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志瑾:回家过年,就是一趟青春苦旅

2019-03-08 19:12
上海

编者按:对于很多人而言,“小三线”是一个陌生的名词,而对一些上海人来说,这个词却有着非同寻常的含义。四五十年前,他们响应国家的号召,从都市走向山村,生产军工,一呆就是十余年。岁月无情,曾经的少年已然两鬓双白,回想起当年的奋斗历程,却依旧记忆犹新。温故过去,才能烛照未来。今天带来井冈山厂职工陆志瑾的文章,听他讲述从山区回家过年的往事。
井冈山厂区大门

人的命运是历史安排的。我们二科技的学生因为多读了一年书,变成68届,撞上一片红,全部被赶出上海,一半分到黑龙江,一半分到皖南小三线。

69年底,我们被派在三线厂工地上干活,叫劳动锻炼,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不发工资,只给16元饭钿。流血流汗大干了8个月,分配到机械厂,终于成了正式工人,有了33元工资。让人想不到的是当年的仪表局是那么的坏,宁左勿右。说要按文革前的规定,中专生有一年实习期,照会后方局、后方公司,把中专生的工资改为30.50元,技校生仍为33元。工资少了2.5元也罢了,最要命的是实习期没有探亲假,不给回家路费。70年的春节,我们是在绩溪光辉厂工地上过的,规定不准回家。71年春节再不回去,家中的老母亲将会是怎样的悲伤。

当时,我们厂领导对中专生给予了同情和帮助,派彭大钧开那辆好像是匈牙利进口的已很破旧的柴油大卡车,把我们送到芜湖,让我们自己买火车票回上海。从芜湖乘火车到南京,再转半夜一班火车到上海。这班夜行车票价最便宜,好像3元多一点。因为便宜又近春节,乘客奇多,没有座位之说,好在是始发车。车一进站停好,几个男同学冲上去挤进车门,迅速抢占靠窗座位,拉起车窗,把女同学一个个从车窗下拉上车。留在站台上的一个男同学把一只只行李包塞进车窗,最后再把他也从车窗外拉上车。这是我们在“文革”大串联中练就的本领。

总算是回家过年了。年一过,怎么回到山里?又犯难了,新年里遇到我们母校侯大年老师,他热心给我们说,他弟弟是仪表局车队的头头,车队常去皖南,可搭他们的车,让人一阵高兴。在侯老师安排好的一天清晨,我带着李根强、朱福康两位同学赶到中山北路和阗路口的仪表局车队,爬上一辆交通牌卡车,车斗内铺块草包,坐在上面,向安徽进发。

下午4点左右,车到宁国,司机说到了,让我们下车,这时我们才知道,他们是到宁国水泥厂拉水泥。那时的上海人对皖南很陌生,以为宁国就是皖南,司机抱歉地说:“我们真的是到水泥厂拉水泥”,他拿出水泥提货单给我们看。天色已晚,安徽长途班车已没有了,只能找一个客栈过一夜,8角钱的通铺,一生也有了一次睡通铺的经历。

山区里的楼房

第二天一早赶到汽车站,想不到去旌德、庙首方向的车票没有了,让我们一下呆掉,不知如何是好。一起商议,看来唯一的希望是寻找去旌德方向的上海卡车,寻找搭卡车的可能。汽车站公路边有一辆印有福州路水产公司的大卡车,装了两台大机床,司机刚吃完早点过来,我立即上前搭讪,递上一支大前门香烟,诉说我们的困境,请求能否搭他的车。当年在外地的上海人难得相遇,见面有种亲切感,水产公司的车是帮东风厂运设备,经过我厂路口。这司机指着我身上穿的那件印有上无二厂的工作棉大衣,跟押车的东风厂师傅说:“侬看,人家是上无二厂,侬是上无三厂,自己人,让伊拉搭搭车算了。”东风厂师傅说:“可是可以,但驾驶室只有一个空位子,还有二人没办法。”看卡车上两只机床大木箱装得满满当当,机床木箱与拦板之间几无空隙,后面一只木箱高,前面一只低,有30公分落差,前后木箱两边有粗麻绳扎紧。我跟司机商量,两个人坐在前一个机床木箱顶上,紧握麻绳问题不大。司机摇头说太危险,再三请求方点头同意。

在让朱福康坐进驾驶室后,我和李根强带上行李爬上卡车,坐在前面的机床木箱上,一手挽住捆机床箱的粗绳,脚踏在车头顶上,离开宁国向旌德进发。

这是何等的壮观疯狂场景,坐在高高的车顶,看天高云淡,群山起伏,一路全景观赏皖南风光。但那时的我们真没有感到什么山水之美,有的只是紧绷的神经,心中的惆怅。迎面吹来呼啸的寒风,车后卷起滚滚黄尘。车过胡乐,开上那段险峻的盘山公路,如坐云端,俯看百丈深沟下点点村舍,一线山涧,还真有点惊心动魄,双手不由自主把缆绳抓得更紧。我们今天在电视里看到印度穷人乘火车要爬在车顶上,他们不是为观看大自然的美景,而是生活的艰辛,人生的无奈。

车开到旌德,开过德山里,心中一阵激动,这从未走过的陌生崎岖的山路,我们闯过来了,我们成功了。

终于到了厂路口,从车顶上爬下,真诚谢过水产公司司机和东风厂押车师傅后,身心俱松,像到了家门口一样,拎了行李向厂里走去。其实从公路口走到厂还有15里路,厂的人们都称这段路叫“七公里半”。

回家过年,我们的青春苦旅!

(原载陆志瑾主编:《井冈碧云:纪念小三线返沪30周年》,2017年印刷。鸣谢项目: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小三线建设资料的整理与研究”;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与创新利用的路径研究”;2018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三线建设历史资料搜集整理与研究”)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