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韬志略|美澳日举行“对抗-北方”演习,深化“印太”战略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凌云志
2019-03-04 08:56
来源:澎湃新闻

美日澳三国战斗机与B-52H轰炸机编队飞行。

热点新闻:据澳大利亚国防部网站公告,2019年度“对抗-北方”演习已经在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举行,美澳日三国空军共有超过2900名军人和大约100架飞机参演,演习聚焦于美澳日三国空军的互用性,内容包括空战训练、大规模部队部署运用训练、人道主义援助和灾害救援规程合作等。此次演习将一直持续到3月9日。

点评:近年来,随着美国“印太”战略不断推进,美军在“印太”地区采取的军事行动越来越密集,所举行的联合军事演习也日益呈现出类型多元化、频度繁密化和功能战略化等特点,特别是演习内容实战色彩越来越明显,成为美塑造地区力量存在的主要手段。此次美日澳举行的“对抗-北方”联合空战演习,从参演战机型号、演习课目和日程安排来看,实战化的意味也更加浓厚,既体现了相关国家的冷战思维和霸权思维,也将影响未来“印太”地区局势的稳定。 

从两国军演到三国军演

“对抗-北方”联合军事演习是美澳日每年举行一次的高端空战和人道主义援助演习,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最初只有美日两国参加,将苏联作为假想敌,其意图通过加强协同训练,以对抗咄咄逼人的苏联空军,因此在名称上也带有极鲜明的冷战色彩。苏联解体后,“对抗-北方”军演并没有随着北方压力的消失而取消,而是出现了新的变化,包括将演习时间由一年不定期举行2至4次改为每年固定一次,演习地点也由日本本土转移到关岛,并将演习国家扩大到了澳大利亚,以增加与澳大利亚和日本三方之间战略合作关系,特别是空军的共同作战准备与交互操作能力。

“对抗-北方”演习将地点选在关岛,实际上是看重了该地区具有的独特战略位置。关岛位于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组建的第二“岛链”上,是远东、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的海空跨洋交通必经之地和西太平洋的交通枢纽,也在美军西太军事基地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冷战时期组建对华包围圈还是当前构建“印太”安全体系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从兵力部署来看,关岛上主要设有阿普拉基地、阿加尼亚海军航空站和安德森空军基地,其中安德森空军基地是此次“对抗-北方”演习的地点,该基地位于关岛北缘帕提角和阿墙角之间,主要设有第13航空队司令部、第36空军基地联队等部队,装备有B-52H、B-1B、B-2A战略轰炸机、F-22隐形战斗机,此外还有空中加油机、侦察机、重型运输机约38架,储备有大量空射巡航导弹、精确制导炸弹。此外,五角大楼还计划在此基地部署可携带核弹头的远程轰炸机,使其成为“印太”战场的重要战略支援力量,为构建“印太”地区安全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对抗-北方”联合军事演习是美澳日每年举行一次的高端空战和人道主义援助演习,始于上世纪70年代。

澳大利亚逐成“印太”战略支点

澳大利亚是南太平洋地区的重要国家和唯一大国。长期以来,南太平洋地区在美国总体对外战略中基本上处于一个比较边缘的位置,但自宣布“印太战略”以来,该地区的地位不断上升,成为美国关注的关键地区。澳大利亚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区影响力,毫无疑问成为美国的头号拉拢对象,美国可通过在澳部署如隐形战斗机、大型水面战斗舰和核潜艇等先进装备,将澳打造成驻兵基地、军火储存和后勤补给点,作为其控制南太平洋的据点,并通过此平台进一步监视南太平洋周边国家,增强其在南太平洋地区的军事话语权和领导力。此外,相对于日本和韩国来说,澳大利亚远近适中、国土广袤,更便于部署军事力量和开展大规模联合训练,而随着美国“印太”战略的实施,将由北向南增加在“印太”地区兵力部署,更使得澳大利亚成为其增加兵力部署的“重要目标地”,并可为美国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运输线提供重要保障。

而对于澳大利亚来说,也充分认识到了自身所具有的价值以及未来国家安全所应关注的重点,因此对美国的“印太”战略具有高度的前瞻性,对美国所提出的“以实力促和平”和构建“自由而开放的印太地区”也表现出了高度的战略默契。例如,澳大利亚在其2016年的新版国防白皮书中就明确将美国定义为最重要的战略伙伴,宣称美澳同盟是澳大利亚国家安全的最重要的保障,并阐述了澳大利亚政府对美日澳三边安全合作以及南海等重要问题的态度和立场,同时向美国保证在上述问题上都将坚定不移地追随美国的方针和政策,坚定承担对美国的盟国义务。此外,白皮书还特别强调指出,鉴于澳大利亚独特的地理位置,澳大利亚必须形成“印度洋—太平洋”新的地缘概念,以配合美国在两洋的军事与安全部署,并向西北方向的中亚和中东增强军事力量,确保协助美国牢牢地掌控印度洋至太平洋的海上通道,从而更好地发挥“印太”地区支点国家的作用。

在上述理念和相互需求的共同推动下,美澳军事关系近年来不断深化。目前,两国已经签署了《美澳驻军协定》,同意美国在澳大利亚达尔文港基地驻军,从而方便其更好地出兵南海,控制马六甲海峡、望加锡海峡、巽他海峡和龙目海峡。此外,美国在澳修建的军事基地规模也越来越大,例如,双方在印度洋的西澳地区修建了能够驻泊美军大型核动力航母的基地,在北部临近两洋的交汇处修建了用于在两洋地区进行大范围战略侦察的“全球鹰”无人机基地和可供数万名美国海军陆战队驻守的大型军事要塞,在东部毗邻群岛天然屏障地区修建了美军核潜艇基地。这些大型军事设施显然旨在加强美澳两国在两大洋的军事攻防能力,具有明显的兼顾两大洋的特性。与此同时,美澳还加强了双方在外交磋商、定期对话、联合演习、情报共享和技术转让等各领域的合作,并在战略规划、战役推演、军事协同等方面都建立起了密切的合作机制。未来,美澳两国还将不断拓展双方安全合作领域,以共同应对面临的安全挑战。

随着美国“印太”战略的推进,澳大利亚的角色愈发重要。

“两洋联动”趋势日益明显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将“印太战略”作为美国重塑地区秩序和巩固自身霸主地位的重大战略,不断充实“印太战略”的内涵,使其逐渐“实心化”和“战略化”,特别是在2018年5月将“太平洋司令部”更名为“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后,更是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推动其“印太”地区安全体系的构建进程。目前,在“有原则的现实主义”和“美国优先”的国家安全战略指导下,美国的“印太”地区安全体系已经形成了一种以日本和印度为东西两翼,以澳大利亚为连接两洋南锚的“美日澳印”四国安全合作机制,远东“小北约”框架正逐渐呈现。

从美国“印太战略”的推动力量来看,与以往重大战略都由总统主导实施不同,此次“印太战略”的推动更主要是由军方负责实施,因此在战略内容上更加重视军事合作,将强化和盟友以及合作伙伴的军事合作视为实施“印太战略”的优先任务,而举行联合军事演习是实现该战略意图的重要途径。目前,美国在“印太”地区举行的联合军事演习次数日趋频繁,规模也不断扩大,在冷战时期很少发生的逾万人联合军演如今频频出现。

此外,美国在“印太”地区举行的联合军事演习范围也在不断拓展,越来越出现太平洋和印度洋“两洋联动”的趋势。特别是作为“印太”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印度近年来与美澳日联合举行军事演习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美国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强调,美国“欢迎印度崛起成为全球领导力量和强有力的战略与防务伙伴,将增加与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的四边合作”。因此,在“美澳日印”四国框架下开展军事行动也成为美国落实“印太战略”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国未来的联合军演中可能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印度的身影。

除了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等地区主要国家外,美国还将目光投向了该地区其他盟友和伙伴。例如,在此次“对抗-北方”演习中,美国还希望把韩国、菲律宾和新西兰也拉进圈子内,以期构建更加完整的“印太”地区防空网,这样不仅能应对第一与第二岛链间的西太平洋海域相关局势,还可以借此重塑地区秩序,巩固自身霸权。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虽然当前深化“印太战略”已经被特朗普政府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的层面,具有很强的意志和决心,但其在推进过程中还将出现诸多类似同盟体系内部矛盾、印度战略独立自主性以及美国自身投入不足等因素制约,因此其发展前景也将会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兵韬志略是由复旦大学一带一路战略与国际安全研究所研究员凌云志为澎湃防务栏目开设的个人专栏,盘点近期重大防务事件,评点信息背后暗藏的玄机,剥茧抽丝、拂尘见金,两周一期,不见不散)

    责任编辑:谢瑞强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