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人大代表联名建议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发展:国家统一规划

澎湃新闻记者 王哿
2019-03-11 19:37
来源:澎湃新闻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获悉,来自河北省代表团的张汝财、魏志民、庞永辉、曹宝华等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向大会联名提交了题为《关于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发展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上述《建议》提到,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为苏伊士运河(190千米)的9倍,巴拿马运河(81.3千米)的22倍。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张汝财等人在《建议》中表示,京杭大运河沿线是中国最富庶的农业区之一,工业发达。为了使“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沿线的鲁、苏、浙三省对大运河各段进行了整治、扩建和渠化,使千年古运河重新焕发了青春,成为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在不同地区、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建议》指出,一是文物损毁和文化遗产损失。对物质文化遗产缺乏保护,运河沿线一些古宅、古巷以及深埋地下的闸坝、堤岸、碑刻等损毁严重,急需发掘整理或修缮保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重视,附载在运河沿岸的民俗风情大多散落民间,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逐渐失传。

二是协调机制不健全。大运河的保护和开发涉及文物、环保、水务、交通等多个部门,开发建设工作缺乏统一规划,保护管理工作缺乏良好协调机制。

三是生态环境治理难度大。河道淤积严重,水源减少,水量不足,污染严重,水质较差;水利设施管理失范,水利工程已经严重老化,大部分年久失修;违章建设、违标排放等行为时有发生。

四是用地落实较难。大运河沿线土地绝大多数是农户承包的集体用地,部分土地属于基本农田,大规模开展绿化美化工程,以及进行绿化美化、旅游开发等项目建设时,落实用地较难,需要进行土地调规。

对此,张汝财等人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国家有关部委加强顶层设计,成立专门机构,在制定大运河建设总体规划时,明确文物保护、河道治理、绿化美化等方面建设标准和要求,使各地有所遵循,避免各自为政;加强协调推进。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在大运河管理建设中的职责,统筹协调运河沿线的基础工程建设,包括河道治理、生态补水、通水通航等重大工程,由国家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实施。

另外,张汝财等人还建议出台政策支持。对于资源禀赋不足,经济欠发达地区,为保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总体规划》同步实施,促进大运河沿岸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平衡发展,建议国家出台有关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扶持。设立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国家专项扶持资金,通过贷款贴息、直接补助等方式,对遗产保护、生态保护、旅游开发、特色农业等重点项目进行扶持。

    责任编辑:蒋子文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