估,然后土地租金仍是1500元/亩,但是青苗费需要差别对待,根据相关标准来裁定,“现在这个钱还没下来,还在走新区的程序,当前的主要工作就是做好群众的情绪安抚工作”。

2017年9月9日上午,马庄村这200多户村民全部正式签署了土地租用协议。与此同时,签了土地租用协议的郭志民把面包车卖掉了,去了村里的幼儿园担任校车驾驶员。

2017年12月7日,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正式开工,马庄村的很多村民在市民服务中心项目上打工。

市民服务中心项目2018年初的春节并不停工。为了感谢项目建设方给村民提供就业岗位,也感谢建设方为雄安建设所付出的辛劳,姜志博带领村里自发组成的秧歌队在大年三十晚上、正月初一下午两次去市民服务中心施工现场扭一扭、跳一跳,给建设者鼓鼓劲儿。

姜志博家的企业生产也因新区建设做出了调整。服装熨烫需要加热,在新区成立之前,姜志博家的企业主要依靠烧煤来加热,后来改用烧天然气,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由于燃烧不充分,经常冒黑烟。最终,即便是成本骤增,他们还是全部换成了电加热设备,使污染降为零。

不仅如此,姜志博名下还有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新区设立之前不久刚刚注册,原本打算进军房地产行业,之后也不得不暂时打消了这个念头。

静候巨变

早在2016年的下半年,容城县就开始逐步停止了县域内一些项目的建设。2017年4月1日,容城县内所有项目全面停工。这一切,为的是让雄安新区“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

两年,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在雄安新区的老百姓看来,两年种庄稼能种四茬,中间还能得空出去打工,生活收入有保障,日子过得踏实且快;但是项目都停了,打工机会少了,这两年便变得漫长,让他们心里没底。

正在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周边参与植树的附近村民。

对于老百姓的这些变化,姜志博看在眼里,安抚群众情绪、协助做好老百姓的就业工作成了他的工作重点。

新区成立后,为了解决村里老百姓的就业,姜志博家里的服装厂今年又增加了100多个岗位,目前有300多职工,其中90%都是马庄村村民。

姜志博称,“坦白说,村里这两年变化不大,盖房子被全面叫停,马庄村停建房屋的有9户,针对确实需要急需用房的村民,国家财政给予了一部分补偿,村‘两委’也尽量协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村干部不仅要承担具体村务工作,而且还应该熟谙人情世故。

姜志博很乐意给村里的小伙子“说媒”。

他在当地一个生意伙伴的饭局上,碰到了一个湖南籍的女孩子,觉得这个孩子挺优秀,就想介绍给他们村里的一个小伙子。他就跟这位女孩子讲,“我是我们村的村支书,我们村有个小伙子挺优秀,你如果没有对象,我想给你做个媒,我们雄安以后是世界Number One的城市,在这居住,肯定错不了!”

姜志博口中的这个小伙子家就是因为新区建设,没能盖成新房,影响到了他的婚姻大事,后来两个年轻人就聊到了一起。

而今,雄安新区的规划纲要、雄安新区的总体规划、起步区的控制性规划、启动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白洋淀生态治理及保护规划都已经编制完成,防洪、抗震、能源、综合交通以及生态保护等26个专项规划也已编制完成。雄安新区的蓝图已经绘就,即将转入大规模的实质性开工建设阶段。

去年下半年,55岁的郭志民辞去了校车驾驶员的活儿,去给女儿看了一段时间孩子,后来又回到了马庄村,向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笑称,“一把年纪了,遇到了雄安新区的建设,看着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自己也要争个先进!”

今年,郭志民又到市民服务中心干上了植树工作,既能挣一份钱,还能参与新区建设。他说,“我几乎每天都到市民服务中心遛弯,看着自己种的树一天天成长!”

姜志博称,雄安新区建设是国家大事,新区的老百姓应该有“舍小家、为大家”的气概,参与新区的建设,况且以后“农民”变“市民”,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作为新区老百姓,一定要服从大局。”

    责任编辑:蒋子文
    图片编辑:张同泽
    校对: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