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凤珍代表建议加大保护太行山生态:基础脆弱,需京津冀联动

澎湃新闻记者 王哿
2019-03-13 13:54
来源:澎湃新闻

“太行山地处华北平原西侧,是京津和华北大平原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加强太行山生态涵养和保护在调节气候变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防止水土流失、维护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了解到,来自河北省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邢台学院教授陈凤珍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大太行山生态保护力度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陈凤珍在上述《建议》中提到,太行山属于石质山区,在历史上开发较早,加之战争破坏、人为砍伐等因素,自然植被遭到破坏,许多地方基岩裸露、土层瘠薄,成为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薄弱的地区之一,不仅使太行山区发展陷入困局,也使华北平原的自然生态环境处于恶性循环之中。

“在当前构建雄安新区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格局下,河北省强化环境分区管控,积极推进太行山生态涵养区建设,打造京津冀生态屏障,取得一定成效。但受资金投入不足等因素制约,太行山生态环境基础依然脆弱。”陈凤珍认为,太行山生态涵养区建设是一项全局性事业,需要京津冀统一规划,协调联动,建立健全京津冀太行山生态涵养区协调发展机制。

综上所述,陈凤珍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京津冀太行山生态涵养区建设顶层设计。查找并清理影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方政策和规定,建立区域内协同一致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政策,逐步实施京津冀区域统一的生态建设标准,实现资源配置一体化、生产布局一体化。

二、建立健全京津冀太行山生态涵养区建设体制机制。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建立京津冀三地政府间资金补助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京津冀太行山生态涵养区建设专项基金,补偿合法权益受损的主体,确保节能减排的环保政策顺利推行。

三、加强科技支撑。抓住京津冀太行山生态涵养区建设的关键因素,完善科技服务体系,立足于太行山本地资源,充分发挥京津冀高校和相关科研单位作用,为生态涵养区建设提供技术服务,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产业优势。指导帮助太行山区建设绿色高效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旅游业、智能绿色制造业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太行山农村多为革命老区,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太行山农村由于山区地形条件差、建设难度大、生态环境要求高,公路建设、养护成本高等原因,公路整体水平落后于全国水平。地方政府财力有限,道路状况长期得不到很好改善。建设太行山生态涵养区要本着建设成果有人民共享的目的,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为农民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让农民感受到家乡的美丽,增强他们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的情感。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对太行山区公路建设支持力度,在项目立项、资金补贴等方面给予倾斜。

五、加大对太行山绿化支持力度。自上个世纪 80 年代国家提出绿化太行山工程,各级政府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严格造林管理。2016年初,河北启动实施太行山绿化3年攻坚行动。经过几十年治理,太行山森林植被得到恢复,生态和经济效益初显。但是,当前太行山绿化仍处于“啃硬骨头”阶段,尤其是浅山丘陵区的“绿化断带”已成为太行山生态建设最薄弱区域。受地质条件影响,太行山植树造林成本远远高于一般地区,特别是对矿山开采形成的废山绿化难度更大,有的地方测算,每亩造林成本约5000元,目前国家每亩500元的补助远远不够。建议有关部门增加对太行山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有针对性增加对植树造林养护管理的资金支持,确保植被绿化成活率。同时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加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支持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太行山绿化。

    责任编辑:蒋晨锐
    校对:徐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