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布雷希特专栏:指挥台上的性别平等(上)

【英】诺曼·莱布雷希特 石晰颋/译
2019-03-21 17:16
来源:澎湃新闻

变革将至,此次关乎性别平等。在英国,目前有半数乐团和歌剧院正在物色音乐总监。弗拉基米尔·尤洛茨基和艾萨-佩卡·萨洛宁将分别离开伦敦爱乐乐团和英国爱乐乐团。安东尼奥·帕帕诺也已经向皇家歌剧院发出了通知。北方歌剧院的总监岗位空缺中。瓦西里·佩特连科也将要离开皇家利物浦爱乐乐团,而马克·艾尔德与哈雷管弦乐团的合同也将不再续约。

如此规模的轮替是少见的,上一次可能得追溯到1990年,当伯恩斯坦和卡拉扬相继逝世的时候。那时的重点是世代交替,而这次,重点是性别政治。

物色一位音乐总监的流程并没有很大变化。乐团经理在接下来的两个演出季里塞入大批新人指挥,看看有没有哪位能够打动那些挑剔的演奏家,从而再度受邀合作。这类候选人绝大多数都是白人,男性。但就是在这一点上,情况发生了变化。

每个音乐机构都负有保障机会均等的义务。直至目前为止尚未有哪位少数族裔的指挥被他们选中(你可能也想问问原因),但所有这些机构现在都在优先考虑女性候选人,尤其是因为现在他们的人才库终于迎来了具备出色沟通能力的候选者的大爆发。

在我逐一介绍这些候选者之前,请与我一起在接下来这段文字中回到1990年。当时你能看到的唯一的女性“指挥”,是在搞笑电视节目里指挥公共汽车乘客买票(英文指挥与售票员都是conductor)。在那时女性尚未能够登上乐团的阶梯。极富智性的简·格洛弗将来会成为英国广播公司(BBC)的领导者之一,当时她成为了伦敦莫扎特演奏家这个室内乐团的音乐总监。各大交响乐团都无视她的存在。伊欧娜·布朗,尽管内维尔·马里纳指定她作为其在圣马丁室内乐团的接班人,她的遭遇也大同小异。从列宁格勒音乐学院毕业的希安·爱德华兹在1993年成为了英国国家歌剧院的首席指挥,当时是女性在英国音乐界取得的最高职位。身处缺乏包容心的乐手和困境中挣扎的管理层的夹缝中,爱德华兹在那个位置上只坚持了两年,现在她在伦敦市政厅音乐学院教指挥。

玛琳·艾尔索

这个堡垒在2002年被攻破,那一年玛琳·艾尔索普被任命执掌伯恩茅斯交响乐团,五年后她更进一步拿下了巴尔的摩交响乐团。“我的名字,玛琳,并不是那么常见,”她在最近提到,“所以有时候人们没有意识到我是一名女性。当我登上舞台看到他们惊讶的表情时,我就能意识到这点。”艾尔索普现年62岁,她已经指挥过BBC逍遥音乐节的“最后一夜”音乐会,并在去年的纪念伯恩斯坦系列演出中非常活跃。今年,她将在维也纳这座音乐界最为保守的城市中拥有一个新职位,成为维也纳广播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这标志着情况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

西蒙妮·杨

当艾尔索普正在敲打着英国的玻璃天花板的时候,西蒙妮·杨这位爽快的澳大利亚人,则是在德国攻城略地。作为巴伦博伊姆在拜罗伊特的助理,她在怀孕八个月时穿着高跟鞋登上了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指挥台。她录制了瓦格纳的全套《尼伯龙根的指环》和布鲁克纳作品全集。她在2005年被任命为汉堡国立歌剧院和爱乐乐团的音乐总监,并在那个职位上度过了辉煌的十年。现年58岁的杨,穿梭于欧洲与澳大利亚之间,在客座指挥的职业生涯与照顾95岁的母亲以及刚刚出世的外孙的家庭责任之间保持着平衡,我无法想象她的男性前辈中有任何人能做到这一点。在音乐界的平权参选历史上,杨和艾尔索普是迈出突破一步的先行者。

米尔嘉·格拉日奈特-泰拉

尽管如此,在古典音乐的沉闷世界中,没有什么变化是一蹴而就的,想进一步开放指挥台,需要进行第二波的运动。在2012年,一位26岁的立陶宛人,获得了萨尔茨堡市立剧院的第二首席指挥这个平淡无奇的位置。那年夏天,米尔嘉·格拉日奈特-泰拉入围了萨尔茨堡-雀巢青年指挥大赛,并夺得了一等奖。这个奖杯也带来了打开一流乐团大门的机会。米尔嘉——这并不是男性对她的昵称,她自己希望被如此称呼——加入了古斯塔沃·杜达梅尔在洛杉矶爱乐乐团的队伍,她的远大志向在那里被乐团的女性主义董事长德波拉·博尔达进一步激发。即使是那些铁杆老派的洛杉矶爱乐演奏家很快也都告诉我这位女子非同凡响。萨尔茨堡的那家剧院提拔她成为了音乐总监。

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为了寻觅安德里斯·尼尔森斯的后继者,在2015年7月与米尔嘉合作。乐团经理斯蒂芬·马多克表示:“乐团一致同意,她是他们合作过的最为清晰的指挥。”音乐家们眼中的米尔嘉——除了火花四射的能量与无可置疑的音乐性之外——是完全别具一格的,是一位凭本能驱使的艺术家,在音乐会后她会宁愿在化妆间里与大家一起唱歌,而不是去参加赞助商的酒会。性别从来不是问题:她在很多其他方面同样特立独行。她被任命为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音乐总监的消息,上了BBC早新闻和《泰晤士报》的头版。

在苏联解体后的混乱中长大的米尔嘉,很少受到传统禁忌的束缚。你可以看到她用饱含愉悦的跃动手势驱使着乐团,就像在舞台上热血激昂的弗雷迪·默丘里那样,叉着腰将交响乐推向高潮。米尔嘉在工作中毫无保留,但在私人空间中毫无暴露。即便在采访中,她也是滴水不漏。当她身怀六甲出现在伯明翰时,拒绝透露父亲的名字,甚至并未表态她是否与孩子的父亲处于任何关系中。孩子出生三个月后她就回到工作岗位,由她母亲来照看孩子。当孩子需要她更多照顾时,她就取消了与纽约爱乐的演出。她会从为数不多的几位音乐智者那里听取意见,例如拉脱维亚的小提琴家吉登·克莱默,但大部分时候她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她的一切都属于21世纪——她的不假思索的实干精神、她的胆识、她的生活作风。她所拥有的呼风唤雨的能力,让女性在指挥台上一切皆有可能。

    责任编辑:顾明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