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纪念品大赏,把印度搬回家

2019-02-16 09:56
上海

刘昂

春节前去印度游历了二十多天,先后经过德里、马图拉、阿格拉、克久拉霍、毗底沙、博帕尔、贾尔冈、奥兰加巴德、孟买、加尔各答、菩提伽耶、贾杰吉尔、巴特那、瓦拉纳西、斋浦尔15座城市,造访近20处世界遗产,大致感受到德干高原和恒河流域的历史风物以及人民生活。一路上各种奇遇不断,行程紧凑,效率奇高,按原计划完成任务外还有不少意外所得。在印度的每一天,脑子都是满满的,回到北京才开始静下来回味旅程,感觉收获大极了。印度是个古国,也是个大国,历史上虽战争不断,近代以来却少经历大拆大建,也没发生什么对文化破坏性大的政治运动,所以历史遗存丰富,脉络相对完整,是个值得多次探访的目的地。

收获不光是精神的,还有物质的。我出门旅行基本不逛商场和免税店,从不买包买鞋买化妆品,踏访古迹、参观博物馆之外,除了逛书店,就是逛老市场和巴扎,寻找一些好玩的纪念品。印度民间工艺特别发达,不同族群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特别丰富的艺术遗产。我和旅伴开玩笑说,如果按中国这个“非遗”标准评选印度“非遗”,可能选出来几十万个也不止。逛印度市集的体验,甚至超过逛伊朗巴扎,简直令人迷醉。一路上淘到许多有趣的小玩意,件件爱不释手,可以说都是活着的印度民间“非遗”!借澎湃宝地“晒“下宝——“晒”不只是显摆,既是整理,也是交流,还是一种回味。

下面这张木刻版画里的人物是印度教里的神猴哈奴曼,出现在印度史诗《罗摩衍那》里,胡适和季羡林等学者认为他就是《西游记》里孙悟空的原型。这幅版画来自西孟加拉邦。我们在印度见到的哈奴曼多是手托神山的造型——很多出租车风挡前挂的都是这个造型,而这幅木板画则是并不多见的、哈奴曼撕裂胸口向罗摩表忠心的场面,画面充满蓄势待发的张力。

以下这几张是比哈尔邦的民间绘画,造型朴拙,用色大胆,线条简劲,多由当地妇女完成,有儿童画的意趣,天真不做作。木制和纸浆玩偶的造型也令人惊喜,萌到飞起,把我的心都看化了。而且玩偶与绘画对看相映成趣——比如照片里这只张着血盆大口的小老虎,完全就是旁边图画中杜尔伽女神坐骑的立体化。

这两张画来自奥里萨邦,一张是毗湿奴和吉祥天女,一张是象头神迦尼萨。和比哈尔邦相比,奥里萨邦的画风要细腻工整得多,可能受到细密画影响,又带有南印度风格。春节几天一直摆在家里,越看越喜欢。第一张侧面像有些埃及近东正身侧面的味道,十分古雅,人物有尖尖的鼻子、侧面也是正视角度的眼睛,这种作风似乎对东南亚艺术影响不小;第二张正面像则呆萌可爱,最传神的是右下角他的坐骑小老鼠。

波斯传来的细密画在印度美术史上地位举足轻重,尤以莫卧儿王朝细密画艺术蔚为大观,开一代风气。在印度二十几日,街头所见细密画往往画工粗劣,少有入眼者。即将离开印度的最后一天,终于在德里找到一张莫卧儿宫廷风格浓郁的细密画作品,令人喜悦,人物第一眼感觉有点像《摔跤吧爸爸》里的主演阿米尔汗,其实大概是阿克巴大帝,二话不说,赶紧收入囊中。

下面看几个好玩的小人儿吧。这三对男女偶人,两对木头的,一对布的,分别来自东部的奥里萨邦、南部的喀拉拉邦和西北部的拉贾斯坦邦。​​​​这件叉腰抱婴妇女陶俑,来自西孟加拉邦北部喜马拉雅山区,是当地为祈求生育而造的一种偶人,有点“拴娃娃”的意思,造型夸张而质朴,和巴基斯坦摩亨佐达罗出土的叉腰女子像有异曲同工之妙。 ​​

在印度,人与动物是共生的,野生动物随处可见,与人类相安无事。记得在阿格拉旅馆,服务员特地告诉我们睡觉记得关门,不然猴子会进来。开始几天看到各种动物还感觉新鲜,总拿相机照,后来习惯了也就熟视无睹了。这次我搜集的印度民间动物形象不少。

在印度看到好多好看的鹦鹉,真鸟带不回国,买两只假鸟做纪念。

这些铁线动物可爱极了,造型就像岩画一样,巧妙传神。才几卢比一个,后悔买少了,否则可以在家摆出个动物园。

​​​​
小象是印度最常见的纪念品,上次来印度买了几只,都分赠友邻了。这次又买了几只,漆木小象凳购于中央邦博帕尔,如果给小宝宝坐是再合适没有了。我家没有小宝宝,把它放在床边,每天午睡初熟,沏杯红茶放在象凳上,带着未尽的睡意躺在床上喝着茶留连一会儿,别提多舒适了。小黑象和小小象辇购于瓦拉纳西,象辇里的小人儿我特意挑了一个东方人长相的,我就把他当作忽必烈,正乘着象辇行走在大都与上都之间。
两只猫头鹰,一只是泥的,一只是木头的,都来自加尔各答。我去哪玩儿都爱买猫头鹰,感觉世界各地的猫头鹰都不会难看。 ​​​​
这件木制玩具有意思极了,我管它叫印度“拉洋片”,“恒河美景八大片“,还从相声里套了几句天桥大金牙的词儿唱着玩:“再往里头再看喏,湿婆大神就走出来喽。” ​​​​这其实是一个讲印度教传说的连环画故事盒,朋友在埃塞俄比亚也买到过类似的物件,是讲基督教圣乔治故事的。
下面几件是拉贾斯坦邦的木刻印花模子、恰尔肯德邦的查乌面具、喀拉拉邦的孔雀皮影,都是有趣又有故事的小玩意。
集邮和集币是我从小养成的爱好,这次印度之行也小有斩获。罗摩衍那、印度头饰小全张,购于孟买中央邮局;印度国博“印度的世界”特展纪念封,购于新德里国博服务部。这几件像巧克力块似的东西是莫卧儿王朝铜币,传说可以直接放炮筒子里当铁丸子打。据说包括阿克巴、贾汗季、沙贾汗、奥朗则布和巴哈杜尔沙几朝,我还没有仔细考证。买铜币的地方很有纪念意义,在简朴的奥朗则布陵门口。那天也我达成了一个心愿,去齐了莫卧儿王朝前六帝陵:1.巴布尔陵,在阿富汗喀布尔(2014年造访)、2.胡马雍陵,在印度德里(2016、2019年两次造访)、3.阿克巴陵,在印度阿格拉(2019年造访)、4.贾汗季陵,在巴基斯坦拉合尔(2014年造访)、5.沙贾汗陵,在印度阿格拉(2016、2019年两次造访)、6.奥朗则布陵,在印度库尔达巴德(2019年造访)。
最后是一路采购的书籍。 “万里不带书”,我从不遵守,不但每次出门必扛书回家,而且近年有愈演愈烈之势。大家看我的远途搬运能力还可以吧。为了把以上这些书和纪念品装回家,我在印度买了俩箱子……对了,还有一批有意义的东西忘记“晒”:菩提迦耶释迦牟尼悟道菩提树下的菩提叶,下学期我课上学习用功的同学可以获赠一片。 ​​​​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