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次数再创新高,起草组负责人解读缘由

澎湃新闻记者 蒋子文
2019-03-05 22:14
来源:澎湃新闻

3月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了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在此次工作报告中,“改革”一词共出现了105处,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一词出现了105次,创下了历年新高。此前,“改革”一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频率的最高记录是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97次。

据新华社报道,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曾介绍称,在当年的报告中,“改革”一词出现了97次,这是政府工作报告中历年来最多的。黄守宏还表示,“改革”一词的高频率出现,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党和政府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

而今年,继续担任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的黄守宏于3月5日下午的国务院新闻办吹风会上,再一次详细解读了报告。

“去年也给大家报告过,去年的《报告》出现了90多次‘改革’,今年的《报告》出现了105次,可以说是历年之最。”黄守宏指出,在文字篇幅有限的情况下,用较多的篇幅、较高的频率出现这些词,不仅是为了表明一种决心、一种宣示,也是表明我们政策的取向、工作的导向,我们要以改革的思路、改革的办法,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来破解发展的难题。

黄守宏称,在各项工作推进和政策制定过程当中,要充分体现改革创新的精神。能不能以改革的精神来推动工作,是决定中国经济能不能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对进一步扩大开放,政府工作报告也作了全面的部署。对中国来讲,开放也是改革,而且会倒逼改革,我们要以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倒逼全面深化改革。

除了“改革”以外,黄守宏今年还特别提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市场化”出现了10处,“市场主体”也出现了十来处。

在3月5日的吹风会上,黄守宏还透露,在政府工作报告起草过程中,李克强总理多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多次主持召开座谈会,国务院其他领导同志也通过各种方式深入基层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起草组也通过多种渠道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起草组听取意见和建议的渠道大体包括:

一是各地区、各部门的意见。《报告》形成之后,印发到各省区市、中央党政军群部门、部分重点国有企业征求意见,大体上发出去4000多份,起草组从中整理梳理出1200多条意见。

二是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网民的意见和建议。今年中国政府网又联合20家网络媒体平台,第五次开展“我向总理说句话”网民建言征集活动,截止到3月4日共收到了33万多条建言。在20个话题分类中,建言数量的前五名,第一是经济政策,涉及到宏观经济政策各个方面;第二位是营商环境;第三位是办事服务;第四位是教育;第五位是社会保障。中国政府网经过逐条梳理,精选出有代表性的700多条建言。

三是有关方面转来的意见和建议。

四是起草组直接听取意见。起草组在起草之前,多次召开座谈会,多次到基层调研,直接听取意见。国务院研究室作为报告起草牵头单位,继续会同科技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开展了外国专家建言座谈会,来自多个国家的11名知名国际专家参加会议,提出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

    责任编辑:王俊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