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媛媛委员:建议将公共文明教育设在中小学等正规教育体系中

澎湃新闻记者 王俊
2019-03-05 22:11
来源:澎湃新闻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秘书处获悉,全国政协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郭媛媛向大会提交了题为《文化自信既是理直气壮也是气定神闲》的大会发言。

郭媛媛在发言中指出,“近年来,在网络中引发广泛关注的,有中国游客在瑞典遭遇警察执法不公,以至引发我国外交部出面严正交涉的事件;有不断出现的高铁、公交、飞机‘霸座’事件;有部分东南亚国家的一些商店贴出中国游客不得入内事件;还有个别国家的民众举行游行活动,表示不欢迎中国游客的抗议事件,等等。一方面,这可以理解为在中国崛起过程中,我们有可能遭遇其他国家及国民因不适应等而出现的复杂心理与反应;另一方面,也需要在中国经济增速较快、国际地位上升的形势下,对我们自身发展中还存在的短板、问题,扪心自问进行反省。”

“经济是一个国家的骨架,文化则是一个民族的血肉、灵魂!而承载、体现文化的国民,其言行举止所体现的素质,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自信直接而深刻的表述。”郭媛媛指出,在中国国民更多前往其他国家旅游,从而成为中国及其文化传播的主体、信息源的时候,我们确实需要思考这样的问题:什么样的素质和表达,才是中国国民具有民族文化自信的最佳呈现?

“如果用一句话来说明,我以为:真正的文化自信既是理直气壮,也是气定神闲!”在郭媛媛看来,“理直,是我们在谙熟通则、知晓道义基础上,既懂得文化自律也接受文明他律的不卑不亢;气壮,是我们有民族优秀文化依托的底气,以及能与其他文化相互包容、悦纳的心气,是平等友好也互利互惠的自立自强。气定,是身形姿态的优美从容,以及步履有序的不慌不忙;神闲,是看得了天下的自珍自持,以及融得进任何文化情境的自如自在。”

郭媛媛认为,文化自信,是我们的国民到任何一个地方,都是优美的文明风景线。让每一个国民都成为中国优秀的文化代表,需要国家建立一定的环境、体系,既要给以蓄养,也要加以约束。

为此,郭媛媛在上述发言中提出了如下建议:

首先,加强公共规则意识的教育。当中国国民不再为温饱问题发愁的时候,需要在优秀文化传统基础上,建构现代文化规则体系,并将公共规则意识“慢水滴灌”或“系统输入”,让国民的规则意识得到更新和提升。建议在“××榜样”与“××家庭”等称号的评选表彰之外,将公共文明教育设置于幼儿园、小学、中学等正规教育体系中;建立覆盖全国市县的“市民学校”,在政府规划、引领下,广泛动员和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将公共文明教养和礼仪教育等,作为市民业余学习、培训、提升的重要内容;各企事业单位、机构在组织文化建设中,将公共文明素养培育及引导,纳入单位、机构的建设指标。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全社会将文明教养作为下意识的自律和自觉的追求,并成为中国国民表达文化自信的第一道“阀门”。

其次,提高违规行为的代价。现代国家体系中公民素质表达不仅靠的是自觉,还应该有必要的约束。必须提高违反规则的代价。中国快速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必须有强大的文化作支撑。建议国家尽早制定、出台公共文明法,将社会公德、文明行为等体系化、精准化、细致化、规范化为具体要求,以便在违规情况发生时,执行者有法可依、逾法者有所忌惮、犯法者付出必要代价。

再者,开展必要的公共文明培训。当每一位国民都是中国文化重要代表符号的时候,可以通过单位、机构等组织,将员工文明素质等表现作为年度考核目标,以强化每位国民对公共文化道德和秩序的尊崇意识。对于一些特殊环节和主体,比如赴海外旅行者,可以提出有针对性的公德培训要求,并规定相关涉外旅行机构,为中国公民海外旅行团进行针对性行前培训,并以适当的方式追溯对应个人的相关表现。

最后,建立一体化个人征信档案。发展的中国,亟待建立国民个人征信档案。在审慎制定和完善个人征信考量标准、指标体系等的基础上,可将国民海内外违规、违法表现作为重要内容之一,纳入个人征信档案,并结合到以后的考核、晋升、表彰等环节,予以采信。对于文明素质表现不佳,引发不良社会后果的个人,或通过媒体曝光,或通过不同单位、机构的信息公开通报,或基于公共文明规则、法律规定给予对应惩戒。

    责任编辑:蒋子文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