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全国人大代表马慧娟:不能让农民做新时代“文盲”

澎湃新闻记者 高宇婷
2019-03-11 20:46
来源:澎湃新闻

全国人大代表马慧娟 人民网 图

从黄土地走进人民大会堂,来自祖国西北内陆深处宁夏的回族妇女马慧娟,的确不曾想到自己的命运会因写作改变。参加全国两会时,她被这样介绍: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玉池村农民。

但她其实还是一名作家,一名用手机创作的作家。2010年起,她第一次在QQ空间“梦开始的地方”写短句子,慢慢在网友中小有名气,后来接连出了 3本书。这两年微信公众号兴起,她又注册了一个“马慧娟的农闲笔记”,已经有242篇原创文章。

2016年曾是她命运发生转折的关键一年,这一年她参加了北京卫视《我是演说家》栏目,当年年底经宁夏作协推荐,她又到鲁迅文学院接受了为期40天的培训学习。

当母亲得知家里最不爱说话、总是缩在人后头的姑娘要去北京演讲的时候很感慨:“你小时候骑在驴背上的时候,也没想到你有这么一天吧。”马慧娟理解,也十分习惯母亲这种爱的表达。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她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于她而言是一种肯定,伴随着这种肯定,也有一丝不安。

近日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专访时,1980年出生的马慧娟谈了这一路走来的点滴,谈了她提交的建议。再提到当年的辛苦时,她已十分淡然。

不要因为流量委屈自己

澎湃新闻:你写作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马慧娟:我真正写作是2010年开始的,当时是很短的句子,发在QQ空间上。后来一个网友问我,你为啥每次都只写几句话,可以多写点。我说我每个月就是5块钱包了30兆的流量,不敢多写。我说不知道写这些文字有什么用,就是喜欢写。结果她给我充了1000块钱话费。因为有压力吧,人家给你交话费,你得写出东西来,我那一年就写了十几万字。

2014年,还是一位网友帮我投稿,把我的散文发在《黄河文学》上,那是第一次发表文章,第一次拿到930块钱稿费。我就添了点攒的私房钱,买了一部智能手机,那是我第一部智能手机。再后来就是2016年,媒体报道我,北京卫视也知道我这个事,让我去参加《我是演说家》。

机缘巧合,其实我这一路走来是很多人帮助的。

多看书、多写、多观察

澎湃新闻:在你看来文章写得好有什么方法吗?或者说你为什么写得好?

马慧娟:小时候很爱看书,但是没书看。家里有个远房亲戚,他们家有很多书,肯定不可能借给我,但是我跟表姐关系好,有好吃的我就“贿赂”她,她总帮我“偷”书出来看。我看一本还一本,再“偷”一本出来。所以初中三年有比较大的阅读量。《百年孤独》《茶花女》《简爱》、四大名著这些书当时都翻过的。

初中毕业的时候,我三个哥哥结婚,庄稼也不成,母亲压力很大,我感觉我母亲已经放弃我(继续上学)了。初中毕业就回家干农活,20岁结婚。从那起到2014年以前,这段日子都没有书看。

我在上《我是演说家》之前是很不爱说话的,有什么事闷在心里十天半月,找个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场合、合适的理由才能把话说出来。很拧巴。后来写作,也是为了纠正我性格里拧巴的部分。

我在《我是演说家》里也讲过:“当我发现手机QQ空间可以写作发表的时候,我的惊喜不亚于打工多挣的钱。”

写好文章的话,从我自身来看是要抓住重点。一次一位朋友从上海回来,带她的孩子请我一起吃饭。席间朋友问我怎么才能写好文章,我问她如果你写今天的这餐饭,你会写啥,她说会写饭很好吃,这个餐馆的人都是什么人。但她没有注意她的孩子说:妈妈你回来了,这个饭都变好吃了。就是要专注生活中别人留意不到的细节,这样文章才能更打动人。

生活曾被打乱,也慢慢习惯了

澎湃新闻:你丈夫理解你做的这些事吗?

马慧娟:他不理解,他不明白你做的这些事是什么事。很多时候我尝试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有人说他应该理解我,但是他凭啥要理解我?人家早先日子过得好好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男主外女主内,被我硬生生打乱了。

《我是演说家》之后,家里的格局发生了变化。这女人说走就走了,他得赚钱、回来扫地、拖地、给孩子做饭……也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磨合。可能最后他无可奈何的接受了这个现实,还是“从”了。

澎湃新闻:种地会耽误你写作吗?

马慧娟:我们家种玉米。现在种玉米很简单,半机械化操作。春天犁地、灌溉、浇水。淌一水之后地皮泛白再叫一个点播机来,把玉米种子一点没事了。再过将近40天,玉米苗出来了,就这8亩地,拿个锄头去锄上一周撑死了,完了又没事了。等第二(次)水来的时候上化肥,一天就上完了。

澎湃新闻: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对你的生活有什么改变?

马慧娟:在别人看来可能是成功了,但是日子还是一样过。出过3本书,但你也知道,写散文不赚钱。只是精神生活不一样了,有很大改变。

现在我在玉池村文化站工作。2018年两会结束后回到村里,依托村里的农家书屋,我发起成立了“泥土书香读书社”,现在里面有近万册图书。希望村里人,尤其是妇女,有空都来读书,通过读书了解外面的世界。

建议国家培训农民学习使用互联网等新技能

澎湃新闻:今年两会你带来了什么建议?

马慧娟:现在农村各项基础设施都逐步完善起来,网络全覆盖。手机也走进了千家万户。行政办公、生活缴费、医疗教育等正在逐步走向智能化。现在的社会,文盲不仅仅指“不识字的人”,不会使用外语、计算机的人,不会看地图、读统计表的人,都可能成为新时代的“文盲”。

在一些民族地区、边远山区、革命老区,一些群众还无法正确使用互联网等。建议国家为这些地区拨付专项资金,教会成年人使用网络;让专业的人定期指导他们;将这些地区的成年人再教育作为地方政府业绩考核内容,让地方予以重视,加大扫盲的力度;定期抽查巡视,巩固扫盲成果,避免半途而废。

    责任编辑:蒋子文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