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为什么取数“十二”而非“十三,十四……”

2019-04-03 12:34
上海

前几日看到一个学者讲与外国友人笑谈中国生肖文化,她说,你以为当一个人问另一个人属相生肖是何种动物时,只是随便问问吗?不,他也许早就在对方回答完后推算出他的年龄,比如属兔,那从外表大概就知道他到底是87年的兔子还是75年的兔子。这是一个有意思事情,甚至有一些好事者还会根据属相来断定一个人的脾气运势以及姻缘。这并没有什么不好,因为这些生肖属相亦代表了当时的年代背景,有它实际的时间和空间概念,继而影响到个人。

 

生肖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民俗传统文化之一,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这十二种动物与十二地支相配,就行形成了民间计算年月日的方法,当然更为精确的还可记时。

关于十二生肖的起源说法多样,尚无定论,但十二生肖的起源一定与动物崇拜有关。据1987年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可知,先秦时期即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但是当时的生肖称谓与现在略有不同,且没有龙的存在,却有鹿在其中。

1986年4月,甘肃天水放马滩秦代墓葬出土甲、乙两种《日书》竹简,年代与睡虎地秦简相近。甲种竹简也有记录: 

"子,鼠矣。丑,牛矣。寅,虎矣。卯,兔矣。辰,虫矣。巳,鸡矣。午,马矣。未,羊矣。申,猴矣。酉,鸡矣。戌,犬矣。亥,豕矣。" 

该记录生肖与地支的对应关系与现代相比,除“辰虫巳鸡”外,其余则无区别。

最早记载与现代完全相同的十二生肖的传世文献是东汉王充的《论衡》中卷三《物势篇》:

“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丑未亦土也,丑禽牛,未禽羊也。木胜土,故犬与牛羊为虎所服也。亥水也,其禽豕也;巳火也,其禽蛇也;子亦水也,其禽鼠也;午亦火也,其禽马也……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卯兔也。水胜火,鼠何不逐马?金胜木,鸡何不啄兔?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土胜水,牛羊何不杀豕?巳蛇也,申猴也。火胜金,蛇何不食猕猴?”

生肖为什么取数十二?则是暗合古人对自然现象的归纳性认识。

中国先民感受到寒暑交替,植物枯荣的周期,以之为“一岁”。月亮的盈亏周期也与“岁”相关——十二次月圆正好一岁。用木星作为年的周期,“岁星”绕行一圈刚好十二年。《周礼·春官·冯相氏》云:“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除此以外计年计月,十二也用做计量时辰。还有我们熟知的天文中的“十二天象”、中医中的“十二经脉”、古代音乐有“十二律”等。

十二生肖在雕塑、绘画、刺绣、剪纸等各种门类中都有涉及、最著名的可能就是当年圆明园的十二兽首,它们除了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其实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还曾作为随葬品在使用,是用来辟邪的镇墓明器。这种生肖俑随葬习俗在中原地区和南方两湖一代盛行一时。 十二生肖俑在墓葬中有平格的排列顺序,分别置于墓室四角,东、南、西、北各3个,以鼠为始,以猪为终,按子南午北顺时针方向布置,旨在用它们轮流值班,守护墓主。

作为明器,它们一般为陶制品,也有一小部分为石制,常见于隋唐五代及宋墓之中。后来亦有铁制、瓷制。

早期的生肖俑见于北朝,为写实的动物形象,其后,生肖俑的艺术成分逐渐加强,生肖与人的命相结合,逐渐神秘化也更为生动有趣。到唐代,铜镜、金银器及墓碑上常有十二生肖形象,墓葬中出士的生肖俑亦较多。

 

生肖瓷俑  初唐  

湖南岳阳桃花山唐墓出土

岳阳博物馆藏

它的类型常见的有两种:一种为“兽首人身”,即是以人身配上生肖动物的头像,这个唐代较为常见。初唐多为兽首坐姿,盛唐常见兽首站姿。

彩绘十二生肖神像  唐代 

观复博物馆藏

另有一类为“人首人身”,他们或抱不同生肖动物或者在人物冠服上装饰动物形象。这类则出现在唐末宋初。

十二生肖白瓷褐彩俑  北宋 

江西省博物馆藏

南宋以后,生肖俑的使用数量开始大量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制作更为便利的纸质冥器。生肖俑艺术也随之淡化。但十二生肖文化伴随着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在历经岁月的无数个轮回中未曾消失,这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每个中国人去了解与珍视。

作者:观复淡成

观复文物摄影:观复胡胡

观复博物馆(北京馆)参观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山子张万坟金南路18号

上海观复博物馆参观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银城中路501号上海中心大厦37层

更多观复博物馆的故事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观复博物馆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