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光绍:2022年末,中投的非公开市场投资比重将达50%

证券时报两会报道组/证券时报
2019-03-11 07:54

作为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投公司”)在2007年成立之初,即肩负着实现国家外汇资金多元化投资,在可接受风险范围内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以服务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历史使命。

十余年来,中投公司从无到有、不断壮大,资产总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目前已超过9414亿美元,累计年化国有资本增值率为14.51%,相当于十年内再造了3个中投,境外投资组合自成立以来累计年化净收益率为5.94%(以美元计算,截至2017年底数据),业绩基本处于国际同业机构中上水平。

经过十余年摸索,中投公司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应国际纷繁复杂经济金融形势的投资之道。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投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屠光绍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详细讲述中投公司如何在当今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加剧的环境下,用自身的确定性目标和优势加以应对。

风起于青萍之末。从美联储对货币政策欲说还休的摇摆姿态,到贸易体系重塑的针锋相对,再到全球股票市场动荡加剧的心惊肉跳。全球经济金融领域看似短期冲突的背后,实则蕴藏着不少长期趋势性的变化。如何把握和应对长期趋势的机遇与挑战?屠光绍用“转型、合作、对接、放大”八个字概括出中投公司的投资用典。

用中投的确定性应对外界的不确定性

全球宏观局势瞬息万变,当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加剧成为常态后,中投的投资策略也调整为用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外界的不确定性。而中投的确定性,来自于长期机构投资者的定位、分散化组合投资的构建和对中国市场需求的了然于胸。

证券时报记者:全球宏观经济金融局势瞬息万变,也影响着中投公司的海外投资,尤其是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将对主要国家货币政策及全球金融市场产生深远影响,如何看待当前的美联储货币政策?

屠光绍:由于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会对全球宏观政策产生重大影响。因为,当今的全球货币体系决定了美联储不只影响美国国内的货币政策,它也有很强的外溢性,会对全球的资金流动、汇率、金融市场等产生影响。所以,这也是我们比较关注美联储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中投公司不是做短期投资,而是做长期投资。因此,对于短期的政策局势变化尽管会关注,但我们更在意找寻短期变化中哪些会带来长期影响,也就是短期现象背后蕴藏的长期趋势,这才是对我们投资影响更大的因素。

证券时报记者:那么,您认为当今全球宏观经济金融的短期变化中,哪些会是长期趋势?

屠光绍:这可能确实是一个需要我们好好研究的问题。我认为,今后一段时间内,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可能会成为常态。如果这种不断的短期变化成为常态的话,中投公司就需要在外界的短期变化中把握住自身的确定性,用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外界的不确定性。

中投的确定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投公司是大型的机构投资者,不会过度关注短期的不确定性和变化,而是要通过长期投资来应对短期波动。长期投资是中投的优势,不应放弃转而关注追涨杀跌的短期变化。

二是中投公司的投资组合要分散化、多元化。这体现了投资组合的总体稳定性和风险分散,不管全球宏观环境如何变化,要进行多元化配置,正所谓“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减少资产之间的相关性,保证“东方不亮西方亮”。

三是中投公司的投资要背靠中国因素,把握好中国视角。如果海外投资能与中国市场的需求对接,这不仅可以提升投资的盈利能力,也可以增强中投公司服务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能力。在跨境投资领域中,中投公司的一大优势,就是比任何外资更了解中国市场;同时,比任何国内公司更了解海外市场。

任何确定性都是相对的,关键在于有没有把握好确定性。如同田忌赛马,实则就是增加你的确定性,更大地发挥出比较优势,比较优势恰恰就是确定性。

详解八字投资用典

十余年的海外投资摸索,中投公司逐步探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投资之道,如果说“用中投的确定性应对外界的不确定性”是基调,那么,转型、合作、对接、放大则是中投公司探索出的八字用典。

证券时报记者:既然您说要用中投公司的确定性应对外界的不确定性,那么,究竟应如何应对?中投公司具体的投资战略是什么?

屠光绍:八个字、四个词可以概括我们的投资战略——转型、合作、对接、放大,这也就是我们应对不确定性的方式方法。

具体来说,一是转型,就是要多元化投资,尤其是要加大另类投资和直接投资的力度。中投公司在成立初期,受人才储备等因素影响,对外投资以公开市场为主,这主要是由于公开市场信息透明、流动性较高,操作相对便捷。但后来中投公司逐步转型,也是因为作为长期、大型的机构投资者,不需要过度依赖短期流动性,相反,通过更多元化的资产配置可以保证更为均衡、稳定的收益率。

另一方面,加大对另类投资和直接投资的力度,可以把中投公司的投资与国家转型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对接,将“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同时,这也利于投资增值。

尽管目前海外投资中,公开市场的比重达到60%左右,但中投公司的计划是,到2022年末,以另类投资和直接投资为主的非公开市场投资的比重能达到50%。

二是合作,是指要与境内外合作伙伴共同进行投资活动,实现利益捆绑,这也是转型的支撑点。尽管当今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但中国还在积极促进并引领全球化的进程。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国会继续坚持全球化,但同时也在改进全球化,例如,“一带一路”就是新型全球化的体现,即更注重共商、共建和共享。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要“推动对外投资合作健康有序发展”。因此,中投公司在进行对外投资时,也要顺应大潮流,创新对外投资方式。而对外投资方式创新的核心内容就是合作,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互利共赢、利益一致,才能挖掘更多的投资机会,实现投资的可持续。

目前,中投公司在非公开市场和公开市场领域都在多方位开展合作。在非公开市场领域,中投公司搭建了全方位的合作关系,巩固和扩大合作对象,目前的合作对象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国内的产业投资者,二是项目所在地的合作方,三是国际上大型的机构合作者。在公开市场领域,中投公司则发挥进一步发挥长期投资者的作用,注重建立更加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

三是对接,则注重把“走出去”和“引进来”相对接,把境外投资与国内市场相对接,这也是中投公司的最大优势。其好处是,一方面,积极促进了全球跨境贸易,服务全球化;另一方面,服务了国家需要,只有“走出去”和“引进来”形成良性互动,才能使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得到有效运用,才能促进国内经济的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此外,这也利于中投公司自身价值的提升,有助于业绩回报的提升。

中国目前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面临着消费升级、产业升级和城镇化需求,这是资源优势。

四是放大,中投公司不单单要做好自己的投资业务,在“走出去”和“引进来”的过程中还要搭建生态圈。中投公司已连续两年举办中投论坛,目的是帮助想要“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和想要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搭建平台,借此放大“走出去”和“引进来”的作用。目前论坛主要聚焦在四个行业,包括信息技术、先进制造业、消费和大健康,这些也都是国内产业升级的成长性领域。同样,中投公司通过搭建生态圈,对自身寻找合作方和项目也会提供一定的便利和机会。

加大非公开市场投资力度的两大好处

截至2017年末,中投公司海外投资的配置组合已与十年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另类投资的占比跃升至第二,仅次于公开市场股票。中投公司加大另类投资和直接投资的占比,也是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加剧的主动出击。

证券时报记者:中投公司近年来不断加大对直接投资、另类投资等非公开市场的投资力度,为何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应对全球宏观局势的不确定性?

屠光绍:面对全球宏观局势不确定性的增加,中投公司的投资需要坚定地做好配置调整,我们在保持一定公开市场投资的同时,要加快在非公开市场方面的投资。这是因为,一方面,公开市场受各类信息的影响和扰动更为强烈,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当今,公开市场的变动不仅会受到全球局势的影响,也会受到个别国家或地区政策的影响,甚至市场情绪的变化也会影响到公开市场。

相比于公开市场,非公开市场尽管也会受到宏观局势影响,但它更取决于产业长期趋势和企业自身发展前景。不管市场如何波动、宏观政策如何调整,产业结构一定会根据科技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作为长期稳定的投资资金,就需要通过投资这种确定性,来应对市场的波动。

另一方面,只有增加直接投资和另类投资,才可以更好地将这些投资项目与中国的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结合起来。可以发挥中投的优势,将投资标的与中国市场对接,从而既可以提升投资业绩,又可以服务国家的战略发展。

证券时报记者:在直接投资和另类投资领域中,哪些产业是您关注和看好的?

屠光绍:从产业角度看,新一轮的技术革新、产品创新、消费升级等正在全球不断催生新的行业和业态,人工智能、生物技术、互联网等领域的发展方兴未艾,与创新相关的投资活动持续升温,蕴藏着很多潜在投资机会。特别是消费升级,这方面中国的市场需求很大。近两年公司也在组建相关团队,加大对先进制造、TMT、健康养老、创新科技等相关行业的研究与追踪。

双边基金模式:对外投资合作新探索

2017年以来,为争取更加有利的海外投资监管环境,中投公司逐步探索成立双边基金等对外投资合作形式,以期实现“利益捆绑”,减少跨境投资阻力,强强联合发挥优势互补。这种探索渐成趋势,中国企业“走出去”不能再靠单枪匹马,与当地企业联手合作才是未来的主流。

证券时报记者:您在总结八个字的投资战略时,提到“合作”的一个重要渠道是双边基金。请问目前这方面的进展如何?

屠光绍:2017年底,中投公司与美国高盛集团成立了中美制造业合作基金,目前基金募资和投资进展顺利,有的投资项目已落地,并且正在寻找其他投资项目。

除中美双边基金外,目前,中投公司与英国汇丰银行就成立中英创新合作基金已签署合作意向书;同时,中投公司已与五家日本金融机构联合签订成立中日产业合作基金的谅解备忘录,现在还正在筹备中意产业合作基金和中法产业合作基金。

证券时报记者:您认为双边基金可以在中投公司的海外投资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屠光绍:通过双边基金的合作形式,一方面可以实现利益一致性,互惠共赢;另一方面,双边基金可以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

双边基金可以发挥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作用。中国的市场需求巨大,如此大的一个市场,又处在消费和产业升级的转型过程中,不少国外企业都想进入中国市场;同时,发达国家的产业优势也是我国产业迈向中高端转型升级所需要的,双边基金就可以促进跨境投资的“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

对全球股票市场的看法

在屠光绍看来,今后的股市特别是发达市场的股市,其波动性一定比以往更大,且波动性加大将是一个常态。为应对这一新常态,公开市场股票投资方式的转换和投资策略的重构尤为必要。

证券时报记者:截至2017年底,公开市场股票在中投公司的投资组合中占据了超四成的比重,请问您如何看待今后一段时间内全球股票市场的走势?

屠光绍:对于今后一段时间的全球股票市场走势,我有一个基本判断,那就是今后的股市特别是发达市场的股市,其波动性一定比以往更大,而且波动性加大将是一个常态。

这一点从去年下半年美股的表现上就可以感受到。我曾在证监会工作多年,当时我国资本市场的建设一直想学习美国经验,因为美国市场在当时至少是个稳定、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成熟市场。但去年的情况可以看出,美国市场可能发生了变化。

证券时报记者:您认为过去维持美国股市稳定、成熟的那些条件现如今发生了什么变化?

屠光绍:我认为主要发生了三方面的变化:首先,至少从目前看来,美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在增加。以货币政策为例,过去美联储调控目标单一,独立性非常强,保证了政策预期的稳定性。但从当前美联储政策的微妙转变看,如果未来这种政策的灵活性延续下去,其对市场的波动性将会产生很大影响。

与此同时,美联储货币政策有很强的外溢效应。其他国家央行或多或少都会受美联储政策影响,而采取跟进措施,只是这些措施会有时滞,在力度和方式上有所不同罢了。

其次,美国的对外经济关系作出了调整,过去美国在参与全球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现在已经在“美国优先”的政策主导下,使得美国的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的政策环境发生变化,进而对美国股市产生一定影响。

此外,科技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有可能会加剧市场的波动性。美国拥有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场,金融科技发展迅猛,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应用催生了更多的程序化交易,这类交易容易形成高度的一致性,在短期内造成单边的市场行为,引发市场行为的同频共振,加大市场波动。

证券时报记者:面对未来波动性加大的常态,中投公司在股票市场的投资策略有何应对?

屠光绍:全球股票市场波动性加大,并不意味着中投公司未来不做这类投资。投资公开市场既是分散化投资,同时也可保障一定的流动性。不过,应对波动性加大的常态,关键还在于投资方式的转换和投资策略的构建。

一方面,我们要发展“关系”投资。所谓的“关系”,是指更多看公司基本面和长期的发展前景,股票市场的短期波动在所难免,如果对企业长期发展趋势看好的话,就可以建立长期投资,这实际上也是价值投资。当然,这对投资经理的能力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在投资策略构建方面,传统主流的两大策略是阿尔法策略(Alpha)与贝塔策略(Beta),但目前,智能贝塔(Smart Beta)也越来越受欢迎。智能贝塔是被动追踪市场的情况下,加入积极主动的选择。中投公司也在基金构建智能贝塔场景应用,根据自身确定性的定位,在公开市场上挖掘相适合的投资标的。(原题为《屠光绍:中投八字投资用典 应对全球不确定性新常态》)

    责任编辑:郑景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