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春秋︱安义路变迁

瞿铭荣
2019-02-19 14:41

安义路,在上海展览中心西边,是一条在今天看来很不起眼的小马路,全长不足300米。在四五十年前它名头响亮,全因“安义路菜场”(原来叫“安南路菜场”)。这个菜场从20世纪初开始经历了八九十年的历史。

安义路建造于20世纪初,原来叫安南路,我幼年时见到的是条弹硌路(用小的花岗石铺的路),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改为柏油马路。“安南”是“越南”旧时的叫法。约在1957年前把 “安南路”改名为“安源路”。“安源路”与玉佛寺前的“安远路”读音相近,常有人会搞错。笔者的一个亲戚就碰到过经人指路找到安远路去了,一直到半夜才找到我们在安源路的家。“安源路”叫了两年多,再次改名为“安义路”至今。

在安南路(今安义路)的南侧建造有“慈厚南里”和上海开出第一辆有轨电车的英商电车公司(是上海第一家现代公共交通公司)。北侧建有“慈厚北里”和“泰威坊”。南里与安南路、哈同路(今铜仁路)、福煦路(今延安中路)相通。北里与安南路、哈同路、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相通。泰威坊从安南路进出,本来与北不相通,到20世纪50年代时才与北边的“金城别墅”通连。慈厚南北里是犹太人哈同建造的,其妻罗迦陵信佛教,故弄堂名带有“慈”字。

慈厚南里有两条南北向的总弄,与安南路、福煦路相通,南北有七条东西向的支弄与哈同路相通(西头有电车公司不通),总弄和支弄都有大木门可关闭。慈厚北里有一条南北向的总弄,与安南路、静安寺路相通,南北有六条东西向的支弄与哈同路相通,有原来设计配套建造的“小菜场”和周围的街面房子,后来与哈同路相通的支弄只有一条可通行,其他都改作商店了。

英商电车公司旧址

南里北里都是两层楼砖木结构的房子,石库门,无煤卫,有很少人家用煤气。有的有天井,有上下厢房、东西厢房,有两层楼,有三层阁,有晒台(在亭子间顶上,不是现在的阳台),有的晒台上还搭了木板房,有的上晒台是用可翻移的小木梯。每幢有客堂(前客堂和后客堂)、前楼、后楼、亭子间、灶披间 (有的还有砌到房顶上的大烟囱)。除安南路20弄和38弄弄口外,所有通马路的弄口上面都有过街楼。原来是一幢房子住一户人家,到20世纪30年代因战乱大量难民到上海,此地一幢楼内也住了多家,像“72家房客”一样,立不直人的二层楼(后客堂上面的小阁楼)有的也住一家。灶披间住人的各家只得在房门口、楼梯口、晒台上生煤球炉烧饭。

弄堂里有烟纸店、剃头店、裁缝店、小面馆、油酱店(造坊)、汤包店、开厂的(有机器制造、印刷、磨刀、修冰箱、香烟、玻璃瓶⋯⋯各种各样的厂)。南里有两爿小学:实业小学和聚训小学,都是有东西厢房的整幢三层楼房,到“公私合营”时合并为“铜仁路小学”。南里有“大杂弄”之称。

安南路菜场原住宅设计是在慈厚北里的,在安南路北侧20弄到38弄之间,建有一个室内菜场,有柱梁屋顶无墙,约有八九百平方米。“小菜场”的三边道路对面都开有沿街的商店,是当时住宅的配套商业网,这一圈地方一直被叫“小菜场”。后来这里的居民多了,菜摊多得摆到安南路上成马路菜场。菜摊从哈同路摆到赫德路(今常德路),在马路中间及南北街沿共摆了四棣,排得比较有序。安南路的南北两侧沿街有米店、肉店、饭店、南货店、煤球店、剃头店、裁缝店、百货店、脚踏车行、五金店、茶馆老虎灶、药材店、荐头店(现在称保姆介绍所)、点心店、典当、布店、豆腐店(自产自销的作坊)⋯⋯还有各种饭摊、粥摊、点心摊。这样的一种市面,不管天气冷热,每天早晨四五点钟就闹猛了,各个摊头都是撑着大的油布伞遮阳挡雨。小菜场有一个哑子专管菜场马路的清扫,他力气很大,大概当过兵,有时还会做做匍匐的表演。马路虽短小,但旧上海滩老照片上的商店广告、大减价的旗子也有飘扬,市面也蛮繁荣,不仅周围居民买菜购物,就是住在静安寺华山路以及新闸路、巨鹿路的居民也到这里买菜。

下午菜场收摊后有卖拳头、卖狗皮膏药、活狲出把戏、浇糖花、捏面人、摸彩转红蛋、打康乐球、木头人戏(布袋戏)、水果摊、小吃摊、杂货摊、熟食⋯⋯热天做糖食的小贩会边做边唱。到夜里有小热昏卖梨膏糖、唱滑稽、扬州人拉手风琴卖梨膏糖、广东人演奏广东音乐卖橄榄⋯⋯等等。照明用的是电石灯或者是汽油灯,现在已经寻不见了。唱滑稽的艺人还要用手抓一把白砂在地上画界圈写字,这种本事,相声大师侯宝林讲是一种特别的基本功,现在已经看不到撒砂写字的这种表演了。上海独脚戏有一出叫《各种小贩叫卖》,里面的所有小贩叫卖声,在安南路及周围不管是日里还是半夜都能听到。夜里听到卖点心的,住在楼上的人家把篮头用绳子吊下去,小贩会把点心放在篮里,你吊上点心再把钞票吊下去,双方都很诚心。小菜场和弄堂里也是孩童们白相的地方,造房子、踢毽子、官兵捉强盗、跳橡皮筋、打弹子、顶橄榄核、白相香烟牌子⋯⋯都是些不用花费或少费钱的游戏,小朋友一道白相处得都很好。

随着时势的变化,安南路菜场由室内扩到马路上,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时,许多卖菜人进工厂支援重工业,菜摊减少只剩一半不到,集中在西头的马路上。再加商店合并,整个安南路(安义路)的市面减去大半。1994年以后安义路两边弄堂的居民参加到百万人大动迁行列中,从热闹的市中心搬到了西郊外环线旁的航华新村和龙柏新村(那时外环线还未划出来),菜场从此消失了。

在安南路的东边是上海滩上赫赫有名的、犹太人哈同的私家花园—爱俪园,习惯上俗称“哈同花园”,建于20世纪初。笔者1943年出生在安南路35号,小时候常进到哈同花园去白相,看到的已是残景,在现在的“友谊会堂”的位置,占地也与友谊会堂相仿。1953年在哈同花园的旧址上建造起苏联风格“中苏友好大厦”(包括“友谊电影院”,一般老年纪的都叫“友谊电影院”,现在叫“友谊会堂”),是上海解放后的第一大建筑,由苏联专家帮助建造,我们看着日以继夜地建造起来。建成以后的第一次展览会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展览会”,开幕时非常隆重热闹,给参观者每人发了一只竖的长方形纪念章。那时我在铜仁路对过的实业小学和聚训小学读书,以后有展览,就和小朋友常去参观和白相。在铜仁路上对着安南路的“安仁村”是解放后建造的新式公寓。在“安仁村”北侧的低矮老旧房子近年拆除改造成新式的展览用房,现名“敬华画廊”(原哈同花园全部改建完毕)。

安南路西头的赫德路(今常德路80号)是英商电车公司,在解放后改名为“电车一场”,1908年3月5日上海第一辆从静安寺发出的有轨电车从这里开出,标志着上海现代化的公共交通的开始。在里面工作的工人大多租住在安南路和常德路的弄堂里,便于上下班。在20世纪60年代,我 在闸北发电厂工作,有时清晨就乘出场的有轨电车直到江湾五角场,再换乘75路公交车(现已取消了)到厂。电车一场在2002年底搬迁了,几十年的瓦楞顶的停车棚和电车架空线都已拆除。笔者2002年7月在电车一场大门口留下了一张照片,上有“上海巴士一电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和“常德路80号”门牌,成为最后的纪念。

安义路最重要的建筑就是毛泽东旧居。当年,毛泽东为了领导“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运动,于1920年5月来到上海,住在今安义路63号。现在与之相邻的5幢房子都保留下来,在楼前立有“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20年毛泽东寓所旧址”的石碑。

安义路63号毛泽东寓所

革命家、经济学家于光远(本名郁锺正)的母亲郁华若(本名蒋文英,大家都叫她郁妈妈)和于老的胞弟郁锺德等曾住在慈厚南里,直到解放后郁妈妈住到儿子那里去了。郁妈妈的五个儿女解放前都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大儿子郁锺正1937年到延安;女儿黎汶(原名郁锺媛)1940年到苏北参加新四军,郁妈妈还冒着风险闯过多关到苏北新四军根据地去看望女儿;在上海的大女儿郁锺馥等三个儿女都是中共地下党员,从事革命工作。郁妈妈与中共上海地下党的许多领导人有接触。当年,沈涵(解放后任上海市总工会副主席)由于宣传新四军的抗日事迹劳累过度,十多天高烧不退,郁妈妈日夜守护在病床边,硬是从病魔手中把他夺了回来。郁家成为秘密联络站后,小儿子郁锺德、小女儿郁锺娥也常在门外望风。有次同一天郁妈妈安排两批地下党人员在她家碰头,但她能安排得两批人员各不相见(地下党员各不相知互不通气)。郁妈妈给地下党做的义务有许许多多,是位有点传奇色彩的老人!小儿子郁锺德参加中共地下党后,1947年受命离家去崇明从事地下工作,郁妈妈在小儿子离开自己身边时,忍着内心的不舍鼓励他:“你真的懂事了!飞吧!”解放后郁妈妈在外地从事革命工作的儿女回到上海,与大儿子郁锺正已失去了十二年多的联系,一家人相聚的喜悦是根本不能用文字来表达形容的!郁妈妈解放后担任政协静安区第一届常委和长宁区、静安区的多届常委。我小时候看到过这位慈祥的阿婆。据郁锺德讲,乔石(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在上海从事中共地下党工作时,就是住在慈厚南里靠福煦路的“居士林”(今延安中路1266号)楼上。“居士林”与电车公司隔墙,前门在福煦路后门通弄堂,是佛教信徒诵经的场所,来往人多,也便于撤离。郁锺德就是在乔石领导下参加的地下党工作。2014年7月23日我们在静安区文史馆做慈厚南里的口述采访时,郁锺德、邹其敏夫妇等郁氏家人讲述了部分往事。

我们家住安南路35号,同楼过街楼住的许德华在市邮政局工作,解放前他曾被国民党反动派在半夜里逮捕入狱,许的妻子曾问我父亲瞿思正能否担保出狱?我父亲答应愿作担保。解放后许任市邮政局保卫科长,恢复了贺德华的本名,大家才知道他是位中共地下党员,以后他家搬离了,住到淮海路靠近襄阳公园的地方。

解放前许德华曾暗示我父亲瞿思正看点进步刊物,还鼓励我父亲为大家做点好事。我父亲与同住南里的聚训小学校长曹志英,以及张桂卿、傅孟宪等几位正派人士组织成立了“慈厚南里房客联益会”(报旧上海市社会局未获批准),为居民大众办事。解放后我父亲把 “慈厚南里房客联益会”的全部材料移交给“冬防队”。我现在还保存着瞿思正在“慈厚南里房客联益会”布告上盖章用的大小两枚签名章。父亲瞿思正解放前购买阅读了《再造》《群众》《展望》《文萃》等进步刊物,解放前反动派逮捕许德华时曾搜查过我家下面的“瑞康五金店”店堂,这些进步刊物如被查出父亲也就被逮捕了。现在这些进步刊物我已全部无偿捐赠给上海市档案馆收藏。瞿思正解放后在慈厚南里北里的人民代表选区,得到选民们的信任,被选为静安区和新成区(两区先后撤并过)第一届至第六届区人民代表,1955年底被中共静安区委统战部安排进入静安区政协任副秘书长职,并任区政协第一届常委和以后的三届四届常委,直至退休。

慈厚南里的陈宏阁,是新中国人民币印钞机的发明者,1957年国庆节登上天安门观礼台,1958年“五一”节到北京参加天安门城楼观礼,全国劳动模范,享受专家级待遇。

安南路这个地方曾居住过的名人有郭沫若、田汉、国民党高级将领陈仪、大画家徐悲鸿前妻蒋碧薇的父亲、太极拳北派南传之功臣陈微明、作家戴望舒。在电车公司常德路对面嘉禾里居住过郁达夫和王映霞。还有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著名音乐家、画家严折西和他第二任夫人杨碧君,笔者与严杨二老曾是慈厚北里的对门邻居。严是“明月社”成员,曾参与招聘聂耳等人,是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张忠良父亲的扮演者严工上的三公子。工上公有个凡、与今、折西三子,月娴、月泠、月美三女,解放前三个儿子都是音乐作画名人,三个女儿是电影明星,严工上也是电影明星。杨碧君是聂耳与安娥创作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卖报歌》卖报童的原型,参加拍摄过八部电影,也是电影明星。严折西的前妻是薛玲仙,是旧上海滩的“四大天王”之一。严家是一门艺术人家。“金嗓子”周璇与严杨二人是好朋友,曾来看望严杨,造成弄堂轰动争相看大明星。杨于2018年1月8日谢世,享年96岁。

慈厚南里住着滑稽“双字辈”演员沈双华,他是滑稽“新三大家”之一姚慕双周柏春的弟子,“文革”中周老师的脚受伤,沈双华帮周老师联系在南里延安中路弄口的“蓝棠皮鞋厂”,为周老师特制一双合脚的皮鞋。

在我们35号过街楼的南面一间曾住过一家印度人,女主人很客气和善,只有他家装有煤气和独用的自来水,因是朝南间到冬天有太阳,我母亲常带我去孵太阳。他家还有一个侄子,抗战胜利后他们回国去了。这间房后来由住在北面一间的许德华搬进去住,许也是在此被反动派逮捕的。

现在安义路两边都是“嘉里”命名的冲天高楼。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20年毛泽东寓所旧址”及相邻的五幢百年老楼见证了安义路百年多来的变迁。2013年12月26日,修缮一新的“毛泽东旧居”向公众免费开放。

(本文摘自2019年第1期《档案春秋》,澎湃新闻经授权转载,图片由作者提供。)

    责任编辑:钟源
    校对:丁晓