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南昌市长:借鉴国内外区域一体化发展经验,破解发展难题

澎湃新闻记者 宋江云
2019-03-22 09:23
来源:澎湃新闻

在中部省会城市的角逐中,江西南昌一直在奋力追赶,经济增速连续多年位居中部省会城市前列。2018年,南昌GDP实现5274.67亿元,比上年增长8.9%,经济增速在中部省会城市中位列第2位。2019年,南昌GDP增长仍设定在8.5-9%。

尽管经济增速较快,但经济体量较小、产业结构不优、发展动力不强等问题仍是南昌市主政者所要面临的现实问题。不过,近些年南昌在培育新动能方面也动作频频。南昌市长刘建洋在多个公开场合宣称,不仅要深度挖掘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潜能,还要进一步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把南昌打造成世界级VR中心。

南昌市市长刘建洋。资料图

针对航空产业、省会城市首位度、大南昌都市圈及“抢人大战”等热点话题,南昌市市长刘建洋近日接受了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的专访。

在谈到大南昌都市圈发展时,刘建洋表示,要善于借鉴国内外区域一体化发展经验,积极先行先试,结合南昌实际,有针对性地破解一批行政体制机制、市场体制机制、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体制机制等发展难题。

【对话刘建洋】

谈新动能:打造全国首个城市级虚拟现实产业基地

澎湃新闻: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南昌市经济增速连续多年位居中部省会城市前列,经济发展稳步上升,这些成绩的取得您认为主要是得益于哪些因素?南昌做了哪些工作?

刘建洋:近年来南昌所取得的成绩,我认为主要得益于我们能够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及时转变发展理念,全面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消费、出口”拉动向同时依靠“改革、创新、开放”提升并重转变,有效推动了经济发展新动能转换。

首先,南昌全力推进机构改革工作,“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南昌模式”在全省推广,公布并落实537项“一次不跑”和685项“只跑一次”事项,审批环节压缩45%,审批时间压缩33%;探索推行了“多证合一”“多规合一”“多介合一”“多评合一”“多审合一”“多测合一”等“六多合一”集成审批模式,在全省率先试行政务办事大厅错时延时工作制,大幅提高了企业登记、项目落地和群众办事效率。

其次,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主导产业强化创新,推动主导产业集聚集群、裂变发展。譬如,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结合开展全国5G规模组网建设及应用示范和国家“03专项”试点示范,加强产品和服务的研发、示范、应用、推广,加快推进VR产业创新中心建设,着力打造全球VR应用先行示范区。近年来,南昌不断加大科技财政投入,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2018年全市R&D经费占GDP比重1.7%左右,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7%左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上千家,创历史新高。力争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比例分别达到30%、50%。

再次,多措并举扩开放。招大引强,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2018年参与或举办赣京会、赣深会、赣港会、赣台会、亚布力夏季峰会等招商活动76场,共引进重大项目483个,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6个,50亿元以上项目10个,20亿元以上项目48个;拓宽开放平台,南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批设立,南昌昌北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352万人次,货邮吞吐量8.2万吨,增速居全国干线机场前列;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实施优势产业海外扩张和富余产能海外转移,南昌“走出去”步伐已遍及近3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2家企业首次登上“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榜单。

谈航空产业:力争航空航天材料零部件90%以上实现市内配套

澎湃新闻:南昌有共和国航空工业摇篮的美誉。近年来,南昌的航空工业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果?

刘建洋:“南昌制造”曾经有着辉煌的历史,书写了新中国工业的五个第一: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第一辆军用摩托车、第一架多用途民用飞机、第一辆轮式拖拉机、第一批海防导弹。改革开放以来,南昌的工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航空装备产业方面,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航空产业大起来、航空研发强起来、江西飞机飞起来、航空小镇兴起来、航空市场旺起来”的“航空梦”目标,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培育龙头企业,壮大集群规模,加快推进航空装备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截至目前,南昌航空城洪都产业区基本建成,国产C919大型客机转场瑶湖机场,南昌瑶湖机场正式成为C919的第四个核心试飞机场;江西适航审定中心审定平台、北航江西研究院科研平台等5个产业平台正式落户南昌,已建成从研发、设计、制造、试飞到适航取证较为完整的航空产业体系。

澎湃新闻:下一步,南昌在航空产业方面还会如何发力?

刘建洋:我们将积极抢抓国家强力推进大飞机研发制造的机遇,充分发挥南昌市机场资源优势,从“做大平台、完善配套、补齐短板”上持续发力,全力推动航空装备制造企业良性健康发展,助力江西早日实现“航空梦”。

在已有平台的基础上,加快筹建航空应急救援平台、通用航空服务平台、航空技术制造研发平台、人才培训平台、航空货运平台、飞行器交易及展览平台等,进一步提升服务配套能力和水平,推进航空产业项目加速集聚。围绕军民融合、大飞机整机、通航整机、航空配套、发动机、航空服务等领域,全面提升南昌航空装备产业层级,提升服务配套能力,力争航空航天材料零部件90%以上实现市内配套。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快推进南昌航空城路网等配套建设。

谈城市首位度:“软硬并重”提高区域竞争力

澎湃新闻:当前,各省会城市都在提高首位度,做强做大省会城市的区域竞争力。南昌在提高首位度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刘建洋:省会是一个省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提高省会城市首位度,不仅有利于形成更加有效的省域协调发展态势,更能有效聚焦优势资源,带动全省及周边区域快速发展。近年来,南昌一直致力于提升城市首位度,做了大量的工作,城市首位度不断提升。我认为,城市首位度主要体现在“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方面。

“硬实力”主要是指产业和经济的首位度。近年来,南昌全力实施“一核两重”产业发展总战略,大力“强攻产业、决战工业”,已基本构建了以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制造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食品、新型材料、现代轻纺、机电装备制造四大特色优势传统产业为重点的“4+4+X”产业体系,全市重点打造的八大主导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14.4亿元,同比增长15.9%。近两年更是每年新增一个千亿产业,全市千亿产业达到3个。据统计,南昌一产、二产、三产增加值分别占全省的10.2%、26%、24.6%。

得益于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的比重不断提升,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海关出口总值、实际利用外资等占全省比重分别为24.0%、28.2%、22.9%、19.5%、20.3%、27.8%,彰显了省会城市在经济发展方面“压舱石”的重要作用。

“软实力”主要体现在城市发展的内涵、城市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完善的功能优势以及区域联动整合能力,主要包括科技文化首位度、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首位度、发展环境首位度等方面。譬如,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南昌始终走在全省的前列,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重点实验室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9家、重点实验室131家,分别占全省的50%、80%、32.87%、77.06%,为全省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展现了省会城市科技中心、创新中心的担当。

此外,在生态环境方面,南昌环境空气质量在中部6个省会城市和省内11个设区市率先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连续5年在中部6个省会城市排名第一,已经逐步成为“江西风景这边独好”的代表城市。

谈南昌都市圈:做好“三篇文章”,推动大南昌都市圈发展

澎湃新闻:为适应各地加快都市圈建设需要,国家发改委近期发布《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引发广泛关注。对此,您怎么看?

刘建洋:国家发改委近期发布的《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是从国家层面推动区域一体化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与江西省委省政府做出的打造大南昌都市圈的战略部署高度契合,为南昌下一步大力推进大南昌都市圈建设提供了战略指引。

澎湃新闻:结合南昌的情况,您认为南昌发展都市圈该如何破题?

刘建洋:南昌将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以及省委省政府“八个一体化”的统一部署,从三个方面着手破题。

一是做好资源整合、功能融合、力量协同“三篇文章”,推动大南昌都市圈有效融合。资源整合就是充分挖掘都市圈内各种显性、隐性资源,以资源整合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互补共享,发挥“1+1>2”的整体优势。功能融合就是推动都市圈各区域之间和各区域内部功能有机融合、一体放大、圈内共享。一方面充分发挥南昌优势突出的省会功能特别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引领功能;另一方面用好都市圈兄弟市(县)优势功能,包括赣江新区改革创新发展的引擎功能,九江市通江达海的交通功能,抚州市对接海西经济区的区位功能等等。力量协同就是坚持“但求所成、所用,不求所在、所管”的协同思维,争取国家和省里支持,形成条条、块块、条块协同,省市县(区)三级共推的局面,形成打造大南昌都市圈的强大合力。

二是统筹市场与政府作用,推动大南昌都市圈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我们要发挥好政府在规划政策引领、公共资源配置、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驱动各主体在城市空间合理配置资源,引导资本、人才和技术在城市间的合理流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使都市圈建设成为政府引领、市场主导、高质量发展的过程。

三是突出改革创新的办法,推动大南昌都市圈综合竞争力提升。善于借鉴国内外区域一体化发展经验,积极先行先试,结合南昌实际,有针对性地破解一批行政体制机制、市场体制机制、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体制机制等发展难题,通过持续不断的改革创新,使大南昌都市圈成为一个政策制度完善、市场主体活跃、营商环境一流的大平台,不断提升对国内外优质资源的吸引力、整合力、配置力和全要素生产率,让大南昌都市圈真正发挥引领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作用。

谈“抢人大战”: 用好用活100亿人才资金

澎湃新闻:2018年全国各城市加入“抢人大战”,南昌市也出台了引进人才新政。您对全国各城市的“抢人大战”是怎么看的?去年南昌出台的人才新政效果如何?

刘建洋:“抢人大战”的背后是区域竞争,是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先机。自去年以来,已经有不少于50座城市出台了相关引进人才的政策措施。南昌在去年也出台了首个综合性人才政策文件《关于实施“天下英雄城,聚天下英才”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计划在未来五年安排100亿元人才发展经费,聚集100名国内外顶尖人才和国家级领军人才、500名地方级领军人才、2000名重点产业紧缺急需人才和社会事业紧缺急需人才,新增10万名技能人才,吸引50万名青年人才在南昌创新创业。目前,已经出台了配套文件34个,引进海内外高端创业人才团队140余个,柔性引进院士44人,院士工作站总数达37家,全市人力资源产业园入园企业数已达142家,帮助省内外数千家企业招聘各类人才和服务用工130万余人。

澎湃新闻:2019年春节后,新一轮的“抢人大战”又拉开序幕。下一步,南昌会有哪些举措?

刘建洋:我们将从三个方面着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一是营造氛围聚人才,进一步加大“人才新政”的宣传力度,抓好人才新政的实施,快速打出更多的“组合拳”,真正把100亿人才资金用好用活,让更多人才看到南昌引进人才的力度和诚意。

二是搭建平台引人才,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依托人才链提升产业链,深入实施全市工业四年倍增等计划,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高端化、生产性服务业现代化,着力打造区域产业高地。搭建科研平台,统筹推进“洪”字号系列人才工程,主要围绕南昌市重点打造的“4+4+X”产业体系,吸引国家大院大所、知名高校、上市公司及大型企业在昌设立研发机构,加快推动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南昌研究院、VR产业创新中心、北航江西研究院、哈工大机器人南昌智能制造研究院、同济大学江铃汽车创新研究院南昌分院等创新和研究平台建设,力争5年内全市建成100家院士工作站、博士科研工作站、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创新平台。

三是完善引才配套举措。对于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而言,物质并非他们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事业的成就感、生活的舒适度、良好的学术氛围以及对创新创造的宽容等,都是人才十分看重的因素。南昌将坚持引凤筑巢和筑巢引凤并举,全力打造安心舒适的“硬环境”和干事创业的“软环境”,加快形成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覆盖广泛、精准有效的“1+N”政策体系,着力解决事业和待遇两大人才最关心的问题,让人才有更多的归属感、自豪感、荣誉感。

    责任编辑:蒋晨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