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动画:后IP时代的新瓶or旧酒?

季平常
2019-03-26 18:08
来源:澎湃新闻

关注动漫圈的朋友,就可能已经注意到了腾讯动漫在垂直细分领域的动作。自2018年下半年起,打开腾讯视频手机APP的“动漫”界面,就可以看到不同于其他板块的定制UI;同步上线的还有一个号称“二次元聚集地”的波洞APP。

左为手机腾讯视频的“动漫界面”,右为波洞APP界面

这两步棋,笔者之前也有所提及,是在动漫产业资本寒冬之下,腾讯与B站内容对垒战的又一升级。可以看到,自哔哩哔哩上市美股之后,腾讯提出“鹅次元”社群概念,动漫界唯二的巨型平台开始了对于这个领域的垂直细分争夺战。

虽然鹅厂已经实施了“干你不掉就做你爸爸”的战略,早早入股B站(12%持股),但是始终不是大股东,欲一统泛娱乐天下的鹅厂,迟迟拿不下B站地盘,只能选择打持久战。

而二次元的战争核心非常简单——那就是优质内容。

B站的原生二次元血统足够浓厚。除了引进正版动漫与内容生产外,最近发起的创作计划也将UGC的创作热情极大释放。同时会员的答题准入制也提高了社区用户的平均水平,使得弹幕质量要远优于其他平台。但是体量不足和商业化变现困难也是横贯在B站面前,亟待被解决的问题。

而对于腾讯而言,流量多不差钱,要什么IP只要买买买就行,但天然杂芜、鱼龙混杂的用户群体让整个平台的用户黏性降低,且无法行成自己的社群文化。“波洞”APP正是基于这个背景诞生,来弥合腾讯动漫平台中的文化核心的缺失。翻看APP,用户可以发现其主要玩法类似于贴吧,只是更加精良。但从目前的数据可以推算,日活并不高。其中的主要内容则是对腾讯动漫平台上主流作品的讨论。

面对挑剔而“饥渴”的年轻受众,只有提供质量更优、周期更短、成本更低的内容才能跟上市场需求。而在各大动漫平台开启了“追番表”模式之后,这个需求就显得更加迫切了。

腾讯动漫的周更表
就在2019年的第一季度,腾讯率先上线一批适用于移动端观看的竖屏“漫动画”,其中包括《我才不是恶毒女配》、《驸马不要啊》、《19天》、《代嫁丞相》等一众IP,YOO视频平台同步上线。

腾讯这步棋,在现在这个IP化内容开发趋于缓和的市场语境下,可以解读出三个目的。一是为腾讯动漫平台注入新的内容;二是消化和筛选手头的IP资源;三是借用这些内容丰富YOO短视频平台。

我们可以重点来说一下一、二两点。腾讯动漫的用户量巨大但是缺少用户黏性,所以需要大量的内容来巩固用户,但是现有的2D、3D动画制作周期太长,许多手头的IP无法及时变现。这个时候动态漫画——这种几乎被边缘化的形式——重新回到了市场的眼中。

漫动画其实就是动态漫画,只是相较于2014-15年时期质量更加精良了一些。怪物盒子工作室、抖动文化等公司就是当时较为著名的动态漫画生产端。2015年,一部《这个包公不太行》(《开封奇谭》)以黑马的姿态进入粉丝及资本的眼中。相比于漫画,动态漫画中加入补画补帧、声优演绎、音乐音效等元素,更鲜明地塑造了软萌的包拯、腹黑的公孙策、帅气的展昭形象。

《这个包公不太行》

时值IP开发时代的初期,周期短、成本低的动态漫画很快进入了资本眼中。但是在后期的市场反馈中,动态漫画的需求很快就被证伪:对于大IP来说,动态漫画无法体现打斗和宏大场面,且核心动画用户不适应这种被降维的形式。在一波风潮过后,动态漫画偃旗息鼓。

在之后的IP开发中,动画产能的提高,头部的大IP随即被开发殆尽,ACGN联动的不在少数。在一波IP风潮之后,市场趋于缓和,而资本寒冬的到来,让赛道里所有的玩家对内容都愈加谨慎。

同时移动端内容扩大化的不可逆转,碎片式的内容必然会占到一定比例。之前笔者还写过关于泡面番的内容,现在看来,动态漫画可能就是泡面番最好的载体之一。

腾讯手上仍囤积了大量有待开发的IP,随着腾讯将PC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作为主要发展架构,此时就自然倾向了这种IP时代早期的内容形式。

“更快,更短、更大众”是腾讯对漫动画的基本定位。而在第一季度的“实战”中,漫动画也相当能打。此前无论是鹅厂抑或B站,动漫大多是周更,能做到一周双更已经是极少。而漫动画的补位,直接形成日更、三更、四更的单周频次矩阵,如此带来的流量相当可观,在这些平台上为经典漫画IP更快积累用户。

漫动画的重新登场无论是新瓶还是旧酒,都是对IP开发新玩法的尝试与开发。周期短、成本低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场的试错成本。但这背后折射的,还是关于原创薄弱的话题。在2019年的第一季公开的新番中,原创比例依旧很低。漫动画的再次翻红是否能为动漫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在这个后IP时代,犹未可知。

    责任编辑:夏奕宁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