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议为教师“减负”:量化教师工作量,减少任务摊派

澎湃新闻记者 徐笛薇 实习生 吴文珍
2019-03-05 18:01
来源:澎湃新闻

身为广大教师群体的一员,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重庆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带来的建议中,有两份分别针对“完善义务教育教师激励机制”和“减轻教师负担”。

3月3日,刘希娅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经过走访、调研,她注意到目前教师群体有很重的负担:隐性教学时间多,工作时间长;各级各类任务摊派,非教学任务过重等。

“我调查的很多区县一级的部门,一年要收接近2000份文件。比如现在很多’进校园’活动,不少教育行政部门就转给学校,一个文件下来后,老师就可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包括发动家长、学生一起完成,身心疲惫,但是为了完成考核也没办法。”刘希娅说,“不过,也看到了一些好的做法,比如,建立教师减负申诉渠道,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工作,学校有权拒绝。”

而另一方面,刘希娅也关注到,教师队伍建设还面临对教师奖惩不足等问题。

为了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和教师群体的积极性,刘希娅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建议,包括减少任务摊派,减轻教师非教育教学任务;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共同分担教育责任,形成教育合力;修改教师工资绩效方案等。

为教师“减负”:量化工作量,减少任务摊派

“减负”早已变成了教育的热门话题。而近两年,除了给学生减负,教师负担问题也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2019年1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给学生减负,今天我要强调,教师也需要减负。”

“很多老师的压力一方面来自教育本身,还有的是承担了太多非教学任务。”刘希娅说。

她在提交本次两会的建议中指出,由于各地政府结构性编制补充政策严重滞后,学校普遍存在教师人员紧张,再加上教师工作的特殊性,每天看似只上很少的几节课,但其背后作业批改、教研进修、家校联系等隐性工作多。这就导致教师看似上课时间短,但实则工作时间长、加班多的现象。

刘希娅指出,各级各类任务摊派,导致教师非教学任务过重。比如迎检工作,上级部门安排的社会性事务,有的地区还将收取城乡医疗保险的参保费安排给学校和班主任代收,面对这一类额外的非教学任务,教师们有苦难言。

她还指出,家庭、社会和学校本应各自承担教育功能,但许多本应由家庭或社会承担的教育责任,由于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责任全部推到了学校和教师身上。

为此,刘希娅建议,重新核定教师编制和量化教师工作量。她指出,目前我国对于教师的具体工作量还没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教师工作量主要是各学校依据惯例、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校的师资状况所做的规定。各级地方政府编办应结合当地城市化进程、二孩政策、学校实际情况重新核定教师编制数,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师工作的特殊性质,将教学准备、作业批改、家校沟通、班务管理等工作量化折算为教学工作时间,根据不同学科、年段、岗位的教师工作实际,核算其应当的实际工作时间。按每天8小时工作制计算,对核算超过40小时部分,应作为加班时间,按照事业单位有关加班工资的管理规定执行。

刘希娅还建议,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建立权力清单,对综治办、文明办、卫生、环保等部门摊派、布置给学校教师的非教育教学任务严格审核。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为一体的教育格局,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各尽其责。建议中央成立专项工作巡视组,对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发展素质教育、减轻教师负担等情况为巡视重点。

完善义务教育教师激励机制:提高绩效工资总量

而在另一份《关于完善义务教育教师激励机制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中,刘希娅提出了三方面的问题——目前教师待遇整体偏低,难以吸引优秀人才从教;教师工资激励性不强,难以激发教师积极性;师德失范惩戒力度不足,师德师风建设有待加强。

由此,刘希娅建议,建立逐年提高教师工资水平的财政制度,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严格落实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的要求,做到“有法必依”,将教师纳入“车补”政策执行人员范围。同时,将经费保障责任重心上移,省级财政负主要责任,县级财政负次要责任。

刘希娅建议,各级政府部门修改教师绩效方案,在建立逐年提高教师工资水平的基础上,加大财政投入,提高绩效工资总量,按教师人均增加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方式拨付到校,提升学校自主办学的空间,确保最优秀的、贡献最大的教师拿到最高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改进绩效考核评价方式,构建更具激励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推进职称评聘分离,加大学校层面考核后自主运用结果进行绩效分配的自主权。

    责任编辑:马世鹏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