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地球真的能跟我们流浪星际吗?

2019-02-14 09:13
广东

文 | 罗佐欧
春节期间,根据雨果奖得主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在全国热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讨论。这部在筹备拍摄阶段曾重重受阻的影片,在短短几天内迅速跃居票房首位。影片获得了大众良好的口碑,也获得了专业人群的击节赞扬。著名电影专家戴锦华老师激动地说:“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真的来了!”有不少人认为,《流浪地球》代表国产科幻的前所未有的新水平,被誉为“首部国产重工业科幻影片”。
笔者注意到,大家普遍关注的焦点在两个方面:一是《流浪地球》在制作特效和电影观感上的成功,以及对中国科幻电影的意义,认为它呈现了中国电影截至目前为止的最高水准;二是针对影片的剧情设计和演员的演技的吐槽,是其美中不足的地方。但对这部影片表现的主题和深层的思想上,人们却讨论得还不够。

《流浪地球》在主题上,和许多莱坞大片一样属于末日灾难片。在剧情结构和具体情节上,《流浪地球》可以说与《2012超新星》《天地大冲撞》颇为相似,都表现的是地球受到某种致命性的灾难,而且是来自外部宇宙环境的危机。

《天地大冲撞》的背景则是一颗巨大的彗星即将撞击地球,科学家设法炸毁彗星以阻挡这一灾难的发生。《流浪地球》的背景是太阳濒临毁灭,人类带着地球逃离太阳系,运用行星发动机、把地球本身当作一座巨大的飞行器是刘慈欣的一大发明。两个影片都有挖掘地下岩洞当作临时避难所的场景。当地球被木星引力吸引,濒临解体的时候,宇航员携带飞船上的全部燃料冲向木星以点燃木星的情节,和《天地大冲撞》中彗星即将撞向地球,带来毁灭性一击时,宇航员携带飞船上剩下的核弹冲向彗星以炸毁彗星的情节很相似。不过从地球发动机的设计,到利用木星引力航行,再到整个前往比邻星的航行路线的设计,《流浪地球》都更宏大得多。

而另一类表现末日主题的科幻作品,则是由于地球环境自身的破坏或失衡。《后天》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温盐环流”停止,从而使海洋温度急剧下降,飓风肆虐、海啸涌来,地球迎来新的冰河时期,变成一个酷寒的人间地狱。

美国科幻作家南希·克雷斯的《盖娅的惩罚》中,也是由于地球的生态系统遭受毁灭,人类几乎全部毁于一场致命的大灾难中。在与世隔绝的“贝堡”之中,最后的26名丧失生育能力的幸存者为了延续种族,通过一台跃迁机向“过去”窃取食物和婴儿。不过,《盖娅的惩罚》和《流浪地球》不同,拯救世界的不是人类自身,而是外星人。在小说中,人类幸存者们最初认为是外星人的入侵毁了地球、并且把他们作为实验对象囚禁于“贝堡”,因而对他们恨之入骨。但直到最后才恍然发现,事实上是因为人类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而遭到了盖娅(大地之神)毁灭性的惩罚。正是这些外星人帮助人类劫后重生,迎来了大地的复苏。

纵观这些科幻作品,它们在表现的主题和深层思想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这些震撼人心的场面所表现的无不是人在大灾难面前的渺小,以及人类所栖居的地球家园的脆弱与珍贵。尽管在大灾难的面前,往往在千钧一发之际,似乎也只有人类能担当拯救世界的重任,但是这些科幻作品更深层的意图,是警醒人们在这种致命的大灾难的到来前防患于未然,更好地珍惜我们这颗赖以生存的独一无二、珍贵无比的星球。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讲述了在太阳即将毁灭的未来,人类带着地球一起逃亡的故事:通过“流浪地球”计划,用1万架发动机将地球推离太阳系,抵达离太阳最近的恒星——4.2光年之外的比邻星。然而,即使科技真的足够发达,人类真的能制造出足以推动地区的“行星发动机”,我们就真的能够带着地球流浪星际吗?

答案是存疑的。正如有科学家表示,比邻星过于暗淡,只有太阳质量的十分之一,而且处于一个三合星系统之中,很难给地球提供一个稳定状态和环境。即使真的历尽艰辛最终到达了那里,地球的存亡也同样未卜的。因而,我们并不知道,在浩瀚的宇宙深处,是否存在一个同样适合生命的星系,而即使存在,也可能因为过于遥远而无法抵达那里。

正如电影的影片的海报所写:“地球,人类永恒的家园”。《流浪地球》给了我们一种前往未来反观当下的视角。整个地球与人类文明的存亡,其实都和我们当下、每个微渺的个体息息相关。与其幻想通过巨大的冒险携带着地球进行星际流浪,不如从现在开始,珍惜这颗蒙受上天眷顾的珍贵星球,珍惜这个星球上的每一种生灵、每一粒尘土、每一个昼夜,真正把它当作一个唯一的、永恒的、天堂般的家园去热爱。

【相关阅读】

即将上市,敬请期待

《盖娅的惩罚》是一个不同以往的末世科幻故事。 2035年,地球生态系统毁灭,人类面临灭顶之灾。为了延续人类种族,最后的26名幸存者成为从过去窃取重生火种的“普罗米修斯”,在20年前制造了一场轩然大波,却恰好解开了人类几遭灭顶的真正原因。幸存者们能否重燃希望之火?大地女神“盖娅”是否会给她的孩子们第二次机会? 

南希·克雷斯的小说背景一般设在与当代关系密切的近未来,擅长基因改造和人工智能题材。从事科幻写作四十余年的南希·克雷斯非常懂得如何讲好一个故事,行文紧凑、画面感十足。除此之外,南希·克雷斯对技术变革下人性的本质有着深刻的洞见,以优雅的讲述探讨技术大潮之下潜移默化的改变。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