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家乡瓯江边行走8年,记录沿岸人民真实的生活

2019-04-25 14:30
福建

《瓯江》,©邵赴明

出生在瓯江支流的邵赴明,用了8年时间行走、拍摄,记录下沿岸人民真实的生存状态和生活变化。他在记录人与景的同时,也从中寻找现代人所面临的矛盾与困惑,他通过种种隐喻、些许荒诞的画面,对背后的现象进行思考与探讨,留下了瓯江两岸景观和老百姓那原始、朴素的生态环境和民间文化的宝贵影像。

瓯江

图文 / 邵赴明

建设中的瓯江南岸。瓯江,位于浙江南部,发源于龙泉市与庆元县交界的百山祖西北麓锅帽尖,自西向东流,贯穿整个浙南山区,流经丽水、温州等市,干流全长388公里,从温州市流入东海温州湾。

 01

瓯江是浙江的第二大江,沿岸有着独特的人文历史景观,我舍弃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却把镜头对准了瓯江两岸正在经历深刻变化的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运动中,这些活动不仅改造了两岸的生态景观,也影响着当地人的生活方式。

|

|

|

|

|

|

|

|

 02

我住在温州瓯江边,对瓯江边生活的人们很熟,在拍摄《瓯江》这组片子时,我把自己充当是一个外来人,从另一个眼光观看瓯江,它是一种十分遥远的感觉,所以我开始以把人拍得很小的方式来呈现这一感觉。渺小的人是与瓯江边的风景有着强烈对比,也是对中国人精神生活状态的一种隐喻。

|

|

|

|

|

|

|

 03

《瓯江》专题全部取材于温州境内,大部分照片拍摄于2011年以后,这条江就犹如变化的隐喻,我在记录下所看到的人与景的同时,也从中寻找出我感受到现代人所面临的矛盾与困惑。瓯江边植树、晨练、野炊、乞讨、打工的人们……他们的生活生存状态,每一幅画面无不在叙述着一个现实与历史断裂的故事,瓯江两岸大规模的发展使许多地方消失在奔流不息的瓯江之中。

|

|

|

|

|

|

|

|

|

|

|

与邵赴明的对谈

采访 / 章文

用相机记录随之快速消失殆尽的景观

章:当初是怎么萌生拍摄自己的“母亲河”——瓯江这一想法的?

邵:我拍摄瓯江,源于我的家乡情怀。我出生在风景秀丽的楠溪江畔,它是瓯江的支流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就喜欢摄影,喜欢拍摄家乡美丽的风景,醉心于沙龙摄影。从2000年开始,逐渐转向人文摄影,关注身边熟悉的人和事,有目的地记录他们真实的生存状态和生活变化。在这期间,亲身感受到随着中国的大发展和大建设时代的来临,我要用相机记录随之快速消失殆尽的景观。然而,就萌生拍摄“母亲河”——瓯江这一想法,留下瓯江两岸景观和老百姓那些原始、朴素的生态环境和民间文化的宝贵影像。

瓯江,©邵赴明

章:您前后用了8年时间拍摄,是如何坚持下去的?

邵:首先要感恩我的生活环境近距离接触瓯江。2005年,儿子考上温州一所重点初中,举家从永嘉县城搬到紧靠瓯江的温州市区。每天看日出日落,听潮汐鸥鸣,对瓯江的拍摄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二是基于我对生存环境变化的探究欲望。

三是对母亲河的深深热爱。每一次拍摄瓯江,于我而言都是与“母亲”温柔的遇见,更是摄影视角的挑战和社会日新月异变化的震撼。于是在8年的时间里,除了工作外,其余的时间都是在关注和拍摄瓯江的变化。

通过照片揭示了城市边缘带给生活的巨大压力

章:在作品的第1部分里,您通过类似中国画的横轴来表现被摄对象,能谈谈这么做的用意吗?

邵:我舍弃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把镜头对准了瓯江两岸人文历史景观,那是因为在社会转型期、经济转型期期间,很多景观正在被城市化、被转型。

在此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侵犯行为和不公正通过类似中国画的横轴方式一一呈现出来,只是冷静地记录着两岸被改变的生态景观,和当地人被影响的生活状态。既表现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三四线城市快速发展的宏大态势,又揭示了城市边缘带给生活的巨大压力。

瓯江,©邵赴明

章:这部分像是一幅幅现代的中国山水画,包括游乐设施、共享单车等。这种工业化或资本化与自然环境的冲突,以及带出的荒诞感,这些是您想要表现和探讨的吗?

邵:在当下人文摄影过程中,我时刻徘徊在“生态”、“文明”、“现代科技”的边缘。人类社会始终遭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矛盾,随着城市的发展与工业化的深入,人类热爱自然的审美情感和道德诉求与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在冲突中演进。

我摄影作品里有着瓯江两岸在一段特定时间内的现状:一个工业化或资本化与自然环境的冲突所呈现出的荒诞感的现实景观。这些带着个人视觉感受现实存在的景观,其荒诞后面隐藏着种种现象,这是我对现实情景的记录,也是个人探讨与反思的表达。

在记录人与景的同时,也从中寻找现代人所面临的矛盾与困惑

章:在第2部分里,您把自己当作一位异乡人,尽量把人物拍小,画面相对冷静和抽离;而在第3部分里,您把镜头拉近,体现的多是两岸居民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为什么会用这两种不同的拍摄手法来体现瓯江的人?

邵:我对瓯江边生活的人们很熟悉,但我希望通过最熟悉的陌生人和最熟悉的伙伴这两个不同视角,通过远与近的对比,给观者一个远近浓淡总相宜的瓯江。

|

瓯江,©邵赴明

在拍摄《瓯江》这组片子时,我把自己作为外来者,遥远而好奇的观望瓯江。所以我以将人拍得很小的方式来表现。渺小的人与瓯江边巨幅风景有着强烈的对比,也是对中国人精神生活状态的一种隐喻。这样的作品反映着“渺小的人物,巨大的世界”,同时也反映出中国人心怀的巨大梦想。

瓯江这条就犹如变化的隐喻,我在记录我所看到的人与景的同时,也从中寻找现代人所面临的矛盾与困惑。如瓯江边植树、晨练、野炊、乞讨、劳作、外来务工……每一幅画面都在表达瓯江——温州当地的生活生存状态,既在叙述着滚滚红尘中的现实的美好,也在叙述与时代洪流断裂的故事,瓯江两岸大规模的发展使许多地方消失在奔流不息的瓯江之中。

瓯江,©邵赴明

章:这组作品还会继续拍摄下去吗?

邵:是的,还会继续拍摄下去。一是从时间的纵轴线上,继续深入拍摄这8年来一直关注的瓯江当地的民风民情等人文景观。二是从空间的横轴线上,会从温州地域向丽水等中上游处拓展。

我目前的作品还只局限于拍摄温州段范围,下一步计划拍摄流经丽水段范围的人与景,这样就可以完整的记录瓯江两岸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逐渐消失的风景。

编辑 / 章文

极光photo近期推出“江河影像”系列,精选国内外优秀摄影师们关于江河的作品。此系列正合极光视觉将要推出的“江河影像•个人记忆”影像征集与资助计划,激发和资助年轻摄影师关注身边的“江河”。如果你也有关于江河的影像作品,欢迎投稿!(请把作品图和文字发送到邮箱:914127901@qq.com,并附上联系方式。)

摄影师简介

邵赴明,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荣 誉   

1996年,第三届温州市青年摄影十杰

2000年,温州市文艺界跨世纪“希望之星”

代表作  

1996年,《国术》入选日本SSF世界体育摄影大奖赛

1998年,《楠溪蛋石》获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举办的首   届中国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民居建筑类)提名奖

1999年,《风采不减当年》获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亚太地区国际摄影大赛优秀奖

2007年,《摄影艺术的观念》获省优秀理论文章

展 览   

2008年,《楠溪人的视觉文本》摄影作品展

2012年,《楠溪元素---人文背景下的传统生存观照》温州市首届瓯派摄影微节主题摄影微展

2017年,《相》第十七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节大展

2017年,《楠溪相》温州市首届摄影艺术节专题展览

极光视觉是一个由“资深报道摄影师+策展人/编辑”构成的视觉原创机构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