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高职院校扩招百万:鼓励农民工等群体报考打破“围墙”

澎湃新闻记者 廖瑾 实习生 潘捷
2019-03-09 07:55
来源:澎湃新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2019年要对高职院校实施扩招,规模为“100万人”,此外,还罕见地布署了多项举措为职业教育开辟蓝图。这引起关注和讨论。

“这些举措来得非常及时,非常必要。通过这些方式可以解决一些瓶颈性问题。”3月6日,浙江工业大学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评价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衍教授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从我国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来看,这些同时也是应然之举。

“革命性的举措”:招生对象延伸到退役军人和农民工等群体

陈衍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上已经进入到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技术研发、技术升级,都要求在技能人才上有大量的储备。

“我们需要的是高技能型人才,而不是过去较多强调的低端技能人才或者有些阶段我们过于强调的学术化人才。”陈衍特别指出,经济发展对人才结构提出了新要求,所以要实行高职院校的百万扩招以及通过其他福利政策推动职教跟上大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

他注意到,在高职百万扩招上,政府报告对招生方式提出了“革命性的举措”——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

“这次从政府工作报告里边提出来很多的口径,打破了我们过去从校门到校门纯粹的学历对接式的招生方式,而是敞开大门,把招生对象延伸到退役军人和农民工等群体,彻底地打开高等职业院校的围墙。”陈衍进一步表示,这还原了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社会比较高端的技能人才供给重要载体的职能,“而不是过去,只是偏于学历性的教育,只是学校和学校对接的招生模式”。

此外,放开招生对象还能解决一些地方职业院校近年来越来越突出的招生难、生源荒的问题。

“这几年高职院校也开始面临着招生困难的问题,包括山东、江苏等东部发达省份都出现了高职招生生源不满的情况。”陈衍说道,因此今年百万扩招在扩大招生数量的同时,更主要的意义是在招生对象、教育对象的扩展上,以此彻底改变了过去比较窄化的高职教育目标,“也是一种应然考虑”。

此前,据武汉晨报报道,湖北省高职高专投档,共投出档案11.4万个,而招生计划有133489个,有2万个招生计划没完成。而投档线出来后,湖北省内高职中,有61所院校投档线为批次线,这意味着有61所院校面临生源不足的窘境。

质量破题:支持精准投放财政资金,强化“产教融合”

只有政策利好,职业教育发展才能迎来春天。

下一步,陈衍认为,应该通过财政支持、创新理念、主动与企业对接等方式提高职教质量。

“应该说中国的现代职业教育是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本土积累,但是这些好传统我们没有很好地继承下来。在我国职教发展过程中多次产生‘断代’现象,导致职业教育自身政策、实践乃至文化的接续性、发展性不够。人们很少注意到,普通高等教育一度的大扩招、大发展,是建立在职业教育优质教学资源、招生资源流失的基础上。作为一种类型,职业教育始终是弱势的,职业院校常常‘营养不良’。这些也是职业教育在质量上被诟病的客观性原因。”陈衍分析,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革新,工厂机器换人进程加剧,一些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管理方式等却仍然固守传统的思维和模式,自然教育质量、社会影响力大打折扣。

他认为,基于职业教育的经济性、民生性以及公益性特点,政府有责任保障职教更有质量的发展。

“应该说职业教育这些年政府的投入是不少的,但是,与其他教育类型相比,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占比仍然较低。另外,区域投入失衡问题长期存在。”通过监测省域职业教育发展竞争力,陈衍感受到,我国不同地区在职业教育发展的经费保障上,包括财政投入上差距比较大。

他举例:“比如我国西部和东北一些欠发达地区,是最需要职业教育的地区,恰恰也是职业教育最薄弱的地区。无论是中央财政还是地方财政在考虑职业教育的项目规划上、经费额度上,也是要考虑到地方的差异性和发展的阶段性。”

“职业教育注重分区规划、分类指导,这一点同样可以作为职教财政投入的原则。对于不同的地方,要根据职业教育在财政资金上的不同需求给予精准投放,不搞全国‘一锅出’,要提高财政经费的使用效益”。他说道。

从职业院校自身来说,陈衍则表示,要强化 “产教融合”,“必须要深刻认识到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力所在”。

“职业院校要主动地和行业、企业对接,要具备服务行业、企业发展的能力。很多学校在产教融合上意识不够主动、思想不够解放,这个本身也是问题。”他还强调,我国职业教育还要注重探讨“中国特色”,开发“中国模式”,拥有“中国自信”。

委员建议:形成普高和职高学分互转机制,高职大专设“副学士”

两会期间,职教也引起了不少代表委员的关注。

澎湃新闻从全国政协委员、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提交的提案中了解到,对于职业教育发展,他认为未来还应支持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多样化发展,形成学分互认、学籍互转机制;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在两类学校间自由转学;根据学生自愿选择进行分类考试辅导,达到因材施教目的。

此外,尽快把“职教高考”制度落到实处,突出“30%文化素质+70%职业技能”考核特点,形成两类教育、两类高考“双轨制”格局,完善中职毕业生通过“职教高考”升入应用型本科高校和普通高校应用型专业的招生考试办法;探索高职毕业生直接报考或推荐免试接受“专业硕士”阶段培养,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型人才。

另外,苏华建议,在高校招生计划中增加中职毕业生比例,逐步实现两类考试在录取人数上大体相当。高等职业院校招录中职毕业生应不少于1/2,转型高校或应用技术性较强的本科院校应不少于1/3,“211”工程院校中的应用技术型专业也应确定一定比例面向中职招生。

除此之外,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健还建议增设高职大专学生副学士学位,由目前的三级学位体系完善成四级学位体系。

    责任编辑:李敏
    图片编辑:张同泽
    校对: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