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城渔工 | 湃客年度视觉大赛

2019-02-22 08:44
未知

金辉摄影并文(于2018年)

以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三都镇为中心的714平方公里的海域统称三都澳。海域水深湾阔,口小腹大,不冻不淤,整个海域岛屿、沿岸山岭、岬角交错,挡住来自太平洋的狂风巨浪,是一个避风、人工养殖的理想海域。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大黄鱼人工育苗技术的突破,三都澳海上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仅蕉城区就有网箱养殖12.6万箱,从业人员达3万多人,有上万人长期生活在海上。他们用塑料泡沫浮和木板搭建渔排,上面住人,下面养鱼,户户相连,列队成阵阡陌纵横。渔城内有街巷、门牌,有海上社区、海上超市、海上110、海上诊所和酒楼,甚至还有海上KTV,俨然成了一座漂在海上的浮城。

无风的日子,三都澳海面像一面巨大的镜子,云彩、岛礁和渔屋倒映在海面,海鸥在云间飞舞,偶尔一艘小船从渔排间的航道驶过,一阵阵涟漪在海面泛开,如果不是“突突”马达声提醒,你会感觉自己在画中。

未曾经历过海上的生活的人,会期待每天看着日出、日落、星空、海鸥飞翔日子,但这样听起来有些浪漫而美好的生活,危险时刻伴随其中。

7月13日,2018年第8号台风“玛利亚”在福建省连江县登陆后的第二天,我来到青山养殖区养殖户雷申荣的渔排。老雷向我描述台风登陆时的情境,他记挂着自己渔排两艘价值三十万的快艇和海里养殖的近百万鲍鱼,与小儿子坚守在渔排上。台风登陆时,一阵风直接把他的房子刮到十几米开外的渔排上,自己则是靠紧紧抓住的绳子才留在原地,屋里所的家具都被吹到海上,自己养殖多年的兔子被一阵风吹到十几米外的泡沫上存活下来。老雷说起当时的情境仍心有余悸。

老雷69岁的母亲告诉我,那天她在青山岛自己的家里,看着整个翻卷着的海面像一个巨大的簸箕在翻动,一片片屋顶被风吹走,一个个被摧毁的渔排向海面散开。

浮城里的人,无根,就像浮萍。系着生命与全部家当的是靠渔排四个角落的几根直径五厘米的绳子固定在海底。据了解,本次台风三都澳海域共损失惨重,有些养殖户整个渔排被吹毁,一夜之间损失近百万。

7月29日凌晨三点半,我跟随小叶兄弟卖菜船到鸡公山养殖区。清晨六点,我来到丁才华夫妇工作的渔排。丁才华40岁,云南大理人,夫妻两人在渔排养鲍鱼三年,他个子矮小精瘦,典型的云贵人体型,40岁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很多,皮肤黝黑,微秃。

在清晨微弱的光里,她们用尽全力把一个几十斤重的鲍鱼笼子从水里打捞上来,她们要用海水清洗塑料笼子外面的泥浆,然后再挑出笼里的杂物及死去的鲍鱼,再添加鲍鱼菜,整个过程大概需要1~2分钟左右。工人按工作量结算工资,每个笼0.4元,一天干八到十个小时,大概可以收入160元。每个月差不多收入一万元,除去两个人每月生活开销2千,每个月有8千的净收入。

夏天的海上,酷热难耐。整个渔排暴露在太阳底下,找不到一个阴凉的遮阳地方,即使是清晨六点,每个工人全身湿透,汗水、海水早已经分不清。夏天渔排上的工人基本会选择在午夜十二点开始工作,这样就避开了白天高温时间,有些更勤快的会在晚上十点左右开始工作一直到第二天早晨七点,天亮时,他们下班洗澡,吃饭,睡觉,开始休息。渔排的白天其实也难于入睡,每个房子只有不到两米高,因为害怕台风,窗户都设计的很小,大部分渔工只有靠一个小电风扇。

养殖区域的海水有饲料、死鱼、生活垃圾等,水虽然看起来很清澈,但里面有许多有毒的成分。丁才华长期浸泡在海水里的手,浮肿并长满小孔和泡泡。他说自己在渔排工作已经三四年了,有些适应,今年刚来的老乡,身上长满泡泡,挠一下,流出脓水,奇痒无比,再加汗水长期浸泡,根本无法入睡,吃了很多药也没有用。但是手里的活计不能停,一家人的生活全靠这双手。我拍了他们的手和长满疮的身体,顿感语塞。

漂在海上的日子,成片的渔排,阡陌交错,每个渔排都有一条近十米的航道,他们不像陆地上生活的人们,可以互相串门,每座渔排就是一座孤岛。

长期生活在海上,孤寂的日子很漫长。许多年轻的养殖户妻子大部分在老家带孩子读书,只有在假期才会到渔排来享受一家人聚多离少的日子。

长期生活在陆地的孩子,其实过不惯在海上枯燥的日子,无聊时,整天整天看电视、玩手机游戏,都想着早点回家。

在鸡公山养殖鲍鱼的余乐,三十七岁,福清人龙田镇人,整个家族在这里养鲍鱼十一年。今年和妻舅养殖鲍鱼100多框,价值三百多万,妻子和孩子都在老家读书。一个人长期在海上生活,夜晚是最难打发的时间,除了看电视、喝茶、聊天,更多时候想念家里的妻儿,特别今年刚出生三个月的小男孩,更是他牵挂的小宝贝。

暑假到了,老婆带着孩子到渔排来,读六年级的小孩饭后帮着母亲洗碗,自己则与老婆帮小孩子洗澡,享受这久违的天伦之乐。我把照片发给他的时候,他第二天拿这张照片发了微信,写着:幸福就是这么简简单单。普通人简单的小日子,在他眼里成了难得的幸福日子。

海上的日子,手机这个即时通讯工具成了她们最好的伙伴。三都澳海域就有好几个海上移动营业厅,也特别推出为渔工订制的69元包月不限流量的套餐。我住在渔排的时间,隔壁住着贵州小伙子杨代火,他只要不出工,就一直躺在床上与女朋友视频,几个小时里,小伙子一直在与女朋友重复一句话,我回去你又不见我。我从他的语气中,可以感觉小杨的爱与这个水中的渔排一样飘荡着。

海上的日子,排遣孤寂的方式也有许多。24岁的养殖户余小雄养了七八条名贵宠物狗,空余时间会钓鱼、弹吉他和健身;鸡公山养殖海域的渔工贵州龙里人王权,即使再艰辛,夫妻俩出工还是带着画眉鸟,画眉清脆的声音让他消减着他的劳累;有时也会在休息的时间,约上老乡斗鸟喝酒;下浒渔排的小杨在自己狭小的房间了养了四盆兰花,空了浇水,一盆兰花可以端详几个小时;青山养殖区的老雷,小房间里一直在播放着三级片,边看边干活,他还是音响爱好者,自己装配的音响将流行歌曲音量加到最大,几乎可以传遍整个海域;就几个小菜喝酒;四人一桌打起麻将;几个老乡凑在一起聊家常;拿着手机与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人视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排遣方式,这是海上寂寞而艰辛日子的小小乐趣。

二十年以来,三都澳水产养殖的开发利用几乎是直线上升,宜养面积超过100%利用。渔排分布密集,在渔排间狭小的通道,随处可见草梗、白色泡沫和各种各样的垃圾、废弃物及死鱼。海域的过度开发,近年来,三都澳这个独特的天然海域生态环境已遭受破坏。2008年开始,不断有“白点病”等病害不断频繁爆发,渔民损失严重,再加近年养殖海产品价格下落,大部分养殖户效益一般,甚至有些要亏本几十万。在笔者离开三都澳最后一天,驾驶快艇的小陈告诉我不能送我到码头,他明天随三都澳镇里的干部去逐个渔排登记,为即将开展 “关于整治三都澳海域禁养及限养” 的专项治理做好前期排查工作。

离开是个清晨,快艇在渔排间的水道上飞驰,此起彼伏的画眉清脆叫声让我仿佛置身林间,对面一个新的渔排屋檐上挂着一个精美烤漆的鸟笼,画眉清脆的叫声,让我置身一种恬静和美好的幻觉中,即使生活再艰辛,海上的日子还得继续。

 1.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由于大黄鱼人工育苗技术的突破,三都澳海上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截至目前,蕉城区共有网箱养殖12.6万箱,池塘、浅海、滩涂等其他渔业养殖10.93万亩,涉及7个沿海乡(镇),从业人员达3万多人。三都澳养殖区,渔民用塑料泡沫浮和木板搭建的渔排,上面住人,下面养鱼,户户相连,列队成阵,阡陌纵横。它们有街巷、门牌,有海上社区、海上超市、海上110、海上诊所和酒楼,俨然成了一座飘在海上的浮城。

2.渔排上窄窄的木板阡陌交错,是渔排上的通道,一脚踩空便会掉到水。夕阳下,一个提水小心走着女渔工。

3.网箱里的黄鱼苗。

4.渔排上的民工大部分来自云、贵、川内地省份。这里条件虽然艰苦,但是工资高,熟练工一个月可以拿到7000元左右。
5.夏天酷热,渔工一般昼伏夜出。凌晨5点半,洗了一夜上鲍鱼笼的渔工到菜船上采购一天的生活必须品。
6. 王权夫妇来自贵州龙里县。今年经老乡介绍才到渔排养鲍鱼,夫妻两个人每月有一万左右的收入。他喜欢养画眉鸟,在渔排上也干活也带着鸟笼,他说只要听着鸟叫,所有的劳累都排遣了。渔排上很多人都养鸟,每没到空闲时,老乡会相约斗鸟,有时赌小钱有时赌酒喝,这是海上寂寞而艰辛的日子一个乐趣。
7.养了一年的大黄鱼在禁渔期开始后大批量销售。
8. 一个渔工的手。
9.夜幕下,渔工通过唯一的小窗口看海上风景。
10. 海上的日子,手机这个即时通讯工具成了她们最好的伙伴。三都澳海域就有好几个海上移动营业厅,也特别推出为渔工订制的69元包月不限流量的套餐。我住在渔排的时间,隔壁住着贵州小伙子杨代火,他只要不出工,就一直躺在床上与女朋友视频,几个小时里,小伙子一直在与女朋友重复一句话“我回去你又不见我”。从他的语气中,可以感觉小杨的爱情与这个水中的渔排一样飘荡不定。 
11.渔排上的夏天,即使有风,也十分燥热,拍照的这几天排上温度计显示37度,年轻的渔工在酷热难耐时,会纵身一跃跳到海里游泳降温。
12.几个年轻的渔工在空暇时聚在一起搓麻将。
13. 渔排都是独门独户,不像陆地上那样方便串门,每天除了劳作,其余的日子就变得漫长而无聊。电视、手机、录像成为主要的娱乐工具,雷申容家里老式的录像机毫无顾忌的在播放着毛片,撩人的叫声音传遍整个渔排,老雷依然一丝不苟的干着自己手中的活计,家人毫不忌讳。 
14.海上卖菜人早上三点开船,逐个渔排卖菜,为了赶时间,基本没有做饭,饿了吃个面包,喝点饮料,只有晚上船靠岸时才会做饭。晚上,小吴为了感谢油轮老板老雷平时生活上的照顾,特别邀请老雷到他们船上喝点小酒。 
15. 渔排上几乎家家户户养狗,狗通人性,老雷出工都会带着自己的两条小狗。 
16. 余乐,三十七岁,福清人龙田镇人,整个家族在这里养鲍鱼十一年。今年和妻舅养殖鲍鱼100多框,价值三百多万,妻子和孩子都在老家读书。一个人长期在海上生活,夜晚是最难打发的时间,除了看电视、喝茶、聊天,更多时候想念家里的妻儿,特别今年刚出生三个月的小男孩,更是他牵挂的小宝贝。暑假到了,老婆带着孩子到渔排来,读六年级的小孩饭后帮着母亲洗碗,自己则与老婆帮小孩子洗澡,享受久违的天伦之乐。我把照片发给他的时候,他第二天拿这张照片发了微信,写着:幸福就是这么简简单单。 
17. 为了防止渔排里的小孩掉到海里,大人忙时会用一根绳子把他拴在安全的地方,等空了再解开自己带着。 
18. 来自福建省罗源县的潇潇,今年刚刚参加完高考,已经被厦门演艺学校录取。父亲在三都澳养殖大黄鱼,他每年放暑假会来到父亲渔排小住,养殖户二代的他再也不会过父辈海上讨生活的艰辛的日子。 
19. 青山渔排基督教堂坐落在三都澳青山养殖区,十几年前由信教的养殖户集资建成,每周日由教堂长老驾船到渔排接信徒到教堂礼拜,养殖高峰期信众一百多人。 
20. 青山养殖区的雷申荣在自家渔排边一条破旧的小木船上开辟出一个小菜园,里面种了空心菜、辣椒、姜、葱、丝瓜等蔬菜。无论多忙,每天都需要从岛上买水浇菜。海上的日子,种菜是对陆地生活的一种向往,闲时打理菜园也他最大乐趣。

本文系《眼光·湃客年度视觉大赛》参赛作品。参赛请扫描海报上的二维码,添加“湃客小助手”(微信号:paike0719)。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